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绝对性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是谁?敲响了人类腐败的丧钟!
热度 13 稻草 2014-5-11 21:01
《国腐论》,敲响了人类腐败的丧钟 腐败是令世界各国头痛的难题,如何消除腐败,《国腐论》一书直面人性的欲望本身,从公权力的源头寻找到了解决之道,为腐败敲响了丧钟。 私有财产产生后,人类的利益争夺就开始了,人类要发展,社会秩序成为必要,否则人类自取灭亡,这时,国家也就出现了,公共权力随之产生。由此可见,公权力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它本身就是带有了利益性,也打上了阶级的烙印。无论是奴隶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抑或社会主义社会,公权力的运行总是相对公平的,不是绝对公平的,只有消灭私有财产后,这种绝对性才存在。腐败,在贪欲的驱使下,因为社会的不公平,缺陷或者不完备,而总是存在的。 只有揭示腐败的规律,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腐败。《国腐论》对腐败现象作了深入地分析,对腐败的主客观因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全面反腐败战略思想,例举了中国反腐的具体措施,可以说开启了人类反腐败学的新里程。 本文只从书中两个关于腐败成因的观点予以阐述。即:人类欲望需求的异化,和腐败滋生的“土壤”----社会缺陷。 关于人类欲望的需求异化。 人类的欲望是无穷的,在经济学意义上,这种欲望是得到鼓励的,例如西方经典经济学《国富论》里,就是以无限满足人类欲望的利益最大化,来设计它的经济学规则的。欲望本是人的正常需求,而贪欲则就是正常欲望的异化了。古人云:“心足则物常有余,心贪则物常不足”。意思是,贪欲者,并非“物不足”,而是“心不足”。而“心足”与“心不足”并不能简单地评判其是非,而要视具体情况而论。因为“心足”也可能是“自满”,而“自满”则可能导致自我陶醉和不思进取。反之,“心不足”却可以成为奋发进取的动力。所以,人有时需要“心足”,有时又需要“心不足”,这样才能既保持良好的心态,又保持进取的状态。 贪欲并不是等于腐败和罪恶。但也正是由于有了贪欲,便埋下了腐败和罪恶的种子。由于贪欲,道德沦丧者有之,贪污受贿者有之,恃强凌弱者有之,杀人越货者有之。从贪欲到腐败和罪恶,究竟是什么机理呢?有人比喻是社会的毒瘤。而在作者看来,其机理与癌症极其相仿。癌症有三个基因概念: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癌基因。原癌基因是人体的正常细胞,当抑癌基因失活,原癌基因就会变成癌基因。从这个机理,我们可以看到,贪欲就是人性细胞中的“原癌基因”,而清廉则是人性中的“抑癌基因”,清廉的作用是用于抑制人性的腐败。 关于腐败滋生的“土壤”-----社会缺陷。 除了在私有制条件下产生了贪欲这一人性的毒素,利益博弈与社会缺陷则为腐败的发生提供了客观条件。在利益博弈中,腐败者的贪婪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为了获取不正当利益,可以不惜一切手段,不顾一切后果。社会缺陷则成为了腐败者的乐土,他们把社会缺陷当做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机会,让毒瘤在社会肌体上不断侵蚀。 综观世界及其历史,尽管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但不管是哪种文化、哪种制度、哪种体制和机制,总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和缺陷。这种局限性和缺陷就为腐败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具体来说这种缺陷为如下四种: 一是文化缺陷,即价值失偏。 文化缺陷是指人类文明的发展中劳动价值的异化,会影响到各种文化体系的价值导向,使得腐败文化总有一定的生存空间。文明发展的一个直接结果是文化,文化即文明的社会化,它总是历史的产物,总是有缺陷的,这样,腐败总是有存在空间的。 二是制度缺陷,即利益失衡。 制度缺陷是指虽然任何社会制度都致力于在各种社会利益之间取得平衡,但腐败总能在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博弈中获得自己的生存空间。从奴隶制度开始,人类社会就处在利益失衡之中。一切的制度本质上都是为了维护这个利益失衡的社会秩序。 三是体制缺陷,即社会运行失范。 体制缺陷是指一个政治体制总是难以实现完全意义上的民主,权力的运行不能达到真正的科学和规范,使得腐败总是有空可钻。衡量政治体制的好坏,一般以民主程度作为标准。民主是政治进步的结果,是现代社会普遍追求的目标。民主是与专制相对立的范畴。绝对的民主是不存在的,因此,权力运行失范是社会的常态。民主政治起源于政治领域中的不同派别的利益之争,政治领域中的参与者分为若干派别的现象自古存在。 四是机制缺陷,即社会权力失控。 机制缺陷是指公权力运行中制衡机制不健全,使得公权力的行使缺乏制约和监督,从而出现权力失控的局面。权力一旦失控腐败必将横行。权力制衡是指在公共权力内部或者外部,存在着与权力主体相抗衡的力量,这些力量表现为一定的社会主体,包括个人、群体、机构和组织等,他们在权力主体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对权力施以监督和制约,确保权力正常、廉洁、有序、高效运行,并且使各部分权力在运行中保持总体平衡。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8047 次阅读|26 个评论
分享 驳相对主义
热度 2 追求永生 2013-6-18 03:10
驳相对主义 反对神的真理具有绝对性的诸君经常使用的武器中最后看家的绝招就是相对主义。其核心是任何真理都具有相对性,世上绝没有绝对的东西。绝对真理是缺乏理性的结果。而这种信念的持有者可以说实力强大,群众基础广泛。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政府方针,到“眼见为实"的大众实践,都是这个信念的表现。其影响之大,不但非基督徒奉为圭皋,有些基督徒有时也难免不同程度地受到波及。 既然相对主义如此根深蒂固,我们不免就来一个分析解剖。看看它的来龙去脉,实质和原形。 若从人的实践层面来看,人的认识确实具有相对性,因为人的有限性决定了人不能穷尽任何领域,所以人们的认识只能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某一特定时间点上相对地符合认识的对象。因此,如果说人对认识对象的认识是相对的,这种观念就是正确的,因为人的认识本来就是相对的。不出人的范围,相对性是事实。 而相对主义,是把这种相对性绝对化,把这个只在有局限的人类活动范围的认识推论到超自然领域,把人的认识加在造物主主管的领域,这就从根本上用错了对象。所以我们必须明确,承认人的认识能力具有相对性是对的,而把相对性绝对化并推而广之,超出人类实践活动之外,就是错的。 第一,相对主义逻辑上不攻自破。既然相对主义主张一切都是相对的,那么这个主张本身有没有例外?若没有例外,这个主张本身就是绝对正确的了。另一方面,若有例外,那这个主张本身就是不对的。结果还是这个主张不对。可见相对主义在逻辑上不攻自破。但是相对而言,这还是小问题,更大的问题出在实践上。 第二,相对主义既然主张真理随时间地点条件变化而变化,穷其究竟,就是建立在个体经验的基础之上,人类整体会有数不清的真理,都是凭自己的实践建立起来的,这些真理的差异不言而喻,而且会互相冲突。随着历史的进展,条件的变化,同一个社会不同时期的真理又会不断变化。一个个人的情况也会如此,一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履历的丰富,相应有更多的真理。大家都是真理,谁也不服谁,实质上是没有真理。 第三,相对主义的实行必然会导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可以用来管理一个集体,一个社区,一个国家,直至整个世界。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相对理念,根据相对主义原则,都不应该放弃和妥协,否则就是违背了相对主义主张。由于没有统一的准则,大叫都是各按各的调,各吹各的号。结果是, 黑白不分,好坏不知,实践上由于没有指导,只好是摸着石头过河,抓到耗子就是好猫了。 有人自然会反驳,哪有那样的实际,政府不起作用了?没错,政府限制了许多这些所谓相对真理的实现,但这是不符合相对主义的主张的。若按纯粹的相对主义主张来管理社会,结果应该是无政府主义。一个家庭嘛,也是不应该有家长的,三岁小孩和白发爷爷地位平等,各有真理在手。相对主义在生活上的反映就是跟着感觉走,不知路在何方。所谓路在脚下,跟没说一样。 凭人类自己,即使认识到相对主义的弊端,也无能为力予以改变。所以跟着相对主义走,也是无可奈何地服从宿命。这是捆绑在人类身上的枷锁之一。 与相对主义的真理观相反,绝对真理来自神启,来自整体现实的主人,只有这位主人知道绝对真理为何物,也只有绝对真理的主人才有权决定把绝对真理的知识送给谁。 寻真理者,必得着。懂真理者,获自由。让我们以此共勉。
12078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5-24 03:23 , Processed in 0.036133 second(s), 9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