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同学认为自80年代的中国粮食增长是拜杂交水稻和自50年代的水利设施建设的福,我不敢苟同。第一没有数据支持,第二于大多数我们的切身体验不符。
我不否认杂交水稻和水利设施对粮食增产的作用,但是我认为它们不是80年代中国突然开始粮食增长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包产到户极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一点,但凡经过那个时代的人都有体会。
还是数据说明,看中国1972年到1983年农业总产值的图表(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新中国50年统计资料汇编》
http://money.163.com/special/00253L8T/econdata.html ),请你注意,以1977年为分界线,中国农业总产值突然高速增长,而之前的增长近乎于平缓。这个是无法单纯用杂交水稻和水利设施能解释的。从图表中可以看出,77~83年的年平均增长都在10%左右,而杂交水稻的产量平均增长10%左右甚至更低。在1980年,全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是总水稻种植面积的11%(http://www.google.ca/url?sa=t&rct=j&q=&esrc=s&source=web&cd=15&ved=0CG8QFjAEOAo&url=http%3A%2F%2Fwww.rynyj.cn%2FSiteWeaver%2FArticle%2FShowArticle.asp%3FArticleID%3D958&ei=DBn9T_rMHsmtqAHKv_WLCQ&usg=AFQjCNFg8aGO8gPeV3A6BuwBivWpNNFmmg),如果乐观地假设中国耕地的25%是水稻种植,那么杂交水稻对农业增长的总贡献不会超过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