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查看: 7889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者称韬光养晦等战略不过时 应坚定不移坚持

[复制链接]

427

主题

17

好友

3万

积分

精华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9-17 19:35:5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学者称韬光养晦等战略不过时 应坚定不移坚持发布时间:2012-09-17 14:03:48 文章来源: 历史大观园


原标题:成熟的大国是理性的——斗智斗勇不斗气

遇到国际争端,我们要避免受害者心态,阴谋论心态也要少一点,这两种心态都是弱势心态的表现。当前,国际形势较为复杂,我们要实事求是,准确地把握形势,对应的方针应该是斗智斗勇不斗气。

20120917020445463.jpg

资料图:海军陆战队两栖部队进行登陆演习

国家确立了一些基本的方针,比如和平发展、韬光养晦等外交方针,应该坚定不移地坚持这些方针,不能因为国内外的议论,不能因为某些国际争端,就改变甚至放弃这些方针。这就是大国定力。

保持大国定力心态上的障碍

中国与世界的新现实使得中国的崛起格外引人注目,国际国内的心态都在出现微妙的变化。对国内民众来说,他们的心态变得比较纠结:一部分人的自信心开始膨胀,认为中国是时候放弃韬光养晦,大胆对世界说“不”。特别是当中国利益受损的时候,我们应该坚定地加以回击;而多数人则认为中国仍然落后,发展很不平衡,将经济成果转换为民众福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而在外交上需要继续忍耐低调。

外部世界对中国的心态同样复杂:一方面,他们对中国的发展奇迹感到惊讶,对中国承担责任的期待明显增多;另一方面,他们又对中国的巨大成就和文化特质感到恐惧,对中国的未来走向充满不确定感。

不仅国际国内看待中国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中外对中国的定位差距也非常明显。中国的自我定位是:大国中唯一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面临繁重发展任务的发展中国家;具有一定世界影响的东亚地区大国。在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的背景下,中国尤其强调自己的发展中国家身份,强调继续埋头干好自己的事情。与之相比,外部世界对中国的定位则有所不同。尽管他们在各自表述上有所差异,但共同的特点都是质疑中国的发展中国家身份,认为中国在很多方面已然是发达国家,甚至是世界第二强国、准超级大国。比如G2、“中美国”等概念不断被制造出来,就是要对中国的国家身份进行重新定位。

国外对中国的这种认知态度,显然对我们保持大国定力带来了一定的障碍。尤其是,在中国态势好、定位低的情况下,外部世界对中国的政策行为更加敏感,甚至出现了某种“人格分裂”。什么原因呢?原因是,在外部世界看来,力量增长就意味着责任承担。他们认为,伴随着国家实力的大幅提高,中国必须在全球经济平衡、维持地区稳定、防止核扩散等一系列问题承担责任。按照他们的标准,中国显然还不够“负责”,甚至是在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来逃避责任。可是,外部世界很少思考另一个问题,即责任承担也意味着权力上升。他们天然地认为中国应该承担责任,但又不愿意接受由此带来的权力变化。因此,一旦中国因承担一定责任而地位上升和表现自信时,他们就很不舒服,大谈中国傲慢。而对这种被动接受外来责任标准的买单行为,中国当然会时刻保持警惕。这就不可避免地加大了中国进行政策协调的难度,影响到中外关系的良性互动,进而导致中国外部环境的复杂化。


实力和问题并存的未来中国

未来中国的总体实力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在经济层面,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这一历史进程中,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仍是中国压倒性的战略任务。由于中国的劳动力供给在相当长时期内仍然充足,中国不仅有可能而且必须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随着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战略性产业将得到大力扶持,中国的科技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将会有实质性提升。这不仅有利于大幅提高中国经济的内涵和质量,而且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长期处于国际产业链条低端,只能提供简单加工和贴牌生产的格局,进而建立起中国在世界资源配置和分工体系中的优势地位。

在军事层面,复杂、多元的安全威胁决定着未来十年仍是中国国防现代化的快速增长期。首先,尽管近年来两岸关系有所缓和,两岸博弈由主权之争回归到治权之争,但台湾问题在相当长时期内仍然存在,并随着岛内政治生态的演变和外部势力的持续干预而存在激化、异变的可能;“藏独”、“东突”等分裂主义势力正处于猖獗活跃期,构成对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的重大威胁。其次,中国面临的外部安全环境趋于复杂,在传统大国对华军事防范力度持续增加的同时,非传统安全威胁也显著上升。这些都意味着中国的国家安全任务将进一步加重,中国将在积极防御的总体战略指导下加强武器装备、科技水平和军队素质,国防能力建设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中国未来能力的增长同时也体现在软实力层面。中国所开启的人类史无前例的工业化进程,不仅实现了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性改观,而且为整个世界带来了机遇和福祉,而这一切是在超短时期且没有向国外输出战争和转移矛盾的前提下实现的。中国发展所遵循的基本经验、政策思路对后发国家如何确定国内优先议程并处理外部经验和本土关怀的关系提供了重要启示,在回应诸如战争与和平、文明冲突、环境保护等当今世界面临的根本性挑战方面也具有独特的影响力。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崛起同时也是政治软实力的崛起。

当然,未来十年也是中国内部矛盾最为突出、发展环境日益复杂的时期。首先,国家财富的迅速增长并没有自动带来整个社会系统的全面进步。相反,长期以来的经济优先主义导致了贫富差距、社会失衡、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如何防止这些问题进一步恶化而导致社会矛盾的“共振”及集中爆发考验着决策者的政治智慧。

其次,随着中国从魅力型领导到技术专家治国的过渡,领导者的个人威望和意识形态整合能力都面临新的挑战,能否以新的共识加强党内团结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如果再考虑到西方对华“分化促变”的压力、权贵利益集团的不断固化,以及民众持续的政治参与要求,中国在政治整合和社会稳定上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再次,三十多年来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化导致了社会力量的显著成长,这在激发社会活力和彰显个性独立的同时也带来了国家决策环境的复杂化。政府越来越需要在慎重理性决策与回应民族主义情绪之间保持平衡,以避免出现重大的战略性失误。因此,可以说,中国内部治理所面临的问题之复杂、挑战之严峻不亚于世界上任何国家。

实力和问题的并存意味着在相当长时期内中国是一个具有双重特性的国家,既将自己定位为发展中国家,又在具体事务中与发达国家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既经历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物质财富的迅速积累,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内部挑战和国际风险;既需要回应民众对公正和平等的基本诉求,建立更加和谐的国内社会,又需要消除外部社会对中国的战略疑虑,维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这就决定了中国外交也具有复杂的两面性。



如何保持大国定力

首先,要树立理性、成熟的大国心态。当今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从“群众演员”发展为“配角”、“最佳配角”,然后是“主角”,未来很可能是“核心主角”。当西方国家的经济低迷徘徊、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笼罩全球的时候,中国经济却连续保持高速增长,成为带动全球经济的名副其实的最强劲引擎。当“中国制造”穿越边境线潮水般涌向世界各国时,当“中国模式”为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所津津乐道时,当“和谐中国”成为世界外交“朝圣”新站点时,当中国“梦工厂”成为世界投资者的乐园时,“中国” 成为世界的焦点是不争的事实。

成熟的大国是理性的,会坚持自己的原则,不会随波逐流,懂得“知己”才能更好地“知彼”、我好世界才能更好的道理。心态决定认识,认识影响行动。目前,中国的国民心态处在一个调整适应期,此时树立大国心态十分必要。

什么是大国心态呢?至少应从如下方面理解:比如,大国心态应该是更趋乐观、自信,更具责任心,能够更客观、更理性地看待中国与世界,坦然面对胜负,体现出与大国地位相称的宽广胸怀,让世界看到中国人的团结、理性、智慧与勇气,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开放、包容、自信与自强。既不盲目自大,也不妄自菲薄,努力想办法摆脱“百年国耻”情结,而不是在自卑和自信两端之间摇摆,应该具有一个大国应有的平常心。

又如,大国心态要有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和挑战意识。大国心态不是高傲自大,而是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缺陷,改进和完善自我,时时刻刻有如履薄冰、如坐火山之巅的感觉,这样才能既不会被捧杀、也不会被棒杀。大国心态有成熟的国民心智,有抵御风险、风浪与挑战的能力,处顺境而思逆境之困,享太平而忧乱世之虞。

再如,大国心态应该主动担当,同情弱小,倡导公平、正义,为人民谋福祉,为世界开太平。不因国力强盛而欺凌小国,也不因顺应潮流而随波逐流,不因融入世界体系而对西方过于崇拜,要有自己独立的声音、鲜明的特色、正确的定位。

其次,要平衡好四组关系。一是平衡好内外事务的关系。大国责任包含国际责任和国内责任两个方面,顾此失彼最终将会此彼皆失。与外部事务相比,人们总是更关心自己身边的事情、自己切身的利益和眼前的视野。“住房”、“就业”、“医疗”、“反腐败”等民生话题,国内社会、经济领域的发展,公平、正义等问题更容易引起普通民众的注意。持有“中国自己还很穷却在国际上出手阔绰”、“帮别人还不如帮自己”这样一些认识的人还不在少数,他们对中国在国际上慷慨解囊的行为还不能充分理解,对国际上需要中国主动积极介入的事务还缺乏理性的认识。所以,协调好国内与国际的微妙关系,培养民众的国际视野,加深其对海外利益的理解,赢得广泛支持,对中国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它会提供给中国履行国际责任、体现负责任形象的源源动力。

二是平衡好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关系。中国始终坚持发展中国家的自我定位,代表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在重大问题上与广大发展中国家有着一致的立场。同时,中国与发达国家也有着广泛的合作交流和利益空间,特别是在经济贸易、应对全球问题、发展现有国际机制等问题上有着共同利益,在推动解决地区冲突、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上也持有相近的基本立场。中国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保持平衡,既肯定自己的立场,也不否定对方,增进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对话,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成为沟通联系的纽带。

三是平衡好发展对外经济合作与建构对外国家形象的关系。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中国的对外经济合作也在加强。对此,西方世界感到了一种莫须有的威胁,同时这也给“新殖民主义”提供了口实。事实上,开展友好外交关系是中国一贯的原则,“不为所取,但为所予”是中国外交的一个传统。但是,西方媒体却嗅到了不同的味道——中国只是为经济利益而来。其实,这是一种莫大的误解。中国的对外经济合作总是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不强人所难;是己所欲,也慎施于人。要改变西方的误解,就需要多进行文化交流、民间交往,多做说明推介、信息宣传、军事展示等工作,参与国际多边合作,保持国民在外形象,多渠道、广范围、分层级地建构大国外部形象,友善他国,树立简单、清新、和善、异于传统强权的新兴大国形象。

四是平衡好外交上“刚”与“柔”的关系。实际上,外交本身就是和平的不流血的政治,讲究方法和技巧,不能逞匹夫之勇,要留有回旋余地,以笑脸示人。所以,在战略层面中国仍将保持具有防御姿态的韬光养晦战略,以“柔”性为主,“柔中有刚”,为国内问题的优先解决创造条件;在战术层面则需保持积极有为的姿态,以维护不断拓展的国家利益和承担起相应的国际责任,“刚”性服人,“刚中有柔”。总之,刚柔并济、平衡好两者的关系会更好地体现中国承担国际责任的优美身姿。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21

主题

74

好友

22万

积分

老汉

精华
1

沙发
发表于 2013-1-24 14:37:39 |只看该作者
人家國有化釣魚島,你說怎麼個韜光養晦法, 一句話的事情,你洋洋灑灑東扯西拉。
“要留有回旋余地,以笑脸示人”什麽意思啊?主權到底是誰的,你知道不?
這種草包副院长、教授、博导,人民養你不是要你培植漢奸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11-22 04:51 , Processed in 0.029376 second(s), 11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