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注册 登录
珍珠湾全球网 返回首页

岳东晓 -- 珍珠湾全球网 ... http://ydx.zzwave.com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岳东晓 -- 珍珠湾全球网

日志

从诺奖看中国与日本的差别

热度 15已有 15294 次阅读2012-10-12 04:43 |系统分类:科技| 日本, , 中国

有人把日本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归结于日本人认真、严谨之类,这是典型的忽略客观而重主观的文科思维。

基础科学研究在中近期是消耗性的,极少能产生立即效益,因此需要政府的财力支援,也就是说政府必须有钱养着一大批科学工作者,还要创造一个由政府财政支撑的学术环境,而这些人必须通过几代人的努力 才能从跟踪世界领先科技到进入国际一流。30年前,中国科研人员能订阅国际期刊的钱都没有,更谈不上进行国际交流。而日本科研人员从1895年开始,就有 钱留学欧美或者邀请欧美学者到日本讲学,接触先进科技。政府不能创造财富,只能夺取财富---从内部或者从外部--分给科研。

日本奠定、发展基础科技的钱从哪里来?通过掠夺战争与殖民主义这种一本万利的国家行为。甲午战争日本从中国获得的赔款拿个零头就可以送1000名学生留学 欧美,并请100名世界一流科学家到日本研究。日本的掠夺在甲午后又持续了半个世纪。利用从中国、东南亚掠夺的财富(如东北的粮食、矿藏),整个日本民族 免费吃喝,有的是闲钱赞助科研。在生物学研究方面,日本731部队的日本科学家甚至能有活人作为研究对象,不用动物、直接进行各种人体实验。

西方人为什么有闲钱搞科研?对殖民地的掠夺。

为什么中国30年前连订国际期刊的钱都没有?中国被日本进行了8年的三光之后,人民能吃饱饭就不错了;8年期间日本人在中国到处烧杀,大部分中国儿童都没 有学认字的和平环境。中国在战后的精力是把有限的资源、包括智力资源用于保命---那就是战略武器的研制。原子弹、导弹、卫星、载人航天来不得半点虚假, 也不是能蛮干而成的,需要高度的严谨、高度的认真以及高度的创造力。在这些战略科技研究方面,中国虽然投入远不如西方,但处于世界前茅。在教育方面,建国 后很长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是扫盲---因为85%的人口不识字。

目前中国一个理科教授的平均研究经费只有美日的若干分之一,工资也低很多。经常看到国内到美国的学者为了点小钱精打细算,有限的聪明还要用在这些方面,怎么用心搞研究?不给科研工作者足够的物质条件,也严重影响科学研究的社会地位,使很多人不愿选择科研之路。

至于中国1950、60年代的成就主要是依靠海外留学归国人员。但这些人人数、精力毕竟有限,他们也没有足够的经费保持与世界科学水平同步、并培养更强的下一代。

至于基础科学,中国开始投入是近年的事情,至少还需要一代人才能进入大规模创新阶段。

下面是我以前写的一篇文章

为什么中国拿不到诺贝尔奖 (2012-04-09 12:22:22)
标签: 杂谈
总有人问这种问题。答案很简单,但总有文科思维这么简单的道理都搞不清楚,却老问是不是汉人太蠢?

首先,第一个问题,中国为什么能拿乒乓球世界冠军?想搞清这个问题,先要明白下列显然,但是一般人却不会运用的逻辑。

人生下来都是不会打乒乓球的,不但不会打乒乓球,连走路都不会,要大人教。从小给母狼带大的狼孩,只会四脚跑,做狼嚎。

那么,当世界很多国家打乒乓球已经打到一定水平,中国人怎么突然冒出来,能拿冠军了?

答案很简单,因为有世界冠军容国团当教练,教出了一代高手。而容国团则是在香港打球打到20岁,经常与世界高手较量,在香港时就曾打败世界冠军。

拿 乒乓球冠军不需要创新,你只要学会了两面扣杀,动作灵活,反应快,如果次次都能打中,理论上就能得冠军,不需要你发明创造。而且,这个学习周期短,有好教 练,有一定天赋,几年时间就能培养出高手。尤其在当年乒乓球运动技术还比较简单时,培养速度更快。类似的,中国羽毛球之所以能起来,是因为有印尼的一些华 侨高手回国当教练。

再 到第二个问题,诺贝尔奖的问题。人生下来更不懂科学,需要学习。学科学比乒乓球难多了,是一项高智力脑力活动。一个人,即使是很聪明的,要拿到一个科学领 域的博士学位,从小学开始学习,总共约需要20年时间。但这还是有条件的,得有相应的大学教授,得有相应的博士导师。如果老师不行,自己都没有完全搞清 楚、或者虽然搞清楚了但讲不清楚,学生要走很多弯路。就像我当年在北京大学学广义相对论,教授就说,当年留美博士周培源给他们讲广义相对论,周讲得稀里糊 涂,他们也听得一头雾水。。。

1949 年新中国成立时,老毛想造原子弹,结果整个中国有理工科的本科学历的不到5万人,有理工博士学位的那就更少了,有核物理知识的就又更少了。假设从1949 年开始,把当时的初中生向理工方向培养,需要15年时间才能达到博士水平。但这个数量被博士导师的数量限制。假设1949年中国有50名博士导师,一个博 导花5年时间能培养10名博士生,5年之后,博士学位人数也只有500。。。

总 的来说,新中国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不但把中国人均寿命从30多岁提高到六七十岁,在教育、科技上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1949年前,中国80%的人口为文 盲,毛泽东通过扫盲运动,使大部分人都学会了认字。在高等教育方面,新中国成立后,新建了大量高等院校,培养了数千万大学毕业生。也正是这些人使中国今天 在世界科技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建国以来,中国科技的主要重心是军事科技,而不是基础研究。搞军事科技要钱,搞基础研究也要钱,但中国没钱,文明了 几千年积攒的黄金哪去了?先是列强、日本抢,国民党临走时还把剩下的金条都运到了台湾。解放军只抢了没来得及运走的一些银元。

钱 有限,还得保命,所以把钱用于发展核武、火箭、飞机、大炮、军舰、核潜艇。这些领域中国有创新,但大部分是重复他人已经做出的东西。如氢弹,目前世界上能 造的发展中国家只有中国。老印不蠢,被英国殖民者灌输了300年西方文明,到今天还是不会造氢弹。中国人1967年就爆了氢弹---有一个叫于敏的青年学 者,解决了相关物理理论计算的重大问题,而这种理论是不会公开的,谁泄密了要判死刑,美国的李文和就差点被判死刑了。在其他科技领域,中国取得的成就也是 巨大的,但在基础科学上的创新还不够。

有人说,德国人一战战败,为什么能迅速崛起?是不是希特勒很牛?不是。德国人能够崛起是因为其雄厚的科学基础。虽然一战战败,但德国科学家、工程师并没有全部战死、饿死。相反,大部分都没死,而且还很厉害。

有一个网站叫着数学族谱 http://genealogy.math.ndsu.nodak.edu/ 在 这个上面输入任何数学博士的名字,你可以找出其博士导师。比如说,我输入Shing-Tung  Yau 。然后一直往上追溯。最终追溯到了发明微积分的莱布尼茨:http://genealogy.math.ndsu.nodak.edu /id.php?id=137705。

我再随便找了另外一个人名Nie Wangjia,顺着其博导一直向上追溯,一直到1812年的德国数学家高斯。而从高斯再向上追溯,也到了莱布尼茨。如果顺着其另外一条线路(因为有时一个博士有两个导师),一直追溯到了欧洲文艺复兴时代。

中国现代科学当然没有这么厚的积淀。中国科学要加速发展,必须进一步引进西方的人才。

路过

鸡蛋
5

鲜花
6

支持

雷人

难过

搞笑

刚表态过的朋友 (1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1 个评论)

回复 蓝天绿地 2012-10-12 04:55
zt基础科学研究是消耗性的,一般不能立 即产生效益,因此需要政府的财力支援

是啊,回报期很长,得耗得起.

zt 德国人能够崛起是因为其雄厚的科学基础。
回复 岳东晓 2012-10-12 04:59
蓝天绿地: zt基础科学研究是消耗性的,一般不能立 即产生效益,因此需要政府的财力支援

是啊,回报期很长,得耗得起.

zt 德国人能够崛起是因为其雄厚的科学基础。 ...
西方为什么有闲钱支持科研?对殖民地的掠夺。
回复 往事并不如烟 2012-10-12 05:46
西方的任何成效,几乎都是建立侵略,掠夺他国资源,财富之上。
这是历史事实。
回复 蓝天绿地 2012-10-12 06:29
岳东晓: 西方为什么有闲钱支持科研?对殖民地的掠夺。
然后回来骂你们落后,灭亡活该
强权政治,没理可讲
回复 cannaa 2012-10-12 09:40
得奖还有点政治因素,有时你干的好也得不了奖。莫言得奖,说明中国重要。
回复 城市达人 2012-10-12 09:41
文化有传承,科学的思想也是传承下来的。
我们有时候只注重我是XXX第多少代孙,以此来光荣于世。没有人以我是XXX滴几代学生为荣。
不过,我确实有个老师很光荣的在上课第一天对我们学生说:我的老师同学的老师是冯卡门。
回复 随意风 2012-10-12 10:08
到国外做Research后, 才意识到中国的Research制度及很多方面都极有待改变, 不是人的问题, 是系统的问题.
回复 岳东晓 2012-10-12 10:12
cannaa: 得奖还有点政治因素,有时你干的好也得不了奖。莫言得奖,说明中国重要。
文科的东西没有什么客观标准。

理科则不同。
回复 cannaa 2012-10-12 10:14
岳东晓: 文科的东西没有什么客观标准。

理科则不同。
理科东西也能搞名堂,只是回旋余地有限。
hidden
flicker 照妖镜 | 回复 匿名 2012-10-12 20:43
  
回复 cat 2012-10-12 23:07
但目前大部分中国研究人员不管是理工科还是文科的都很浮躁,不是老老实实地做学问。这也是事实,当然其原因有很多。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用户注册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11-22 03:01 , Processed in 0.034217 second(s), 8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