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查看: 107926|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长津湖战役中美兵力对比

[复制链接]

87

主题

83

好友

17万

积分

精华
2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6-29 09:16:1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朝鲜战争中有中美战史上光荣的一页,那就是长津湖战役。当时,美军分东西两线向中国边境挺进。其中东线为由ALMOND将军指挥的第十集团军(X CORPS)。其攻击目标是中朝边境的长津湖区域。该地又称长津水库,是一个将长津江截流形成的人工湖泊,上有水电站若干。 美军前锋已到鸭绿江边,对着对岸,向江中小便(注一)。

X CORPS司令ALMOND给其师长们的指令是:“Don't let a bunch of Chinese laundrymen stop you." 在美国排华法案下,美国华人从事的主要职业就是开洗衣店。而且开洗衣店还被美国当地政府制定歧视性条款加以限制。旧金山市政条例就规定,洗衣店不能开在木头房子里,结果有华人不服,继续在木房子里开洗衣店,被逮捕入狱。这是一个著名的案例。 在朝鲜战争前,美国加州宪法的人权法案部分有一章CHINESE例外,特意把华人排除在出去,不享受人权。

美军将领文化水平都很高,称中国人为Chinese laundrymen是有法律依据的。美军士兵根据他们在美国看到的美国华工的形象,判断解放军必然像唐人街华人一般具有很大的可宰性。 何况,第十集团军在东线有十余万兵力,包括美军海军陆战队第一师, 美陆军第7师,美陆军第三师 ,南朝鲜第1军以及英国皇家陆战队一部。

与第十集团军对垒的是解放军第九兵团,下属20,26,27三个军,兵力为15万人。这两支部队在东线战场犬牙交错、进行了相当复杂的争夺,但几十年过去,人们记得最清楚的只有长津湖美军陆战第一师的故事。因为它被一度中国军队包围,几乎陷入绝境。人民日报曾宣布,全歼该陆战师已经只是时间问题(注二)。

美海军陆战第一师可谓一支劲旅。在第二次大战中战功赫赫。在太平洋战争中,陆战第一师在琉球与日军作战,战死1655人,剿灭日寇约10万。在最近的伊拉克战争与阿富汗战争中屡建奇功。海军陆战第一师作为西方文明的军事力量代表,当之无愧。其出现足以让世界95%以上的国家胆寒。   

然而在朝鲜东线长津湖战场,英勇的陆战第一师在进攻途 中遭遇中国军一部的包围,在舍弃RCT31的3000多人后,拼死杀出重围,在两个星期之内即损失1万多人(含负伤),可以说是美军战史上最为惨烈的一幕。整个朝鲜战争中,陆战第一师战死4004人,负伤25,864人。平均起来,每个州战死80人。这还是只是一个陆战师。https://en.wikipedia.org/wiki/1st_Marine_Division_(United_States)

根据美军战史,其东线崩溃之后,从兴南港海上撤走10万5千战斗部队,加上先前撤走的伤兵以及战死、失踪的人数,美军东线投入兵力至少为12万。

孙子兵法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中国军以15万兵力对联合国12万兵力,虽然火力不到后者的10%,却实现了对后者的分割包围,并导致后者全线溃败。这无疑是毛泽东军事理论的一次经典演示。

在美军战史上,长津湖战役也是光荣的一页,它表现了美军面对强大的对手、不屈不饶、顽强战斗的精神。直到今天,美军将士回忆长津湖那悲壮的一幕一幕,依然是泪流满面,甚至泣不成声。

中国人在朝鲜给美国人民、给世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新加坡的李光耀回忆说,以前出国总是被人歧视为劣等、谁都敢踹他一脚,长津湖战役后,他在欧洲旅行,发现人们开始对他显得相当尊敬,于是他开始积极学习汉语,想沾点解放军的光。

美国加州的劳动人民也终于意识到,把中国人排除出人权宪法是过时的观念了,中国人站起来了。于是他们民主投票,在1952年废除了其宪法中针对CHINESE的特殊条款。中美之间,在朝鲜战争之后,彼此建立了尊重。尼克松是一个极为反共的“右派”,但他亲自去了北京,紧紧握住了毛主席的手。

注一:二战中美军打到莱茵河畔,丘吉尔与巴顿将军向河中小便,然后渡河进入德国本土。美军将士是在模仿这历史一幕。

注二:志愿军炸毁了美军撤退路上的一座桥就走了,谁知美国人连夜造了一座可拼装的桥,空投给被困美军,等志愿军发现时,美军已经出去了。中国农民军当时对美国工业能力的无比羡慕可想而知。

0

主题

7

好友

1786

积分

精华
0
沙发
发表于 2013-5-1 10:05:07 |只看该作者
了不起,了不起,了不起,了不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12-4 17:30 , Processed in 0.013967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