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珍珠湾全球网 标签 毛泽东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毛泽东

相关日志

分享 毛泽东的“白首吟”
热度 2 yuxin_9605 2013-10-1 00:24
诗曰:未来路上仍追寻,到老不忘白首吟。莫道英雄无憾事,人生苦短不从心。   毛泽东本是一位浪漫的诗人,他一生不仅写下了许多气势恢宏的诗篇,他阅读了大量古诗,上起先秦,下迄晚清,诸家百体,无不综览。他阅读过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爱国大诗人屈原的《离骚》和《楚辞》,汉代的乐府诗,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历代的诗、词、曲、赋,乃至鲁迅先生的诗作, 而且还阅读过诗话、词话、章韵、词律以及他的战友朱德、董必武、陈毅、叶剑英等人的诗词和有关诗词书籍。他对一切伟大的诗人,无不结识神交,对所有重要和优秀的诗篇尽都搜求饱览,据不完全统计,他一生圈阅、批注、手书,引用的古诗词共约1662首;涉及的诗人415名。其中凭记忆手书的古诗词117首,上起宋玉的《大言赋?句》,下迄林则徐的《出嘉峪关感赋,》即包罗了2000余年间58位诗人的作品。这些诗中有不少是长诗,如《木兰辞》(四百言左右), 李白《梁父吟》(三百言左右),《梦游天姥吟留别》(三百言左右),白居易《琵琶行》(六百言左右)。这些浩繁的巨著,竟能“凭记忆”默书,其记忆力之惊人诚叹观止,可见其对古诗词之热爱和读诗时所下的功夫。   壮年的毛泽东喜欢曹操的沉郁质朴、悲莽苍凉;也喜欢李白的狂放不羁、奔腾千里;还喜欢陶渊明的潇洒飘逸、清淡醇美。   1945年在重庆,张澜宴请毛泽东敬酒时说:“会须一饮三百杯!”毛泽东立即举杯相邀道:“且共欢此饮。”此句出自陶渊明《饮酒诗》“其九”:“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1959年,毛泽东书写《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赠给他的大儿媳刘松林。 这也是李白诗中最狂放部羁的一首了。“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孔丘,手持白玉杖,朝别黄鹤楼。”便是这首诗的开头。自古以来,有多少人真正能与李白的不羁之气相通呢?   晚年的毛泽东不再如此豪迈了。1975年5月16日早上,毛泽东对前来看他的女医生小李说:“上帝也许要发请帖请我去,你要是不来看我,我恐怕再也看不见你了。”并引用了《三垂冈》中的两句诗:“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他指着最后一句说:“这就是我此时此刻的心境啊!”   小李听了不觉心酸,热泪盈眶。   《三垂冈》,清代严遂成所作。   1964年12月29日,毛泽东曾给田家英写过一封信:“近读五代史后唐庄宗传三垂冈战役,记起了年轻时曾读过一首咏史诗,忘记了是何代何人作。请你一查,告诉我为盼!”毛泽东并在信上附《三垂冈》诗一首:   英雄立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多。   只手难扶唐社稷,连城犹拥晋山河。   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   萧瑟三垂冈下路,至今犹唱百年歌。   《三垂冈》诗中的李克用,西突厥沙陀人。唐朝末年,曾率沙陀军17000人进发长安,打败黄巢。唐朝廷任其为河东节度使,后又封为晋王。李克用一生有三大憾事。临终前要他儿子李存勖为他完成遗愿。25年后,李存勖终于灭朱梁,建后唐,称唐庄宗。可遗憾的是李存勖仅是个马背英雄,无治世之才。称帝后,志气傲满,胡作非为。终日与伶人一道上台演戏,浑名“李天下”,结果,在位三年丢了“天下”。   毛泽东年轻时便背熟了《三垂冈》这首诗。建国后,又几次提及此诗。尤其是当生命行将结束之时,援引此诗,别有一番感受。创业难,守业更难,尽管建国以来,殚精竭虑,为江山不变色探索不息,却至终不尽心意。“只手难扶唐社稷,连城犹拥晋山河”。直到生命最后,还说:“总有一部分人觉得受压,小官、 学生、工农兵,不喜欢大人物压他们,所以他们要革命呢!”平等!平等!平等!可惜难啊!再也没有时间和精力作新的探索,而留下的却是遗憾。
600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毛泽东与“裸体模特”风波始末
热度 3 yuxin_9605 2013-9-30 00:30
诗曰:模特写生基本功,五洲四海古今同。“洋为中用”胸襟大,一纸批文九州融。   受古老东方传统思想影响,以及为文化欣赏水平所限,新中国建立初期大多数中国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封建、保守的一些观念。   1964年5月,“四清”运动初期,康生等人曾在一份《关于使用模特儿问题》的报告上批示:“这个问题现在必须解决它。用女模特儿是不是洋教条?可不可以废除?难道吴道子的人物画是靠这个办法练出来的吗?”“我意应坚决禁止,我决不相信要成为画家一定要画模特儿。”他们甚至还认为,“这种办法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美术界玩弄女性的借口”。   3个月后,当时的文化部被迫根据康生等上级领导者的“批示”精神,向全国文化领导部门及美术院校发出了经其审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关于废除美术部门使用模特儿的通知》。   就在美术教育界正纷纷作“惊弓”低语之际,中央美术学院老师闻立鹏、王式廓、李化吉因不同意废除人体模特儿写生,于1965年5月12日向中南海颐年堂送上了致毛泽东主席函:“……无产阶级在建立和完备自己的艺术教育体系中,可以批判继承旧传统中的某些合理因素,模特儿写生作为解决艺术基本功的初步训练方法,是可以批判继承的。”“真人(模特儿)写生是美术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方法,因此,反对为技术而技术并不否定画真人习作。为了深入研究人体的运 动、结构、比例、造型,至少在油画专业和雕塑专业应有一定比例的人体习作。”“从废除模特儿制以后,在教学活动中已经遇到了不少困难,应届毕业生的创作质量有可能因此受到影响。建议在‘四清’第四阶段中,发动群众进行民主讨论,经过反复试验,使新的艺术教育体系稳定地建立起来,完备起来。”   1965年7月18日,毛泽东在闻立鹏、王式廓、李化吉来函的第一页上,以其高远的心智和辩证的思维,函劝决策中枢,尊重艺术规律、维护美术科学、坚持洋为中用。他写道:   定一、康生、恩来、少奇、小平、彭真同志:   此事应当改变。男女老少裸体model,是绘画和雕塑必须的基本功,不要不行。封建思想,加以禁止,是不妥的。即使有些坏事出现,也不要紧。为了艺术学科,不惜小有牺牲。请酌定。   毛泽东   1965年7月18日   另外,毛泽东还在该来函的末页上补充批示道:中国画家,就我见过的,只有一个徐悲鸿留下了人体素描,徐悲鸿学过西洋画法。此外还有一个刘海粟。   这一“批示”精神,在那 “四清”运动的浓厚政治空气中传出之后,曾惊动了艺术教育领导者、美术育才者和美术史论者。尤其在那“批示”中,不曾出现“阶级斗争”字样,反而直用英文 “model”代写中文“模特儿”。由此足见毛泽东对古今中外美术史论的博览与通晓,在人体写生模特儿问题上“洋为中用”的时代气魄。   3个月之后,当时的文化部党组根据毛泽东的这一重要“批示”精神,于1965年10月9日送上了“中央宣传部并报中央、主席”的《关于美术院校和美术创作部门使用模特儿的请示》:“毛主席在7月18日对美术院校绘画和雕塑专业使用模特儿问题做了重要批示,使我们受到深刻的教育。文化部党组讨论了毛主席的指示,一致认为十分正确,应当坚决执行。文化部1964年8月发出的《关于废除美术部门使用模特儿的通知》有很大的片面性,是不妥当的……”“要提高师生及模特儿工作者的思想认识和审美观点;应多用专职模特儿而少雇或不雇临时工做模特儿;对模特儿应采取同志式的平等态度,尊重他们的劳动;除安排模特儿进行基本功训练外,应注意组织师生深入工农兵中写生,以锻炼和提高刻画工农兵形象的创作能力……”   这个《请示》由中央宣传部在1965年11月11日转发。转发《通知》称:“各中央局宣传部,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化部党组《关于美术院校和美术创作部门使用模特儿的请示》,已经中央批准,现在转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6631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毛泽东推荐旧体诗 毛泽东最后读的一本书
热度 3 yuxin_9605 2013-9-30 00:25
毛泽东推荐旧体诗   诗曰:文苑别开新一枝,《五四》称其旧时词。春风化雨金声振,又见人间有好诗。   《光明日报》1958年创办了集学术性、知识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东风》副刊,发表了一些好诗词,毛泽东非常爱读。1961年12月28日《东风》副刊版刊登了民进成员吴研因写的《赏菊》(七绝二首)。全诗是:“不期青女忍相欺,老圃新枝竞吐奇。秋色还如春色好,西风莫漫撼东篱。”“嫩红老紫百千盆,蟠错如虬况有根。为证明年花更艳,手题诗句待重温。”同时发表了民革成员钱昌照写的《七绝二首》:“麦苗肥壮谷登场,谁信当年一片荒?排灌齐全轮作好,芦台今日是粮仓。”(《芦台农场》)“薯曝墙头菜挂檐,棉田片片麦无边。农村活跃歌声里,绿女红男夕照前。”(《藁城农村》)   毛泽东看到这些诗篇,十分欣赏。“七千人大会”开幕前夕,他用铅笔在刊登这些诗的《光明日报》上写了批示:“这几首诗好,印发各同志。”大会秘书处即用大字印发给参加会议的同志。当时曾将毛泽东批示的这张报纸和用三号字排印的文件拿到报社编辑部传阅,大家看了,异常感奋。两位诗作者很快也知道,他们更是万分激动,大受鼓舞。 毛泽东最后读的一本书   诗曰:博览群书爱唱酬,曾骑马背咏春秋。终身不改书为伴,一息尚存学未休。   毛泽东嗜好读书,当他生命垂危之际,双手不能自由活动时,还常请身边的工作人员帮他拿着书,吃力地读上几段,以为快慰。   1976年9月7日,逝世前两天,他已病重得不能清楚地说话了,但仍然关注着日本的政治动向和中日关系的发展,要读日本首相三木的材料。他说要一本书,但他语音的含糊和声音的微弱,连最能听懂他的话的身边工作人员也不明白他说的是什么。于是,他用颤抖的手伸出三个指头,人们不明白什么意思。他着急了,示意给他拿过纸和笔来,他接过笔,十分艰难地在纸上画了一个圈圈,中间点了一点,表示日本的“日”字,人们还是不懂。最后,他用手指吃力地敲了三下木质的床板,人们才理解过来,他是要读三木的材料。当工作人员找来介绍三木武夫的一本书给他看时,毛泽东高兴地点了点头,露出满意的微笑。   此时,毛泽东的手已没有托住《三木武夫》这本书的力气了,尽管这是一本很轻很轻的书,也只好由工作人员为他托着,毛泽东看了几分钟,又昏迷过去了。《三木武夫》是毛泽东读的最后一本书。生命有限,这本书他终于没有读完。   这就是毛泽东,一位爱书如命的革命家兼学问家,在他心脏快要停止跳动的时候,也没有忘记要读书。书伴随着毛泽东度过了他那波澜壮阔的一生。
6141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毛泽东与三位学者的西湖佳话
热度 3 yuxin_9605 2013-9-29 03:53
诗曰:年关将近喜迎春,灯火通明迎贵宾。评报论诗谈哲史,西湖佳话见胸襟。   1958年年初,春节将近,到处是一派节前的忙碌景象。中国人重视团圆,尤其不会错过这春节的大好时光。   1月6日,遗传学家谈家桢刚在学校吃过晚饭,突然接到上海市委的通知,要他马上去杭州。就在谈家桢心里琢磨这事的时候,历史学家周谷城和老报人、《新民晚报》总编辑、曾被毛泽东戏称为宋高宗赵构的哥哥的赵超构两人也接到了同样的通知。   三人简单收拾停当,即分别随来车前往机场,一上飞机就发现坐舱里的陈设,同过去见过的毛泽东在飞机上工作的照片一模一样。是毛泽东派自己的专机来接他们三位学者。   在飞机上,望着茫茫的云海,三个人的思绪却飘得很远,三个人的心情也各不相同。   周谷城在三人中与毛泽东的交往最长,20年代他们就相识。解放后,多次受到毛泽东的接见。1957年夏,他们在中南海露天游泳池边,毛泽东拿着一本线装的《汉书》,指到列传第39《赵充国》那一段对他说:“这个人很能坚持真理,坚持正确的主张。”赵充国是西汉武帝的大将,是我国历史上首倡在西北屯田戍边的一个人物。毛泽东说,赵充国的主张,开始时赞成者不过十之一二,反对者达十之八九。可是到后来,他的主张逐渐被人接受了,赞成者达十之八九,反对者却只是十之一二。真理要人接受,要有一个过程,无论在过去的历史上,还是现在……   谈家桢则有另一番心情。在生物学界,谈家桢是搞遗传学的,属于摩尔根学派。50年初期,我国生物学界步苏联后尘,片面强调李森科、米丘林的学说,摩尔根学派受到压制,使谈家桢无法在复旦大学正常开设遗传学课程,也无法从事研究工作。1956年3月,毛泽东第一次接见他,对他说:“一定要把遗传学研究工作搞起来,要坚持真理,不要怕。”停了一会,他又说:“过去我们学习苏联,有些地方不很对头。现在大家搞嘛,可不要怕。”4个月后,他又在上海受 到毛泽东的接见。因自己在整风中说过一些话而感到不安。毛泽东一语双关地说:“天气这样热,不要搞得太紧张喽!”想到这些,心里还时不时的自问,这回见到主席,他会说些什么?三人中心情最紧张的,大概要数赵超构了。他三次受到毛泽东的接见。   第一次是1957年,毛泽东对他提出的“软些”的办报方针提出了批评。毛泽东说:“软些,软些,软到那里去呢?报纸文章,对读者要亲切些,平等待人,不摆架子,这是对的,但要软中有硬。”对此,赵超构似乎未能很好领会。在大鸣大放中,他写的一些杂文再次被认为犯了错误。在第二次见到毛泽东时,心情几近惶恐。他想恐怕不能再继续作新闻工作了。可毛泽东要他回去还当总编辑。毛泽东还对他说:“如果让我选择职业的话,我愿写杂文,可惜我没有这个自由。 写杂文不容易啊!”   1957年9月7日,第三次在上海,赵超构又见到毛泽东。   “宋高宗的哥哥来了!(宋高宗名赵构)”一见面,毛泽东就笑语朗朗,接着,他问:“你写的两篇检查,我已看过了,写检查的心情怎样啊?”   赵超构说:“很紧张,两个星期没有睡好觉。”   毛泽东点头说:“紧张一下好,睡不着觉是好事。”他比喻道:没有吃过狗肉的人,都怕吃狗肉,吃过了狗肉,才知道狗肉香。不习惯自我批评的人,总觉得自我批评可怕,习惯了,就会感到自我批评的好处了!应当养成自我批评的习惯。 此时,坐在飞机上的赵超构心里说:这次恐怕要向浙江省委负责人做个自我批评了。因大鸣大放期间,《新民晚报》上有一些有关浙江的被认为是错误的报道。专机轰鸣着,载着心情各异的三个人,降落在杭州机场。下机后,他们马上被小车接到毛泽东的住处。   这是西湖边一个美丽的庭院。已是夜里10点多钟,仍灯火通明。毛泽东已迎在门前。光影里,他的身材显得特别高大。他刚刚开完会,却丝毫没有疲惫之色,笑容依旧。   大家走进室内,相对而坐。屋里陈设很简朴。一张大床照老习惯堆满了半边书。一面方桌,四把椅子,四人各据一席恰恰正好。毛泽东的谈话,旁征博引,幽默风趣,强烈地吸引着这三位学者。这几乎是每一个见到毛泽东的知识分子所共有的感觉,他们被他所吸引,所征服,他的魅力如蒸腾的热气弥漫开来。   毛泽东的话题涉及工业、农业、历史、哲学、新闻、遗传学等等方面。他还讲了下基层接近人民群众的感受。他说:“我一到下面去跟群众接触,就感到有了生命力”他问赵超构是哪里人,赵超构答是温州人。   “好,你就到那里去走一走。”毛泽东出主意,他认为搞新闻不能老呆在报馆里,要到下面去跑跑。   毛泽东又转脸向谈家桢说:“教师也不要老关在教室里,也要到群众里面去走走,听听。”接着他问谈家桢::“谈先生,把遗传学搞上去,你觉得还有什么障碍和困难吗?”   谈家桢说,自从主席提出“双百”方针以来,自己可以开课了。但社会上还有不少人只把这看成是统战工作的需要,是对高级知识分子的“照顾”,并没有真正重视摩尔根学派,进行这方面的遗传学研究,还是阻力重重。   毛泽东用一种坚决的口气说:“有困难,我们一起来解决。”   不知不觉已经两三个小时过去了。工作人员送来毛泽东的晚饭。他热情地相邀周谷城、谈家桢、赵超构三人用餐。在毛泽东,这是晚饭,而在他们三人,要算是夜里加餐了。一路颠箥,到这会儿也确实有点饿了。三人也就不再客气推辞了。   饭菜很简单,荤素搭配。为了招待客人,特地多做了两个菜,还斟上几杯黄酒。   酒不醉人人自醉,四人边吃边谈,兴致颇高。餐毕,又侃侃而谈。毛泽东已是65岁的老人了,但他精力旺盛,毫无倦意。其他人听他妙趣横生的谈话, 也丝毫没有感觉到时间的流失。还是毛泽东无意间看了一下表,他煞住话头,哎呀一声,说:“已经3点了”颇为歉意地说:“你们太累了,该休息了,我们明天再谈吧!”   冬季,水石明瑟,大地还没有苏醒,毛泽东穿过几百米长的曲折小径,走到门口。不远处的西湖在月光下波光粼粼。和三位学者一一握手,送他们上车,毛泽东抬头望月亮,又看看湖水,道:“今晚的聚会,也可以算是一段西湖佳话吧!”   第二天,毛泽东又请他们三人共进午餐。这一段西湖佳话,从此深深地印在了周谷城、谈家桢、赵超构三位学者的脑海里。赵超构说:“我是一个旧知识分子,从我的身上可以看到,毛主席重视和爱护知识分子是一贯的,特别是对于犯了错误的知识分子,总是热情帮助,一帮到底,毫不嫌弃。”
615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毛泽东与新中国的教育事业 毛泽东与文字改革
热度 1 yuxin_9605 2013-9-29 03:47
毛泽东与新中国的教育事业   诗曰:白手起家两袖空,千头万绪任从容。新兴教育如何办,广开言路探索中。   一九五三年六月三十日,毛泽东接见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团时发表了重要谈话。他明确指出:“我给青年们讲几句话:一、祝贺他们身体好;二、祝贺他们学习好;三、祝贺他们工作好。”   他把身体好放在第一位,接着进一步说:“我提议,学生的睡眠时间再增加一小时。现在是八小时,实际上只有六、七小时,普遍感到睡不够。因为知识青年容易神经衰弱,他们往往睡不着,醒不来。一定要规定九小时睡眠时间。要下一道命令,不要讨论,强迫执行。青年们要睡好,教师也要睡足。”   一九五七年四月三十日,毛泽东在颐年堂召开的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二(扩大)次会议说,“统战工作的矛盾,几年不得解决。过去不好解决的原因主要是思想不通。过去是共产党员有职有权有责,民主人士只有职而无权无责。现在应是大家有职有权有责。现在党内外应改变成平等关系,不是形式上的而是真正的有职有权。以后无论哪个地方,谁当长的就归他管”   毛泽东问北大校长马寅初“你那里怎么样?”   马寅初说:“是不够的。”   毛泽东又问:“他们要不要你管?”   马寅初说:“矛盾是有的。”   毛泽东见马寅初讲得很委婉,便直截了当地把问题挑明:“你讲话不彻底,矛盾存在,敷衍过去不能解决。”   毛泽东又问了一些情况后继续说,:“教授治校恐怕有道理。是否分两个组织,一个校务委员会管行政,一个教授会议管教学。这些问题要研究。由邓小平同志负责找党外人士和民盟、九三学社等开座谈会,对有职有权和学校党委制的问题征求意见。”    毛泽东与文字改革   诗曰:汉字文明华夏魂,传承嬗变到如今。一字变更非小事,中枢惊动最高人。   蒋竹如,湖南湘潭人。毛泽东湖南第一师范同学。五四运动时期,在长沙参加过毛泽东组织地新民学会,先后在湘潭新群中学、湖南省立五师、一师等校任教。解放后,在湖南第一师范任教导主任。   1955年2月,蒋竹如根据自己从事语文教学和研究的经验写成专著,给毛泽东寄去,并附上一封长信。在信中,他提简化汉字和使用汉语拼音的问题,建议进行汉语语言文字改革。毛泽东虽不完全同意他的见解,但对改革汉字深表赞成。于同年5月1日给他回了一信:   “竹如兄;   二月惠书收读,甚谢!兄作语文研究,提出不同意见,我虽未能同意,但辩论总是会有益的。来书已付文字改革委员会研究去了。拼音文字是比较便利的一种文字形式,汉字太繁难,目前只作简化改革,将来总有一天要作根本改革的。此复,   顺问   教安   毛泽东   一九五五年五月一日”   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央文字改革委员会对汉字进行了改革。   1955年,以吴玉章为主任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将《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呈送中央审批,绝大部分政治局委员都画圈表示同意。而邓小平接到《草案》后。他对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吴玉章说:“吴老啊,你把汉字这么一简化。我都不认识了。”   吴玉章说:“小平同志,你别说都不认识了,你对那个字的简化有意见,可以具体地提嘛。   邓小平说:“别的不说,就说我这个‘邓’字吧——左边一个‘丁’字,右边一个‘耳朵’,不好看。第二笔往左边拐,第三笔还得回到右边写,也别扭。”   当时的《草案》把“邓”字左边的“登”字,和“灯”字的右边“登”字,都简化成“丁”字。   吴老问:“那你看这个‘邓’字怎么简化好呢?”   邓小平说:“‘邓’字如果要简化,还不如写成左边一个‘又’字,右边一个‘耳朵’呢。草书的‘邓’就是左边写一个‘又’,‘又’的第二笔下边拐几个小弯嘛”   吴老遂将此事向周恩来总理汇报。周总理很慎重,问吴老:“请你的工作人员查一下,在宋版书上,‘邓’字有没有这样简化的?”   于是,吴老打电话给张瑞泉,张瑞泉当即到图书馆去查,果然在宋版书上看到有把“邓”简化成‘邓’的。周总理闻讯后,立即让秘书将张瑞泉接到中南海。周总理看后点头,放心了,立即将此事向毛主席汇报。毛主席说:“他姓邓的不是对这个字有意见吗?这个字听他的,其他的就不变了。”   1956年年初,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里,繁体“邓”字就简化成“邓”字。   由于对汉字实行了简化和注音,使汉语拼音文字逐步走上标准化的轨道。
585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毛泽东忙里偷闲——编书
热度 1 yuxin_9605 2013-9-28 05:26
诗曰:忙里偷闲亦不闲,平房小院著书篇。眼前文字眼中血,点点斑斑凝笔端。   一九五一年一月,抗美援朝战争第三次战役胜利结束,“联合国军”被赶回“三八线”以南,朝鲜战局大势已定,毛泽东松了一口气。他放手彭德怀负责第四、第五次战役。他想离开北京,找一个僻静的地方,集中一段时间去编辑《毛泽东选集》。二月底、三月初,他以休息的名义向中央请了假。他把负责警卫工作的汪东兴叫来,对他说:“搞《毛选》,在北京事情太多,要找个地方,集中精力搞出来。《毛选》现在中国需要,苏联也催着要,要集中突击一下。要找个地方, 离北京不要太远。不准占老百姓的房子,也不要住招待所。”汪东兴选中了石家庄西郊的一所保育院。毛泽东表示满意。   这是一个宽敞的四合院,陈设简陋。当时天气还比较冷,临时安装了暖气。这里环境幽静,很适合编书。毛泽东在这里住了两个月,修改审定了大部分选稿。   《毛选》的编辑工作,是毛泽东从头到尾亲自做的。对大部分文章进行精心修改和和校定,并为一部分文章写了题解和注释。毛泽东选稿极为严格,约一百万字的清样稿,被他选掉了一大批,上面都批着“此件不用”四个大字。收入《毛选》的著作都是毛泽东自己写的。仅有少数几篇讲话,是别人根据他的讲话记录 整理后又经他本人修改定稿的。他曾说:“我的文件都是自己写。只是有病的时候,我口讲,别人给我写。一九四七年写《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就是我讲,江青写。她写后,我修改。我修改后,又找恩来、弼时他们来谈,再改,大家再看了以后广播。文章要别人写是很危险的。”   一九五一年十月《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出版。接着,一九五二年四月、一九五三年四月又先后出版了第二卷、第三卷。这些著作,集中体现了毛泽东思想 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结晶。毛泽东说:“我的那些文章,不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是不可能写出来的,因为没有经验。”又说:“没有那些胜利和那些失败,不经过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不经过万里长征,我那个《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小册子也不可能写出来。”所以他说:“《毛选》什么是我的!这是血的著作。”“《毛选》里的这些东西,是群众教给我们的,是付出了流血牺牲代价的。”   《毛泽东选集》的编辑出版,是国内广大干部和群众学习毛泽东思想、了解中国革命历史的迫切需要,也是世界上一些同情和关注中国革命的国家和人民了解中国的需要。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一些解放区就出版了几种毛泽东著作集。其中主要有:晋察冀日报社一九四四年出版的《毛泽东选集》(五卷本);苏中解放区一九四五年出版的《毛泽东选集》;山东渤海解放区一九四八年出版的《毛泽东选集》;东北局一九四八年出版的《毛泽东选集》(分六卷,合订本);晋冀鲁豫中央局一九四八年出版的《毛泽东选集》(上下集,党内发行),这些都不是经过中央批准的,也未经过作者审阅。随着中国革命取得全国胜利,在党内、在全国人民中间,用毛泽东思想进行教育,武装思想,成为党和国家思想文化战线的一项重要工作。一九四九年十二月毛泽东访苏时,斯大林也向他提出将出版《毛泽东选集》。这样,中共中央正式编辑出版一部《毛泽东选集》的工作,便提上了日程。
570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毛泽东妙笔生花 齐白石“废画”成宝
热度 2 yuxin_9605 2013-9-28 05:17
诗曰:能书会画善诗词,席上三人皆大师。谈笑风生挥妙笔,巧将“废品”化神奇。   齐白石是湖南湘潭人,原名齐纯芝。早年因雕花手艺出众被称为“芝木匠”,后专营卖画、刻印。1953年获文化部“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代表作品有《兰花》《虾》《钟馗》等。   齐白石与毛泽东出生地都属湘潭县,一个是白石铺杏子坞,一个是韶山冲,两地相距只有45公里。   齐白石生于1864年1月1日,毛泽东比他小29岁,他们虽然是同乡,但前半辈子并没有见过面,只是互相仰慕已久。新中国的成立,毛泽东和齐白石开始了亲密的忘年交。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了。白石老人收到了毛泽东主席写给他的一封亲笔信,读了那真挚亲切、谦逊有礼、尊老崇文的信,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为了表达他对毛主席的一片崇敬之情,精心选出了两方名贵的寿山石章料,操起刻刀,精心镌刻了“毛泽东”朱、白两方印章,用宣纸包好,托诗人艾青呈献给了毛主席。   毛泽东收到白石老人赠送的两方印章后,看了又看,还发现包印章的是一幅画作,便让秘书田家英将此画保存起来,裱好。于是几天后,便出现了一场“争画”的趣闻。   酷爱书法艺术的毛泽东收到白石老人赠送的两枚印章,深为喜爱。为了答谢白石老人,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设宴,请郭沫若作陪。   入席后,一个伟大领袖、一个文坛巨匠、一个画坛宗师,三人谈诗论画,不亦乐乎。毛泽东主席端起酒杯,向白石老人敬酒,感谢他赠送印章和国画。白石老人为之一怔,便问毛泽东主席:“主席,吾什么时候为您作过画?”   毛主席听后,笑着对秘书田家英说:“把画拿来吧,请齐老亲自验证。”   这是一幅国画,上面画着一棵郁郁葱葱的李子树,树上有一群毛绒绒的小鸟,树下有一头憨厚的老牛侧着脑袋望着小鸟出神,颇有意境。白石老人见了画 后才恍然大悟,这是他练笔的“废品”,也就是一张废画,没注意用来给毛主席包印章了。不曾料到,毛泽东竟然请人用全绫装裱起来,成了一件珍品。   白石老人看了,不好意思地说:“主席,都怪我疏忽大意,这废作说什么也不能给您,您若喜欢这种笔墨,我回去马上给您画。”   “我喜欢的就是这一幅嘛!”毛泽东主席固执地说。白石老人听罢站起身来,一甩长髯,说:“若主席再不允许,我可要抢了!”   郭沫若见势忙走过来,用身体挡住画说:“这件墨宝是送给郭沫若的,要想带走,应当问我!”   郭沫若解释说:“这不,画上还标着我的名字嘛!”   白石老人看看画,没发现一个字,便摇摇头,猜不透其中的含意。   郭沫若竟然笑了起来,他指着画说:“齐老,您看这树上画了几只鸟?”   “五只。”   “树上五只鸟,这不就是我的名字吗?“郭沫若把“上五”两个字的语气说得很重。   白石老人手捋长髯大笑起来:“好!郭老大号正是‘尚武’,您真是诗人的头脑哇!”   毛泽东主席笑道:“你们快快与我松手,没看见画上标有本人的名字吗?”   “您的名字?”郭沫若和白石老人都愣住了。   看着两个人发愣的样子,毛泽东主席不禁大笑起来,怡然自得地说:“请问,齐老您画的是什么树呀?”   “是李子树呗。”   “画得茂盛吗?”   “茂盛。”   “李树画得很茂盛——这不就是敝人的名字吗?”   “李得盛”与毛泽东主席转战陕北时的化名“李得胜”同音,所以毛说此画是白石老人赠给他的。   白石老人乐了:“如此说来,拙画还小有意思。那么,劳驾二位在卷上赏赐几个字,如何?”   二人欣然应允。毛泽东挥笔题书“丹青意造本无法”,郭沫若接对“画圣胸中常有诗”。   白石老人得此墨宝,喜出望外:“两位这样夸奖老朽,吾可把它带走啦。”伟大领袖、文坛巨匠斗不过画坛宗师,三人相视,哈哈大笑起来。   这正是:毛泽东妙笔生花,齐白石“废画”成宝。   横披:郭老凑乐。
6209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毛泽东运筹帷幄的最后一仗:西沙保卫战
热度 2 yuxin_9605 2013-9-27 05:08
诗曰:戎马一生未卸鞍,晚年海上布兵船。运酬帷幄雄心在,终战西沙卫主权。   毛泽东一生曾指导、指挥过许多战争。他所缔造和统帅的军队,用落后的武器装备战胜了国内外强大敌人,成为一支战无不胜、无坚不摧的人民武装。 1974年,毛泽东已81岁高龄。此时尽管他身体欠佳,自嘲快要“ 见马克思”了,但其头脑却依然清醒、睿智,并顽强关注着国家、民族利益及领土主权的完整。这一年,在毛泽东的决策、指导下,我军在西沙海域发起了一场规模不大但意义非凡的海上自卫反击战。这一战,不仅是中国海军舰艇部队第一次对外作战,也是毛泽东一生中决策的最后一仗。   面对南越海军愈演愈烈的进犯和步步紧逼,耋耄之年的毛泽东思绪千载,浮想联翩……最终,他大笔一挥,作出了一生中最后一次战争决策。   一个时期来,中央军委在呈送的报告中多次提到:在中国南海地区,一些周边国家正对我国所属岛屿虎视眈眈,有的国家还先后秘密派遣人员和船只登上岛礁,进行测量、勘探和伪造领属标志……   毛泽东慢慢地吸着烟。他有着极为丰富的历史和地理知识,不必借助 任何资料,便熟知中国南海的一切。但为更加形象和直观起见,他还是招呼秘书找张中国南海的区域图来。随后他从沙发上站起身,在书房里踱起步,喃喃自语道:“要拿出点办法出来……”   不一会,秘书走了进来:“主席,您要的地图拿来了!”   “哦,放到桌子上吧!”毛泽东示意道。   秘书放下地图退了出去。许久,毛泽东的思绪才得以平静。接着,他走到桌前,展开地图,仔细地看了起来……   “岁月如梭”。从那时起,两年时间过去了,毛泽东不断接到中央军委送来的有关南海地区局势的报告。   1974年1月的一天。北京,寒气逼人。上午10点钟,毛泽东尚未起床。昨晚他又工作了整整一个通宵。此时,一份报告被小心翼翼地摆上了他的案头。这份报告,是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签送的。报告指出:近一个时期以来,南越军队在西沙永乐群岛海域侵犯我国主权的事件愈演愈烈…… 同时,针对南越军队的入侵行径,报告提出了应当采取的对策,即通过加强巡逻及其它相应军事措施,保卫西沙群岛!   毛泽东起床后,看过这份报告,陷入深深的回忆和思考中……   他对西沙群岛的情况太熟悉了!对近些年来南越军队在西沙一带的动向更是了如指掌。   中国南海诸岛,共有岛、礁、沙滩200多个,分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岛。   西沙群岛位于海南岛东南约330公里处,由宣德、永乐两个岛群和其他岛礁组成,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其中,宣德群岛由永兴、赵述和石岛、东岛、北岛及南岛组成,永兴岛面积最大(约1.85平方公里),是西沙的 主岛。永乐群岛由甘泉、珊瑚、金银、琛航和晋卿等岛屿组成。这里不仅是中国与东南亚各国海上交通必经之地,也是通向非洲、欧洲和大洋洲的重要航道。这些岛屿自然资源极其丰富,不仅盛产海参、海龟、燕窝、梅藻及其他各种鱼类,是中国的优良渔港;而且还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其他矿物资源, 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西沙群岛和其他三大岛屿一样,是中国人最早发现、开发和经营的。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代,我国造船技术就已达到一定水平;汉武帝时,便发现了西沙和南沙两大群岛,尔后便开始在这里开发经营。宋代时,我国将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使船舶能横跨大洋,从此开始了对这两个群岛的有效管辖。明代时,从 1405年(永乐三年)到1433年(宣德八年),大航海家郑和曾率数万人“七下西洋”,并在这两大群岛上竖旗立石,一一命名。现在西沙群岛的“永乐”、 “宣德”,就是那时命名的。 郑和遍历西沙群岛, 比哥伦布发现美洲早了几十年。至于伽马发现好望角,麦哲伦绕地球航行,那更是以后的事了。因此,“西沙自古属中国”。我国劳动人民曾世世代代在那里捕捞、创业,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只是到了近代,西方列强屡屡从海上践踏中华文明,使中国一度呈现出“有海无防”状态,“二战”前西沙曾被日、法帝国主义侵占,但战后即已归还中国。中国人民从来就没有放弃过对西沙的主权。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多次发表庄严声明,一再表明中国对南海诸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西沙和其他三个群岛均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事实和立场,不仅受到世界各国的尊重和接受,而且得到包括越南民主共和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的承认。1974年,越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学校九年级地理教材,明确写道:“……从南沙、西沙各岛到海南岛、台湾岛、澎湖列岛、舟山群岛……这些岛屿呈弓形状,构成了 保卫中国大陆的一座‘长城’。”书中地图清楚标明,西沙、南沙等岛屿都是属于中国领土。   然而,南越当局却无视这些历史事实。自“越南战争”爆发不久,即50年代后期起,便在美国支持和纵容下开始对我提出领土要求,并先后派军队侵入我国西沙群岛中的一些岛屿,在岛上竖起所谓“主权碑”。但在我国政府多次严正声明、严厉警告和世界公正舆论的压力下,南越军队不得不一度从它非法占领的甘泉、琛航、金银三岛撤了出去(只在珊瑚岛上滞留了一个排的兵力)。同时,从1959年3月17日起,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指示,我海军舰艇部队开赴西沙海域, 开始对西沙群岛执行巡逻任务。   1973年,“越南战争”进入尾声,此时美国急于从越战“泥沼”中脱身。但南越当局为了拖住美国,维持其摇摇欲坠的统治,不断加紧在我南海海域屡屡制造事端。据统计,至这年8月底,南越军队已悍然侵占我南沙和西沙群岛中的6个岛屿。同年冬,南越军舰还接连在我西沙海域野蛮撞我国渔船,抓捕我国渔民,并严刑逼供,强迫他们承认西沙群岛是南越 领土,中国政府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决定采取先礼后兵、后发制人的方针。1974年1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奉命发表声明,对南越的侵略暴行提出严正警告,重申中国对西沙、南沙、中沙和东沙群岛具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但南越当局却置我国政府严正声明于不顾,且变本加厉,并于1月15日,先后派出海军驱逐舰“陈庆瑜”号、“陈平重”号、“李常杰”号和护航舰 “怒涛”号,再此侵入我西沙永乐群岛海域,继续对我从事生产作业的南海渔业公司402号、407号渔船进行疯狂挑衅,并向飘着中国国旗的甘泉岛开炮射击, 打死打伤中国渔民和民兵多人。17日上午,南越军队又悍然侵占了我西沙群岛的金银岛,下午进一步强占了甘泉岛,并公然取下了中国国旗!南越当局的意图十分明显,即企图以在西沙群岛事实上的军 事存在,迫使中国政府作出让步,以实现其非法的领土要求。   对此,中国政府做出何种反应,对于遏制南越当局及我国周边国家形形色色的霸权主义和扩张主义,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安全乃至世界局势的稳定,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想到这些,毛泽东拿起笔,在周恩来、叶剑英呈送的报告上郑重批下两个字:同意!并自语道:“看来,不打一仗,不足于维护中国的海洋权益!恩来、剑英的意见很对!……”   毛泽东决策作出后,周恩来等军委领导立即开始制定作战方案,调动和部署兵力,一场捍卫祖国尊严和神圣领土主权的正义之战,悄然拉开帷幕……   面对南越军队挑衅行动的步步升级,经毛泽东批示同意后,1月17日当天,正在中国南海海域执行巡逻任务的我南海舰队的舰艇部队,便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协同海南军区派出的武装民兵一道,进驻到西沙群岛的晋卿、琛航和广金三岛。   与此同时,周恩来总理也开始紧张忙碌起来:首先他亲自打电话给作战部,详细询问了西沙群岛情况和有无构筑工事的条件;随后又亲笔修改作战部代军委起草的、批复广州军区关于调动使用兵力的方案。   当日20时,在毛泽东委托、支持下,周恩来在北京主持召开了有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有关方面负责人参加的西沙群岛问题会议,对可能发生的武装冲突作了充分估计。深夜,周恩来又主持召开政治局会议,并提议中央军委成立以叶剑英牵头,由王洪文、张春桥、邓小平、陈锡联参加的五人小组,讨论和处理军委大事及紧急作战事项。稍后,他便与王洪文一起联名向毛泽东作了汇报,毛泽东再次表示同意。   此时,根据中央军委命令,我广州军区也迅速做出相应决定,即:在一方面“派南海舰队广州基地扫雷舰队10大队396、389号舰和榆林基地 猎潜艇73大队271、274号艇,进至西沙永乐群岛附近海域执行巡逻任务,并派4个武装民兵排分别进驻晋卿、琛航、广金三岛”的同时,另一方面“再派猎潜艇第74大队281、282号艇驶抵西沙永兴岛附近执行支援任务;同时命令我南海舰队航空兵22团派两架飞机,在永乐群岛上空侦察巡逻,并命令军区空军再派一部分兵力进行支援。”就这样,一场捍卫祖国尊严、   保卫祖国神圣领土主权不受侵犯的正义之战,悄然地拉开帷幕……   为了打好这一仗,周恩来向有关各方及时传达了经毛泽东同意的政治局会议决定。19日凌晨,周恩来告诉叶剑英召集军事五人小组(后又增加苏振华),研究商讨西沙群岛具体作战方案,部署自卫反击事项。随后,他又电话告诉总参谋部:“西沙情况发展很快,恐怕今天就有可能打起来,因此经中央研究决定:由叶剑英、邓小平、王洪文、张春桥、陈锡联、苏振华等六人组成领导小组,代表党中央处理西沙作战问题,由叶剑英、邓小平同志负总责。”   当日上午,叶、邓等领导小组成员即来到作战部,直接部署和指挥打击南越入侵军舰的军事行动……   这场中国海军舰艇部队自成立以来第一次同异国海军的战斗,注定在1974年1月19日这一天爆发!   这天一清早,南越海军同以往蓄谋已久的安排一样,不顾中国政府多次严正声明和警告,派出三艘驱逐舰和一艘护卫舰,再次驶入我西沙永乐岛海域。其中,“李常杰”号驱逐舰和“怒涛”号护航舰,从广金岛以北海面向我海军舰艇部队接近;“陈庆瑜”号、“陈平重”号两艘驱逐舰,则从羚羊礁以南的外海向我琛航、广金两岛靠近。接着他们便蛮横地对我国在此海域从事正常作业的渔民进行武装威胁,并按前几次的挑衅方式,首先向我渔船、渔民和民兵开枪开炮,再次造成我人员伤亡。   针对南越海军新的挑衅,我海军南海舰队迅速命令396、389号两艘扫 雷舰进至广金岛西北海面,拦截“李常杰”号和“怒涛”号舰;命令271、274、281和389号四艘猎潜舰进至广金岛东南海面,监视“陈庆瑜”号、“陈平重”号两舰。刹时间,西沙海域风云际会,战斗一触即发!此时,整个战场的形势明显是敌强我弱。从装备上看,南越海军3艘驱逐舰和1艘护航舰,最大的1770吨,最小的也有650吨,总吨位达6000多吨,同时舰上还装有127毫米以下口径的火炮50门。而我舰艇编队的4艘舰艇,最大的才570吨,比对方最小的还少80吨,小的却只有300吨,总吨位加起来仅1760吨,还不如对方最大一艘舰船的吨位大,且我方4艘舰艇仅装备有85毫米口径火炮16门,其中大部分还是双管小口径火炮。而“舰坚炮大”的南越海军,此刻正处于有利的外线阵位,我方则处于被动的内线阵位。因此,南越军舰并没把我军舰艇放在眼里。尽管我方几次发出严厉警告,但他们仍然不肯退却。相反,仿佛是要考验试探中国海军官兵的胆量一般,由“李常杰”号首先开足马力,大摇大摆地昂着炮首,径直向中国海军编队冲来……   面对吨位4倍于己的对手,我南海舰队396、389号扫雷舰毫不畏惧,并勇敢地迎上前去,同时再次发出严正警告,令其马上离开中国海域。   然而,“李常杰”号依仗其钢板厚实,非但不转变航向,相反却用舰首径直朝我方舰队冲撞而来,致使我396号舰指挥台柱、左舷栏杆以及扫雷器等均遭严重损坏。接着,它又狂妄地从我军两舰中间横穿而过,驶向琛航、广金两岛附近,并放下4只橡皮艇,在我海军官兵众目睽睽之下,护送40余名南越军人抢滩登陆。其中,登上广金岛的南越士兵还首先向我守岛民兵开枪射击,制造了蓄谋已久的新的流血事件。我守岛民兵马上奋起自卫还击,当场即毙敌1人,伤敌3人。 入侵者遭到当头棒喝,不得不被迫撤退,连滚带爬,狼狈地逃回舰上。   直接登岛受挫后,南越海军改变了战术,试图在海战中讨回便宜。10时22分,4艘南越军舰在占据有利外线阵位后,突然一齐向我海军编队4艘舰艇发起猛烈炮击,致使我海军舰艇在其密集的炮火下接连中弹,再次造成人员伤亡。根据敌我双方装备情况和战场态势,我编队指挥员果断命令采用近战手段与敌厮杀。接到命令,我两个舰艇编队开始高速向目标接近:猎潜艇73大队271、274号艇分别攻击“陈庆瑜”号和“陈平重”号两舰;396、389号则分别攻 击“李常杰”号和“怒涛”号两舰。   面对这种架势,南越海军立即远遁,并试图与我拉开距离,以发挥其远程火炮的威力。但我海军舰艇紧紧咬住南越军舰不放,开足马力,穷追不舍,不一会我海军舰艇便与南越舰艇“船舷相接”了。接着,只见我射速极快的小口径火炮,“嗒嗒嗒”地一齐吼叫起来……   经过13分钟激战,南越海军的阵脚被完全打乱了。“陈庆瑜”号作为南越海军指挥舰,虽几次试图以炮火优势重新夺回战场主动权,但我271、 274号艇却认准目标不放松,利用敌舰火力死角,集中攻击其主炮,很快便击中了其加强台和指挥通讯设施,造成该舰通讯中断,指挥失灵,舰上军旗也被打落海中,并被迫拖着滚滚浓烟仓皇远逃。   交战中,尽管总体来说我方还谈不上是“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但毛泽东一贯主张的战略战术原则,在这里却得到了灵活的运用和发挥。 就在271、274号艇集中火力进攻敌指挥舰“陈庆瑜”号的同时,我396、389号舰也正贴近“李常杰”号进行集中近射,只见敌舰舰面上频频爆炸,甲板上多处起火……就在这时,南越海军“怒涛”号却趁机向389、396号舰偷袭而来。紧急时刻,我两艘扫雷舰立即调转炮口,对准其要害部位一阵急射,一连串的炮弹落到敌人的舱面上、弹药舱,顷刻间“怒涛”号爆炸起火。为不使受到重创的“怒涛”号逃逸,我389舰继续穷迫猛打,并向“怒涛”号逼驶而去。当 389号舰在离“怒涛”号仅十余米距离时,只见战士们冲出舰舱,端起机枪和冲锋枪对准敌舰各战位一阵狂扫,同时投上去一连串的手榴弹……   南越军舰从未见到过这种海战阵势,一时慌了手脚。但慌乱还击中,敌人的一发炮弹却落在我389号舰两部主机之间,顿时389号舰舱爆炸起火。舰上官兵一面坚持战斗,一面组织人力奋力灭火。火势最终扑灭了,但我6名战士却牺牲于烈火中,其余不少人也被严重烧伤。   389号舰遭到重伤,舰体开始倾斜,航速也明显慢下来。这时,一直在外围观望的南越“李常杰”号自以为时机已到,于是掉转船头直向我389号舰奔袭而来。此时,舰上的炮弹已经打光,舰长肖德万见状,当即命令装好仅有的深水炸弹,等敌舰靠近再予以沉重回击。恰在这时,我396号舰赶来支援。“李常 杰”号见势不妙,怕遭我两舰夹击,于是急忙掉头,逃往外海。   眼见“李常杰”号仓皇逃跑,“陈庆瑜”号和“陈平重”号也无心再战,于是分别朝西北、东南方向落荒而去。但“怒涛”号因伤势严重,被远远地甩在后面。这时,只见我281号艇从有利位置处全速向“怒涛”号接近,并仍以“贴身”战术靠近敌舰,接着用10条炮管一齐向“怒涛”号猛轰,致使该舰再次中弹 起火,并于14时52分爆炸,沉没在羚羊礁以南海域。至此,西沙海战首战获胜!   一直坐镇作战部指挥的叶剑英,听到前线传来海战胜利和“怒涛”号被击沉的消息,兴奋不已,连声说:“打得好!打得好!”邓小平也捻熄手中香烟, 平静地说:“我们该吃饭了吧。”接着,叶剑英迅速指示作战部马上将战况整理成简报,由他亲自签名向毛泽东报告,随后才谈笑风生地与邓小平等一起走出作战指挥部,向餐厅走去。   经报毛泽东同意,叶、邓决定扩大战果,收复珊瑚、甘泉、金银三岛。从此,中国海军大步走向南海,为保卫和收复祖国神圣的南海诸岛,迈出了坚实步伐。   “1.19”海战的胜利,是在中国海军处于绝对劣势的条件下,完全依靠我军官兵的牺牲精神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而取得的。因此,海战结束后南越 当局极力掩饰他们的失败,并在“怒涛”号击沉当天制造了一系列骇人“新闻”,称中国海军在海战中派出了实力强大的“科马尔级驱逐舰”,并在交战中使用了 “冥河式导弹”,妄图以此蒙骗世界舆论,为自己的失败寻找借口。   为了狠狠教训南越侵略者,收回被其占领的我国西沙诸岛,捍卫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经报毛泽东同意,叶剑英、邓小平等研究决定:继续扩大战果,立即发起登陆作战,从南越手中收复珊瑚、甘泉、金银三岛。19日下午,我广州军区便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对这次登陆作战作出如下部署,即:由榆林要塞派出守备10团3个连队、1个两栖侦察队和部分加强分队与民兵,共计500余人,分乘海军舰艇和南海渔业公司的渔轮出发,首先集中兵力攻打位于珊瑚、金银两岛之间 没有坚固工事的甘泉岛;然后再向工事坚固、兵力较多的珊瑚岛发起进攻;最后攻取金银岛。与此同时,组织和部署海上力量随时打击南越军队增援永乐群岛的海军舰只。   这次登陆作战,于19日当天即部署完毕。20日上午9时35分,我登陆作战部队和民兵等,便按既定计划发起了收复三岛的登陆战!   此时,失去海军支援的南越军队,实际上已经根本无力抵抗,早已成了瓮中之鳖。因此,仅仅经过10余分钟的战斗,甘泉岛上的敌人便纷纷缴械投降了。   随后,我登陆部队和民兵开始兵分三路包抄珊瑚岛。不曾想,珊瑚岛上的敌人也仅仅在我军发起冲击前抵抗了一下,待我登陆部队一占领滩头阵地,守岛敌人便即刻放弃抵抗,四处逃窜、藏身。有的躲进草丛和树林,瑟瑟发抖;有的脱掉裤子,然后用刺刀挑起白裤衩从碉堡里走出来,举手 投降……而这时,占据我金银岛的南越军队也因畏惧被歼,早已随舰逃跑。因此,我军登陆作战旗开得胜,前前后后仅仅用了4个小时时间(实际战斗加起来不超过20分钟),我军便顺利收复了珊瑚、甘泉、金银三岛,将五星红旗再次插上了三岛的最高处。   在这次中国军民誓死保卫西沙群岛的壮烈海战中,处于劣势装备的中国海军,共取得击沉南越海军护航舰1艘、击伤驱逐舰3艘,毙伤其“怒涛”号舰长 及以下官兵100余人的战绩。同时,在收复甘泉、珊瑚、金银3岛的登陆作战中,中国军队和民兵还生俘南越军队范文鸿少校以下官兵48人,并使美国驻南越岘港领事馆联络官科什,成了中国军民的阶下囚。   当然,为保卫西沙群岛,中国军民也付出了一定代价:中国海军274号艇政委冯松柏等18名官兵英勇牺牲,另有67名参战人员受伤;同时,我389号舰也遭敌军重创。   1974年2月27日,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向全世界公开宣布,中国政府决定将在西沙群岛自卫反击战中俘获的范文鸿等48名南越官兵和1名美国联络官,全部遣返。   世界舆论一片哗然。各国高度评价和支持中国人民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而从事的正义之战,强烈谴责南越当局侵犯中国西沙群岛的强盗行径。就连美国政府也在此前后采取了“不干涉政策”,并断然拒绝了南越当局请求美国第七舰队援助的要求。中国国民党当局同样强烈谴责了南越当局侵犯中国岛屿的非法行为,并在不久(1974年5月)中央军委决定“从东海舰队抽调3艘导弹护卫舰紧急南下,支援南海舰队”,毛泽东要求“直接通过台湾海峡”(以往20余年, 中国舰队从东海到南海,需绕道走琉球群岛,入太平洋,过巴士海峡)之际,传闻,蒋介石亲自下令,破例向我海军舰队亮起“请通过”的信号。   其实,当时向毛泽东请示走哪时,毛泽东答复就三个字:“直接去。”为防不测,我海军还做了两手准备,调动了兵力部署。蒋介石军队也未阻拦,顺利通过。用国防大学教授房兵大校的话说:“毛主席英明,老蒋开明。”
5985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毛泽东大手一挥:“扫了它”
热度 2 yuxin_9605 2013-9-26 03:48
诗曰:大手一挥“扫了它”,千军万马降天涯。东风席卷残冬雪。万众喜听塞上笳   1958年8月,中印边界东段朗久,双方发生了武装冲突,来中国访问的苏共央央书记赫鲁晓夫指责中国说:“中国为什么要开枪?”毛泽东、周恩 来、林彪、彭真、陈毅反复地向他说明事实真相:第一,他们越境;第二,他们先开枪;第三,他们打了十二小时之久,中国士兵才开枪的。毛泽东还指出:这时局部的纠纷,是双方士兵打的,不是双方政府命令打的。事先不仅我们不知道,就连我们西藏军区也不知道。尼赫鲁也是事后知道的,现在他们知道了,是他们占了我 们朗久的地方,所以才撤出了两个地方。   两个月后,10月21日,在中印边境西段空喀山口双方又发生了边境冲突。周恩来带着中央军委总参谋部作战部副部长雷英夫来到杭州,向正在杭州视察的毛泽东汇报。他们用地图向毛泽东详细讲述了中印边界发生武装冲突的情况。毛泽东听后,胸有成竹地说:“我想提这么个议,为避免边界纠纷,按照习惯的边界,整个全线各退十公里,印度也退十公里,中国也退十公里,有二十公里的距离,因为边界没有定,以待谈判解决。尼赫鲁不是主张在朗久双方后撤吗?这二十公里的距离内,由不带武装的民政人员照旧管理。武装不要存在,以免引起冲突。不是无人地带,而是无枪地带。如果说十公里不够,那么还可以研究一下,可以更长一点。如果说双方各退二十公里,就是四十公里的距离。”   大家一致称赞毛泽东的这个意见,说他们谁也没有想到想到这一招,认为这样做是很主动的。   对于毛泽东的这个建议,大家的估计是,尼赫鲁很难不同意。但毛泽东估计到另一种可能性。他说:“还有可能,他就不退。”   毛泽东说:“中印关系的问题很好解决,因为这不是我们生死之争的地方。我们已经把这个意思告诉了他们。我说,我们的威胁来自东方,不是你们。”   最后,毛泽东提出,用两国总理通信的办法处理这个问题。   但印度政府却认为中国软弱可欺,不断挑起边界武装冲突。   1962年10月18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在颐年堂举行。周恩来在总参和外交部雷英夫、乔冠华汇报了中印边境冲突和各方面的反应之后,认为应立即实施自卫反击作战。   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毛泽东说:“多年以来,我们采取了许多办法,想谋求中印边界问题的和平解决,印度都不干。他们蓄意挑起武装冲突,且愈演愈烈,真是欺人太甚。既然尼赫鲁非打不可,那我们只有奉陪了,来而不往非礼也。也许我们反击一下,边境才能安定下来,和平解决边界问题,才有希望实现。但我们的反击仅仅是警告惩罚性质,仅仅是告诉尼赫鲁和印度政府,用军事手段解决边界问题是不行的。”   毛泽东目光投向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听说印度的军队还有些战斗力,我们打得赢打不赢?”张国华回答说:“打得赢,请主席放心,我们一定打得赢。”   毛泽东说:“也许我们打不赢,那也没有办法。打不赢时也不怨天怨地,只怨我们没有本事。最坏的结局无非是印度军队侵占了我国的领土西藏。但西藏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这是世人皆知,天经地义,永远不能改变的。”毛泽东特别强调,我军没有同印军作战的经验,切不可麻痹大意,要精心部署。这次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同意了总参谋部和西藏军区共同拟定的反击作战计划,同意反击作战的时间为10月20日。中央领导为使我军在政治上处于主动地位,给自卫反击作战规定了四条原则:一是我军打到喜马拉雅山下,到鹰窠山口、比里山口、莫吉山口就停下来;二是主动撤到实际控制线以北;三是主动交换俘虏;四是主动交还武器枪支。   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就要返回西藏指挥作战了,毛泽东和有关领导特意召见了他。一惯喜欢碰硬的毛泽东听说尼赫鲁扬言中国不敢打他,就把张国华叫到一张巨大的军用地图前,指着地图上标出的印度据点。突然挥起手臂,高声说。“扫了它!”   总参谋长罗瑞卿问张国华:“你有没有把握打赢?”张国华回答:“有!”“根据呢?”张国华说:“我们面对的敌人,是印度的王牌军,但比不上蒋介石的主力。他们长期没有打仗,我们却刚刚平叛(注:指平息西藏武装叛乱);他们未到过高山,我们却常住高山;他们训练也赶不上我们。”   听到这样的回答,毛泽东和在场的邓小平、罗瑞卿等人都欣慰地笑了。   1963年2月的一天,在中央工作会议期间,党中央毛主席专门召开特别会议,内容就是听取张国华将军关于对印自卫反击战的情况汇报。在汇报过程中,张国华坐在毛主席和刘主席中间,享受了最高的座位待遇。而在张国华汇报中,毛主席格外激动,中间插话达到20多次。   张国华汇报说是因为迫不得已才自卫反击,毛主席说:“不打不行了,你欺负了我三年,我才还手的嘛”。   张国华汇报部队仓促上阵,毛主席说,就是你这个将军也是临时派去的嘛,从去到打仗,中间只有三天,你说有仗打就走。我听说你一听到打仗,你这个病也就没有了。你的身体不好,应该休养。   当汇报到指战员英勇时,毛主席说:“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天下太平矣。”“撼山易,撼解放军难!”   张国华将军高度赞扬翻身农奴的支援,毛主席说,他们过去受压迫,现在解放了,因为他们不是很有钱的人,而是穷人,无产者,半无产者,因为我们对西藏劳动人民是同志式的,不然他会这样干吗?
568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毛泽东指挥下的炮击金门
热度 1 yuxin_9605 2013-9-26 03:39
诗曰:东方打炮西方惊,军事斗争肚里明。莫道外交光动口,有时“手”也鸣不平。   1954年12月14日,美国为了制造“一中一台”分裂中国的阴谋,与台湾蒋介石签订了《美台共同防御条约》。面对这种复杂的形势,毛泽东清醒地认识到,美国不会轻易地丢掉蒋介石这个盟友,台湾凭武力是难以解决的。于是,在中美双方的努力下,于1955年8月1日,中美大使级会谈在日内瓦举行。 从1955——1957年长达70多次的马拉松谈判中,美国政府根本无意解决台湾问题,并于1957年10月,突然撤回谈判大使约翰逊,中断了会谈。蒋介石认为时机已到,凭借着《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的庇护,立即增兵金门、马祖,派飞机对福建沿海进行轰炸,扩大事态。面对这一挑衅,1958年,在毛泽东的指挥下,一场直接对蒋间接对美震惊世界的军事行动,在台湾海峡突然打响。   8月23日中午12时,解放军趁着蒋军正在掩体外快乐地大吃美国罐头和可口可乐之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长达30公里的战线上,万炮齐轰金门群岛,炮弹从不同的方向落到了金门太武山国民党军的阵地上。两小时落弹5.75万发,倾刻间,金门岛陷入了一片火海之中。当场击毙三名金门防卫副司令和两名美国顾问。   8月24日,美国政府做出“有限干预”的决定,派出规模庞大的海军护航舰队,为蒋舰护航。美空军接访台湾,又从地中海第六舰队调来航空母舰增援台湾,使狭长的台湾海峡,一下子调集了拥有五艘航空母舰在内的100多艘军舰,摆开“保卫金马”的架势。这是自二战以来,美国海军最大的一次集结。台海空气骤然紧张,全世界都恐慌地注视着这片海域。然而,十天后,出人意料的是毛泽东下令炮击暂停三天。这又令艾森豪威尔和蒋介石大惑不解。还在毛泽东问向他回报福建前线炮战准备情况时的叶飞:“你这样地突然袭击,有这么多的炮打,那会不会打到美国人?”   叶答:“打得到,会打到美国人。”   毛泽东第二句问:“有没有办法避免不打美国人?”   显然,毛泽东指挥的炮击金门意在显示主权,表明台、澎、金、马诸岛是中国的领土,不允许任何人搞分裂中国的活动。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炮打金门,意在击美”。   9月4日,又向全世界宣布我国领海线宽度为12海里。并提出:美舰一旦入侵我领海,,我有权自卫,但不一定打炮,可以先发出警告。   9月7日停止炮击三天期限已过。在新的炮击前,毛泽东下令,只打蒋舰,不打美舰。如美舰向我开火,没有命令,不准还击。这一军事部署,意在火力侦察《美蒋共同防御条约》究竟包括那些范围,包不包括金门、马祖。当时,在毛泽东“隔日一轰”的战术部署下,金门守军的海上补给线被截断。美国军舰以为蒋军运输船护航为名侵入我国领海。福建前线指挥部请示毛泽东是否开炮。毛泽东指示坚决打击,但是叮嘱“只打蒋舰,不打美舰”。我方一开炮,美国军舰立即撕下了对台“盟友”的假面具,丢下台舰及运输船只,狼狈而逃,跑到12海里以外,不敢开炮。气得蒋介石大骂美国人混蛋。   其实金门,只不过是毛泽东手上的一枚棋子;炮打金门,就是毛泽东和美国(当然还包括苏联)下的一局棋。毛泽东运筹帷幄,十分巧妙地运兵用计,始终把握着这局棋的全盘,始终让这局棋朝着自己设定的方向发展。这不,当毛泽东出乎意料地宣布:暂停炮击,改为隔日一轰,并且定下一个规矩,就是在炮轰前客气地通知金门岛上居民:各位同胞,炮弹要来了,请赶紧找个地方躲起来。这种带有预报机制的战争形式一直持续了二十年,成为世界战争史、政治史上的一大奇观。   毛泽东这一巧妙的军事行动,摸请了美国人的战略意图。事情再也明白不过了,美国不会冒同中国发生直接冲突的危险。   9月15日,美国又乖乖回到在华沙举行的大使级会谈的桌上。   毛泽东以高超的政治智慧、非凡的的政治胆识和杰出的军事艺术,通过“炮打金门”,不仅避免了两岸的进一步疏远和隔离,也有力地挫败了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
571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经典的瞬间——毛泽东的点烟、夹菜...
热度 5 燕山红场 2013-9-26 03:13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jEzNjgxNTY4/v.swf 毛泽东的风度!——看毛主席给谁点烟?!给谁夹菜?! 历史的镜头、难忘的史实....
个人分类: 燕山红场文库|7162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毛泽东诗赞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 ...
热度 4 yuxin_9605 2013-9-25 03:37
“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诗曰:醒狮一怒傲苍穹。万里海疆万里风。水下长城从此起,大洋深处有潜龙。   1959年国庆节,赫鲁晓夫率团访华。毛泽东当面向他客气地提出希望帮助中国研制核潜艇。赫鲁晓夫傲慢地说:“核潜艇技术复杂,价格昂贵,你们搞不了!你们也不用搞,苏联海军有这种武器,同样可以保卫你们。”   这句话深深地伤害了毛泽东的民族自尊心,当初苏联向中国提出建立“联合舰队”意图控制中国海军时,毛泽东就曾愤怒地对苏联驻华大使尤金说:“连半个指头都不行!”他气呼呼地对这个当时最重要的盟友说:“要是这样,你们把中国所有海岸线都拿去好了,我们总要有自己的舰队。”毛泽东没有再发火,他冷冷地回答了赫鲁晓夫:核潜艇研制,我们自己试!不久,一句名言便传遍了部队、院校和全国的相关科研单位——毛泽东事后愤愤地说:“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这是一个响当当的誓言,是一个不可摧毁的信念。它代表了那一代人的雄心壮志!也符合开国第一代领导人的性格特征和思维方式,对他们来说,无论任何时候,民族尊严永远是第一位的,在跪着生和站着死之间,中国共产党只会选择后者。   1970年7月18日,核潜艇动力装置在“三线”某地进行了陆上模拟试验。1970年12月26日,是毛主席诞辰纪念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新中国海军装备的“头生宝贝”——攻击型鱼雷核潜艇就在这样一个具有特 殊意义的日子里下水了。   从此,人民海军装备发展的历史又揭开了新的一页。新中国海军的潜艇真正姓“潜”了。    毛泽东诗赞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诗曰:毛公一怒造天戈,两霸美苏奈若何。昔日如无“爆竹”响,今朝岂唱太平歌。   1960年,苏联单方面撕毁合同,撤走专家,封锁技术,又在国际上整中国。毛泽东非常生气,他说:“实力政策,实力地位,世界上没有不搞实力的。手中没有一把米,叫鸡都不来,我们处在被轻视的地位,就是钢铁不够。要继续跃进,不仅资本主义国家看不起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也不给技术,憋一口气有好处,10年搞一亿吨,上天。”“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我看有十年功夫完全可能。”1962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央15人专门委员会,负责加强“两弹”研究试验工作的领导和更好地组织全国大协作。毛泽东指 示:“要大力协同,做好这件工作。”终于,在1964年10月16日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后来,1966年10月25日,用导弹发射原子弹试验,又获得成功。到1966年,共爆炸了5颗原子弹。1967年6月14日,爆炸氢弹成功。前后只用了三年时间,踏出了我国由原子弹到氢弹之路。   当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毛泽东十分兴奋,作诗道::“小丑下台应欢送,礼炮轰隆。原子弹说爆就爆,其乐无穷。十年丑史归尘土,一阵惊雷卷巨 风。笑老修大势已去矣,敲丧钟。 忆往昔,来势汹,众喽罗,腾起哄。君不见,人民自古是英雄。螳臂挡车千钧力,庄生梦蝶一场空。看东方火炬赤旗舞,万里红。”   中国终于打破了美苏等强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在国际事务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了。
7586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毛泽东的现代防御思想 “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
热度 1 yuxin_9605 2013-9-24 03:02
毛泽东的现代防御思想   诗曰: 蓝图规划数超前,强国尖端先着鞭。拼搏十年磨利剑,科研更上一重天。   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亲自主持书记处扩大会议,讨论发展原子能事业问题。毛泽东首先讲:“社会科学业要有一个十年规划,社会科学落后了,这回没有搞规划。社会科学也要投一点资。”钱三强应邀在会上讲述核物理学的研究发展概况。当他讲到核原理时,毛泽东插话问:“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组成的吗﹖”“是这样。”“质子、中子又是什么东西组成的呢﹖”钱三强一时语塞,他思考着回答道:“根据现在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只知道质子、中子是构成 原子的基本粒子。基本粒子,也就是最小的、不可分的。”毛泽东却从容地说:“以哲学的观点来说,物质是无限可分的。质子、中子、电子也应该是可分的。   一分为二,对立统一嘛!”后来的事实证明,此一论题的胜者,正是毛泽东。基本粒子可分的思想,本是毛泽东从物理学家那里接受的,可反过来又用它影响着物理学家们,使他们站在了这方面研究的前沿。   1977年,世界第七届粒子物理学讨论会上,‘毛粒子’的命名,表达了科学家对一位哲学巨人深邃见解的由衷钦敬。   当人们知道了这个历史细节,再来看毛泽东接下来讲的这番话,理所当然会领略到其中的分量。他说:“要有革命精神和严格的科学态度。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过去我们打的是上层建筑的仗,是建立人民政权、人民军队。建立这些上层建筑干什么呢?就是要搞生产。搞上层建筑、搞生产关系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现在生产关系是改变了,就要提高生产力。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科学研究有实用的,还有理论的。要加强理论研究,要有专人搞,不搞理论是不行的。要培养一批懂得理论的人才,也可以从工人农民中间来培养。我们这些人要懂得些自然科学理论,如医学方面、生物学方面。”讲到这里, 毛泽东话锋一转,以死光(激光)研究为例,谈了具体的意见。说:“死光,要组织一批人专门去研究它。要有一小批人吃了饭不做别的事,专门研究它。没有成绩不要紧。军事上除进攻武器外,要注意防御问题的研究,也许我们将来在作战中主要是防御。进攻武器,比原子弹的数量我们比不赢人家。战争历来都需要攻防两手,筑城、挖山洞都是防嘛。秦始皇的万里长城没有多大用处。我们准备做一些蠢事,要搞地下工厂、地下铁道,逐年地搞。”   “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诗曰:正是覇权猖獗时,丛林规则遍东西。家中有了顶门杠,一棒在持狗不欺。   一九五五年一月十四日,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三强和地质学家李四光被召到周恩来办公室,在座的还有薄一波、地质部副部长刘杰。周恩来首先请李四光讲我国铀矿资源勘探情况,钱三强介绍原子核科学研究状况。然后,周恩来说:“明天毛主席和中央其他领导要听取这方面的情况,你们做点准备,简明扼要,可以带点铀矿石和简单仪器作点现场演示。”   十月十五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专门召开了研究发展我国原子能的书记处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彭德怀、彭真、李富春、陈毅、聂荣臻、薄一波等。   毛泽东主持会议,开宗明义:“今天,我们这些人当小学生,就原子能有关问题,请你们上一课。”   李四光拿出一小块黄黑色的铀矿标本,说明铀矿资源与发展原子能的密切关系。一九五四年下半年,我国第一次在广西发现了铀矿资源。领导人一个一个传看着铀矿标本,对它那神话般的巨大能量感到新奇。   钱三强汇报了几个主要国家原子能发展的概况和我国近几年做的工作。……   毛泽东点燃一枝烟,开始作总结性的讲话:“我们的国家,现在已经知道有铀矿,进一步勘探,一定会找到更多的铀矿来。我们也训练了一些人,科学研究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创造了一定的条件。过去几年,其他事情很多,还来不及抓这件事。这件事总是要抓的。现在到时候了,该抓了。只要排上日程,认真抓一下,一定可以搞起来。”   会议对大力发展原子能表示了极大兴趣和决心。   到了吃饭时间,大家从会议室来到餐厅,摆有三桌饭菜,每桌六样普通的菜,多带有辣味。李四光、钱三强同毛泽东同坐一桌,李四光还改用湖北话同毛泽东交谈,无拘无束,十分开心。   最后,毛泽东举起酒杯站起来,大声说:“为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发展,大家共同干杯!”   一九五五年一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中国的核武器研制开始了艰巨而伟大的历程。   毛泽东指出:“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一九五七年十月,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一九五八年五月,毛泽东发出了“我们也要搞一点卫星”的号召。于是,“两弹一星”工程,根据毛泽东关于“大力协同”的指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中国国防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6243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毛泽东与彭德怀趣喻抗美援朝战争
热度 2 yuxin_9605 2013-9-24 02:52
诗曰:石头块子石头王,冲破西方大水缸。十六国军望北叹,上甘岭上凯歌扬。   1951年,彭德怀从朝鲜战场上回国,在中南海菊香书屋,向毛泽东汇报朝鲜前线的情况时,毛泽东开玩笑地说:   “德怀呀,你我都是同石头有缘分的。你的字号叫石穿,我的乳名叫石三伢子,我们两个同是石头。”   彭德怀谦虚道:   “我岂敢与主席相比。主席是块稀世宝石,我彭某只不过是一块冥顽不灵的顽石。两者之间,有天壤之别!”   毛泽东摆摆手说:   “不,同样都是石头嘛。我们两块石头,一块扔给了杜鲁门,一块扔给了麦克阿瑟!”   两人相顾,发出会心的笑声。这样令人拍案叫绝的智慧机智的语言,不仅显示出一个满腹经纶的智者的才华和幽默,更显示出一个具有高度洞察力的领袖的人格魅力和对抗美援朝这场战争的必胜信念。   抗美援朝胜利了。毛泽东曾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他运筹帷幄,如何将石头扔给了杜鲁门的。   1950年10月15日黄昏,第一批志愿军,雄纠纠气昂昂跨过了鸭绿江。   为了打好出国第一仗,毛泽东真是每事亲躬,心系朝鲜。仅以1950年10月为例:   10月21日:2时半,三时半,四时,20时,他一天给彭德怀和邓华发了四封电报;   22日:7时,9时,两封电报;   23日:7时前;7时,14时,17时,四封电报;   24日:8时,17时,两封电报;   25日:6时前,6时,6时,6时半,17时,五封电报;   26日:2时,4时,5时,14时,16时,23时,六封电报;   27日:10时,22时,22时后,三封电报;   28日:11时,下午4时半,20时,三封电报。   这八天,共有192小时,毛泽东他睡了吗?他吃饭了吗?他这种拼命精神和无限精力,令他身边的人员望尘莫及。所有这些电报都是他亲自起草的,他从来不要秘书起草文稿。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朝鲜战争,大到整个战略战术,小到具体战斗,完全在他的掌控之中。甚至连朝鲜的一条乡村土路,隘口,他都了如指掌,精心点到。“请注意使用三十八军控制安州………置重点于军隅里”。   10月25日,志愿军首战告捷。毛泽东十分高兴,决定公开宣布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消息,并决定将10月25日作为志愿军出国纪念日。   这八天中,毛泽东除了给彭德怀、邓华等人的电报外,他还要处理别的事情:给胡乔木写了两封信(10月21日);给张宗逊一封电报(22日);在中央关于西藏问题的谈话记录上批语(22日);在章汉夫同印度大使关于西藏问题的谈话记录上批语(22日);在中央关于目前时事宣传指示稿上加写一段话 (10月);对天安门前建立毛泽东大铜像的建议上,毛泽东批示:“周总理:不要这样做。”(27日);另外还有三份电报(28日)。   八天之中,一共是38份电文、批示。   毛泽东真是日理万机,辛劳致极了。   朝鲜战争的胜利,使麦克阿瑟认识了大智大勇的毛泽东,杜鲁门认识了雄才大略的毛泽东。就连二战名将英国元帅蒙哥马利都曾发自内心地告诉世人: “古往今来,最伟大的战略家是毛泽东。”“毛泽东是中国两千年来战略战术的理论与实践的集大成者。”“毛泽东极少亲临前线,只呆在延安的窑洞内和西柏坡的平房里,用一封又一封电报指挥千里之外的部队作战,总是每战必克。韩战发生以后,他也是这样呆在中南海指挥着异国他乡的战争。我发现,每当那位不太听话的彭德怀遵照他的电令去排兵布阵、去穿插包围,盟军必吃大亏;每当彭德怀将他的电令扔在一旁,照自己的意图干,盟军最后就笑逐颜开。”“毛泽东麾下名将如云,天才云集,我奉劝自由世界千万不要跟他们打仗。”
6582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毛泽东一生中最艰难决策
热度 3 yuxin_9605 2013-9-23 04:35
诗曰:唇亡齿寒怎轻心,抗美援朝出国门。一着险棋谁敢下,中南海里有高人。   一九五0年六月二十五日,朝鲜战争爆发。六月二十七日,美国决定派出海军和空军入侵朝鲜领海、领空,进攻朝鲜人民军,对朝鲜城市狂轰烂炸。同时命令第七舰队向台湾海峡出动,侵占中国领土台湾,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既定部署。三十日,又命令美国陆军在朝鲜参战。   面对这种局势,中国出不出兵,毛泽东有一个“底”,这个“底”就是美军是不是过三八线。他说:“美帝国主义如果干涉,不过三八线,我们不管,如果过三八线,我们一定过去打。”然而,十月七日,美军在开城地区越过三八线,向北推进。并将战火从朝鲜烧到中国东北,派飞机对中国东北边境城市安东、楫安 等地进行频繁的轰炸和扫射,炸毁建筑物、工厂及车辆,炸死炸伤中国平民,袭击正常行驶的商船。从十月起,美国还派飞机袭扰山东半岛的青岛、烟台等地,大有将战火从中朝边境进一步扩大之势。   形势已经发展到这一步,尽管毛泽东对出兵已有思想准备。但是要使一个刚从战火中获得新生的人民共和国面临血与火的考验,同世界上头号帝国主义美国并纠集了十六个国家的“联合军”决一雌雄,下这个决心需要何等的气魄和胆略!中美两国的国力相差悬殊。一九五0年,美国钢产量八8772万吨,工农业总产值2800亿美元。而当年中国的钢产量只有60万吨,工农业总产值446亿元(约合100亿美元)。美国还拥有原子弹和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具有最强的军工生产能力。而“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面对是一穷二白,极端落后的工业基础, 当时,我国工业总产值140亿元,工业产品中钢15.8万吨,原油12万吨,原煤3200万吨,发电量43亿千瓦时,水泥66万吨。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中国工业要落后100余年!”就连实力远比中国雄厚的苏联,工农业总产值也只相当于美国的1/3斯大林不愿因为援助朝鲜而冒同美国直接冲突的危险。更没有估计中国敢于出兵。于是通知中共中央:“金日成同志到中国东北组织流亡政府。”   面对这种情况,十月四日下午,在毛泽东主持下,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中南海颐年堂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 林伯渠、董必武、彭真、陈云、张闻天、彭德怀(会议中间赶到)、高岗。列席会议的有:罗荣桓、林彪、邓小平、饶漱石、薄一波、聂荣臻、邓子恢、李富春、 胡乔木、杨尚昆。   会议一开始,毛泽东首先让大家讲讲出兵不利的情况,。与会者各抒己见,多数人不赞成出兵或对出兵存在有种种疑虑。有人说:“美军一个师拥有数百门炮,我军的一个师才有十几门炮,还没有制空权。”   此时,中央派飞机去西安,接彭德怀同志回北京,下午4时左右。彭德怀到了中南海,毛泽东迎上说:“彭德怀同志,你来得正好哇!恐怕催得急了点, 可有什么办法?这是美帝国主义‘请’你来的呀!我们的恩来同志早就警告过这位杜鲁门先生,说你不要过三八线,你要过了这条线,我们就不能置之不理。可是人家硬是过来了,我们可怎么办?究竟出兵参战,还是听之任之?请你发表个意见。”   会后,毛泽东又单独对彭德怀说:“德怀同志,我这个决心可不容易下哟!一声令下,三军出动,那就关系到数十万人的生命。打得好没有可说的,打不好,危及国内政局,甚至丢了江山。那我毛泽东对历史、对人民都没法交待哟!”   彭德怀极其关注倾听着毛泽东的每一句话。当晚在下榻的北京饭店里,怎么也睡不着。想到美国占领朝鲜,与我隔江相望,威胁东北;又控制台湾,威胁上海、华东。它要发动侵华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老虎要吃人的,什么时候吃,决定它的肠胃,向它让步是不行的。它要来侵略,我们就要反侵略。不同美帝国主义见过高低,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是困难的。为本国建设前途着想,应当出兵;为了鼓励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帝、反侵略的民主革命,也要出兵;为了扩大社会主义阵营地威力,更要出兵。   “你们说的都有理由,但是别人处于国家危急时刻,我们站在旁边看,不论怎样说,心里也难过。”彭德怀把毛泽东在会上说的这句话,反反复复叨念了几十遍,体会到这是一个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相结合的指示。   十月五日,毛泽东找彭德怀谈话,要他挂帅出兵。彭德怀说:“我服从中央决定。”下午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仍有两种意见。而彭德怀说:“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烂了,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如果美军摆在鸭绿江边和台湾,它要发动侵略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会议最后作出决定,由彭德怀率志愿军入朝作战。这是毛泽东一生中最难作出的决策。但同时又是毛泽东军事艺术、国际战略乃至治国方略中绝妙之笔。杨尚昆在一九五一年一月一日的日记中写道:“主席决定志愿军入朝之举,实是万分英明的,有远见的决定,事至今日则已如黑白之分明。如果当时要让我来决定,我则会偏于‘苟安’!”   战争的结局证明,证明了美国政府完全打错了算盘。尽管它动用了其陆军的1/3、空军的1/5、海军的近1/2投入朝鲜战场,使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一切现代化武器,采取陆海空军协同的联合作战、特种混合支援作战、绞杀战、细菌战等,花样繁多,战况惨烈,结果被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消灭39.7万余人、它耗费830亿美元和7300万吨物资,而且由鸭绿江边被赶回“三八线”以南,遭到了空前未有的惨重失败。   美国前总统胡佛曾沮丧地说:“联合国军在朝鲜被共产党中国打败了,现在世界上没有任何军队足以击退中国人。”美国任命的“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在停战协议上签字以后说:“我是美国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将军。”美国前国防部长马歇尔谈到侵朝战争时说:“神话已经破灭,美国原来并不是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一个强国。”美国军方不得不承认:朝鲜战争是美国所进行的一次代价最大、流血最多,而又旷日持久,难以取胜的战争。   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宣告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的破产,从此,美帝国主义一手遮天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如果说,中苏有好同盟条约的签定,为新中国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那末,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则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这两件事,都是和毛泽东的名字分不开的。   ( 附:向守志上将的文章):   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定位及其深远影响   向守志   20世纪50年代初,当美国点燃侵略朝鲜的战火烧到中国东北边境,并且派遣海军舰队侵占中国领土台湾之时,我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师长、军参谋长,参加了那场震惊全球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回顾往事,历历在目;面对跨世纪的当今世界局势,思绪万千。我想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谈谈个人对这场战争的一些浅见。   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的抗美援朝战争,是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处于国家危亡、新中国正在医治战争创伤和百废待兴的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应朝鲜劳动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的请求,被迫地挥师东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履行国际主义义务,同时也是为了保家卫国,与朝鲜军民一道, 同世界头号强国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了2年零9个月的浴血奋战。   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定位,我个人认为,这场战争,对中朝两国人民来说,它是被欺负、被侵略的国家和民族反击侵略、反抗霸权、反对干涉主义的正义之战;对以美国为首的侵略集团来说,它是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妄图趁朝鲜内战一举吞并朝鲜、进而扼杀摇篮中的新中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干涉主义的不义之战;对国际社会来说,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冷战时期的一场带有国际性的正义战胜邪恶、主权战胜霸权、民族独立战胜干涉主义的大规模的现代化局部战争,是一场对世界格局和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和平与安全产生极为深远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   一、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威风,宣告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的破产,鼓舞了世界人民反霸、反帝、反殖斗争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展。   美帝国主义发动侵朝战争之初,气焰是何等的嚣张。它根本不把中国和朝鲜放在眼里,对于中国政府的一再警告置若罔闻,认为中国出兵援朝“不足为患”,断言其侵朝战争“是赢定了”,“能够在圣诞节结束战争”。   但战争的结局证明,美国政府完全打错了算盘。尽管它动用了其陆军的1/3、空军的1/5、海军的近1/2投入朝鲜战场,使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一 切现代化武器,采取陆海空军协同的联合作战、特种混合支援作战、绞杀战、细菌战等,花样繁多,战况惨烈,结果被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消灭39.7万 余人、它耗费830亿美元和7300万吨物资,而且由鸭绿江边被赶回“三八线”以南,遭到了空前未有的惨重失败。   美国前总统胡佛曾沮丧地说:“联合国军在朝鲜被共产党中国打败了,现在世界上没有任何军队足以击退中国人。”美国任命的“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在停战协议上签字以后说:“我是美国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将军。”美国前国防部长马歇尔谈到侵朝战争时说:“神话已经破灭,美国原来并不是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一个强国。”美国军方不得不承认:朝鲜战争是美国所进行的一次代价最大、流血最多,而又旷日持久,难以取胜的战争。   朝鲜战争使美国在世界人民面前丢了脸。不再是世界人民怕美帝,而是美帝怕世界人民。“恐美症”不治而愈。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独立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古巴的革命使美国的后院起火,数十年来在美国鼻子底下屹立不动;柬埔寨人民赶走了美国扶持的走狗;越南人民摧毁了美国的傀儡南方政权,成为美国继朝鲜战争惨败后的又一次重大惨败。当年参加“联合国军”的国家,都认为与新中国敌对有害无益,并逐步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美帝国主义一手遮天的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世人不难想象,如果不是中、朝两国军队把美国为首的侵略军打败了,而是相反,那么,50年来的世界格局又是什么样子呢?   二、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救助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危亡,并且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成为反帝、反霸、反军国主义的坚强堡垒。   朝鲜人民军在其内战初期,从1950年6月25日至9月14日,曾势如破竹地向南方推进250~350公里,但被美军钻了空隙。美韩军队乘人民军后方空虚,以7万余人在仁川登陆,正面战线的“联合国军”18万余人,对朝鲜人民军形成了南北夹击之势,使南进的朝鲜人民军主力部队遭受重大损失。“联合国军”9月28日攻占汉城,10月1日越过“三八线”,向朝鲜人民军部队发出“劝降书”。10月7日,美国操纵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英国等8国提案,其实质内容就是授权美国占领整个朝鲜。“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国远东军总司令、驻日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向朝鲜人民军发出“最后通牒”,要人民军“放下武器,停止战斗”——投降!美国总统杜鲁门还专程飞到太平洋中部的威克岛,与麦克阿瑟共商灭亡朝鲜的方案。10月19日,“联合国军”占领了朝鲜首都平壤,朝鲜劳动党和人民政府被迫向北转移。   当时“联合国军”与朝鲜人民军的力量对比极端悬殊。“联合国军”及韩国军兵力已达42万余人,拥有飞机1100余架,军舰300余艘,其中直接用于“三八线”以北的兵力就有4个军、10个师另1个旅、1个空降团。而人民军原有的10个步兵师、1个坦克旅、1个摩步团及炮兵等15万人,大部在南进中受到重创和拦截,“三八线”以北已失去坚强有力的抵抗。因此,麦克阿瑟趾高气扬地于10月17~20日连续下令:兵分多路,疾速向中朝边境推进,在“感恩节”前占领全朝鲜。至10月24日,“联合国军”主力距中朝边境已不足100公里,有些部队已抵达中朝边境。麦克阿瑟放弃了原定中朝边境以南40公里划 定的“麦克阿瑟线”,继续令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美第十军军长阿尔蒙德指挥所属部队以最快的速度向中朝边境推进,控制要点,堵截和消灭北撤的人民军,妄图一举摧毁朝鲜人民政权,实现其侵占整个朝鲜的罪恶计划。   正当友邦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危在旦夕之时,中国人民深深懂得“唇亡齿寒”的古训。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果断地派出了由中华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率领下,隐蔽而突然地出现在朝鲜战场,朝鲜人民说“救星”来了。志愿军适时地举行了第一次战役,旗开得胜,歼灭韩军第六师大部,美骑兵第一师,将敌军从鸭绿江边打退到青川江以南。接着,志愿军举行第二次战役,歼灭韩军第七、第八师大部,并给美第二师、美陆战第一 师、美步兵第七师以沉重打击,迫使敌军退守“三八线”。第三次战役,中朝军队突破“联合国军”的防线,并攻占韩国首都汉城。第四、第五次战役,中朝军队把 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得以从危亡线上挽救过来,转危为安。此后,志愿军与人民军粉碎了“联合国军”的夏季、秋季攻势、“绞杀战”、“细菌战”、“金城攻势”等等一系列罪恶活动,美方被迫与朝中方面签订了停战协定。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朝鲜人民一面维护停战协定的实施,一面重建家园,经过47年多艰苦卓绝的建设和斗争,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成为霸权主义和军国主义不可逾越的坚固屏障,为维护东北亚的和平和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朝两国人民的历史传统友谊,进而演变成用鲜血和生命凝成的战斗友谊,唇齿相依,成为当今世界抗击霸权主义和军国主义的坚强力量。   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出了军威、国威,中国军民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和锻炼,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声誉。   抗美援朝战争,极大地锻炼和提高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战斗力和国际威望。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劣势的武器装备,面对的是高度现代化的、以世界头号强国美国为首的16个国家组成的“联合国军”及其支持的韩军;所处的形势是强大敌军气势汹汹的猛烈推进和朝鲜人民军的节节败退;作战的战场是异国他乡,敌情不明、地形不熟、语言不通。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不信邪,不信鬼,天不怕,地不怕,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吃大苦,耐大劳,凭借强大的 政治优势和战法优势,以高度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无私奉献精神,英勇、机智、果断、顽强地投入了历时2年零9个月的艰苦作战,打出了军威、国威。志愿军涌现了30.02万英雄模范人物,有5900个单位荣立集体功,彭德怀及杨根思、黄继光等12人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以伤亡36万余人的巨大代价,毙伤俘“联合国军”71万余人(含美军39.7万余人),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正义之师、威武之师和文明之师的光辉形象,成为敌军闻风丧胆的无敌军队,被中、朝人民誉为“最可爱的人”。美国被俘将军迪安说:“跟中国军队打仗是一个极大的错误”。他道出了这场战争美国失败的真谛。   抗美援朝战争,深深地教育了中国人民:落后就要挨打,“小米加步枪”的军队面对高度现代化的敌军,若不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必然要吃大亏,受大损失。没有必需的飞机、大炮、导弹、火箭,便不能摧毁敌军的坚固阵地和大量杀伤敌军的有生力量,不能掩护自己的战场,不能取得战争主动权和行动的自由; 没有必需的坦克和反坦克武器,便不能有效地对付敌人的坦克集群进攻和实施猛烈反击;没有必需的舰艇,便不能有效地进行海上作战。   血与火的战争实践,加速了我军特种兵的建设。1950年10月,我志愿军参战的特种兵只有3个炮兵师、1个高炮团、2个工兵团;而到了第二年11月份,志愿军除了特种兵有很多加强之外,还有5个空军歼击师、250架战机参战;而到了1953年4月反登陆准备就绪时,志愿军参战的空军和特种兵 有:9个空军歼击师、1个轰炸航空兵师、11个铁道兵师、15个工兵团,极大地改善了我军的装备,提高了协同战斗力,迫使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不得不放弃再次登陆进攻的企图。   抗美援朝战争以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更加重视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1952年7月10日,毛主席在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第一期结业时的训词中指出,人民解放军进入了掌握现代技术的高级阶段。我人民空军、海军及特种兵飞速发展,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7月1日,建立了第二炮兵,同年10月,我国发射地对地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等等,足以说明,我军现代化建设的突飞猛进,是同抗美援朝战争的极大促进作用密不可分的。   抗美援朝战争,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和我军的战略战术。装备低劣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面对着装备高度现代化的作战对象,面对着新的战场,为什么能够打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呢?这里的关键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以彭德怀为首的志愿军统帅部,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战争指导路线,坚定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把毛泽东军事思想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毛泽东强调: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你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抓住你的弱点,最后打败你。他又强调:志愿军作战,应在稳当可靠的基础上,争取一切可能的胜利。志愿军广大指战员扬我之长、补我之短,避敌之长,击敌之短,对付强敌的进攻,充分利用出兵的突然性,发挥我之夜战、近战和运动战的擅长,并配以部分的游击战和阵地战,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当战争转入相持局面时,我适时采取“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指导方针,创造了许多有效战法。例如坑道作战和不远离阵地的进攻战、阵前潜伏作战,以及 “零敲牛皮糖”、打小歼灭战的原则,积小胜为大胜,由打小歼灭战逐步过渡到打中等规模的歼灭战;为了休整部队,充分发挥我兵力雄厚的优势,适时组织部队赴 朝轮番作战,始终保持一线部队的坚强战斗力;把后勤工作作为全部军事指挥的重要环节予以加强,建设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这一切皆符合现代战争 实际情况的办法,极大地削弱了敌人现代化武器装备的优势,弥补了我技术装备的劣势。其中,我志愿军发明创造的以坑道和永备工事为骨干的支撑点式的防御体系,后来为我国的国防工程建设和人民防空工程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通过抗美援朝战争,世界各国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看到了中国人民无私的国际主义精神,从而把新中国作为他们最可靠、最信赖的朋友,他们开始认识到,一切国际重大事务都离不开中国的参与。战争结束20年后,联合国中的大多数国家赶走了蒋介石的代表,恢复了新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   四、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推行霸权主义和干涉主义的第一次大规模预演及其失败,让世人逐步看清了美国妄图称霸全球的历史轨迹和发展趋势。   美国从1776年独立建国后,随着实力的增强,即不断向外扩张,逐步由立国时的13块殖民地很快膨胀为50个州。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它成为最大受益国,并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发动侵朝战争,正是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恶性膨胀的必然结果。也可以说,美国大肆推行霸权主义和干涉主义,让世人从其侵朝战争 中找到了源头。1945年12月9日,美国总统杜鲁门上台不久,在其国情咨文中宣称:美国“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1947年3月12日,抛出了“杜鲁门主义”,宣称:要把美国的利益扩展到整个世界,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其实质就是推行霸权主义、干涉主义和新殖民主义,反对社会主义和民族独 立运动,在全世界建立美国的霸主地位。于是,它在1950年7月7日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非法决议,拼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入侵朝鲜,把本来是朝鲜北南双方之间的一场内战,转变成一场国际性的侵略与反侵略战争。美国入侵朝鲜的战争是它的霸权主义和干涉主义在第二次大战后国际关系中的第一次大规模预演。据初步统计,在冷战时期,美国对外大规模军事行动约有40多次,平均每年对外用兵5次以上。翻看50多年来的世界军事史,美国大肆推行霸权主义和干涉主义,妄图称霸全球的历史轨迹和发展趋势早已暴露无遗。   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干涉主义,总是利用国际组织的名义,以求“师出有名”,虚张声势。朝鲜战争,是美国利用了苏联代表缺席的机会,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非法决议,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入侵朝鲜。但到了1999年科索沃战争时,中、俄两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坚决反对美国武装入侵南联盟,由此,美国打“联合国”旗号的图谋破产,于是便抛开“联合国”,以“北约”的名义发动了武装侵略主权国家南联盟的战争。可见,“联合国”的旗号对美国来说,能打则打, 不能打时就抛弃,而另打其它的旗号。这是美国的逻辑。   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干涉主义,始终是把中国作为主要的目标和对象。50年来,我国的安全之所以成为问题,除了一度来自苏联威胁之外,绝大部分时间主要是来自美国的威胁。美国发动侵朝战争的目标是占领朝鲜,为尔后进犯中国建立军事基地和跳板。在台湾问题上,美国近几年来口头上允诺实行“三不”政策,而行动上却明里暗里耍花招,干涉中国内政,大肆向台湾出售先进武器,提升与台关系,利用各种手段支持“台独”势力。台湾地区一有风吹草动,美国就摆出干涉的架式,它的第七舰队经常蠢蠢欲动,不惜冒导致中美战争之危险。台湾问题纯粹是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中国内政问题,今后美国会不会重走干涉朝鲜内战的老路,以武装干涉中国解决台湾问题,还是一个未知数。   重温抗美援朝战争史,我们必须增强危机感,时刻注意面临的危险。“居安思危”,对亡我之心不死的国际反动势力,决不可掉以轻心。我军在不断改善武器装备的同时,不畏强敌,既要研究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敌人的新经验,又要研究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防卫作战的新战法,保持打得赢,不变质,使中国人民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6322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毛泽东的大迂回大包围
热度 1 yuxin_9605 2013-9-23 04:09
诗曰:一着险棋妙入神,千军万马下宜宾。迅雷惊醒蒋公梦,坐失陪都望断魂。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的开国大典,在国歌《义勇君进行曲》的雄壮旋律中,此时,邓小平正按照毛泽东为解决中南战场和西南战场上的国民党军的战略部 署,率领第二野战军进行大迂回、大进军。毛泽东在九月十二日给邓小平、张际春、李达的电报中指出:“我对白崇禧及西南各敌均取大迂回动作,插至敌后,先完成包围,然后再回打之方针。”   西南的重点是四川。毛泽东精心选泽了进军西南的战略方向。   自古以来,夺取四川不外两条通路。一是由陕西越秦岭入川;一是由鄂西溯长江入川。蒋介石判断,毛泽东最大的可能是令彭德怀、贺龙率第一野战军主力经秦岭入川。据此,他在8月召开的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军事会上,亲自部署西南防务,把川陕边作为守备重点。将胡宗南集团主力沿秦岭主脉组织第一道防线,又沿白龙江、米仓山、大巴山组织第二道防线。同时,也在川东和贵州布防,以备不测。   毛泽东经过审慎考虑,一反常规,决定令二野以大迂回动作,取道湘西、鄂西直出贵州,挺进四川的叙府(今宜宾)、泸州、重庆一线,出其不意地出现在国民党军西南防线的后侧,切断胡宗南集团及川境诸敌的退路,关起门来在四川境内歼敌主力。同时,以一野一部从陕西挺进秦岭,故意作出由此大举入川的姿态,吸引胡宗南集团把注意力放在北线,尔后也可南下攻占川北及成都。   十月一日,早已秘密集结在湘西的二野第五、第三两个兵团的雄厚力量,在四野一部的配合下,以快速行动,一举突破湘黔防线,十五日解放贵阳,二十一日占领遵义,切断了四川境内之敌向贵州退逃的道路,并乘胜向川南兜击。   至此,坐镇重庆的蒋介石如梦初醒,急调胡宗南部队回防四川,并命令川东守军西撤。二野抓住敌军调整部署的有利时机,实施迂回包围,将川东之敌和胡宗南一部聚歼在南川以北山区,十一月三十日解放重庆。随即二野和跨越秦岭南下的一野第十八兵团共同发起成都战役,十二月二十七日解放成都。蒋介石在大陆上最后一支主力——胡宗南集团全军覆灭。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政治感召下,国民党云南省政府主席兼云南绥靖公署主任卢汉、西康省政府主席刘文辉、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邓锡侯、潘文华等分别通电起义,云南、西康两省和平解放。   西南战场上连续进行的几个战役,历时两个月,歼灭国民党军九十万人,蒋介石割据西南,负隅顽抗的梦想彻底破灭了。   这一军事行动,是以大兵团翻越川、鄂、湘、黔边境的高山峡谷,行军给养都十分困难,还随时要同困兽犹斗之敌作战,可谓一着险棋。同时又是一着高棋。这种大迂回的战略追歼方式,成为中外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观。它是毛泽东“十大军事原则”的新发展。
562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毛泽东的小国外交 毛泽东与香港回归 新中国甲字第一号持枪证 ...
热度 2 yuxin_9605 2013-9-22 05:17
毛泽东的小国外交   诗曰:国小人非小,外交算一票。非洲小国家,友好又抬轿。   毛泽东对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这件事,一直看得很重。他对身边工作人员多次说过:“联合国,我们总有一天可以进去。” “世界不能始终让美、苏两国霸占下去,中国人在世界上说话也得算数。”他把大部分时间用到研究国际形势和外交工作上。他广泛收集国际上对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反映,认真阅读新华通讯社所编的每天两本的《参考资料》,   或者要工作人员把有关消息读给他听,还要看大量文件、电报。那时,局势仍不明朗,不少人对联合国这次能否通过这项决议抱着怀疑的态度。毛泽东说:“看问题不要只看表面现象,要看实质。”接近联合国投票时,他说:“我们就算有十亿人口,在联合国也只是一张票,一个小国也是一张票,我奉劝你不要看不起小国。”当得知联合国通过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决议时,毛泽东很高兴,说:“是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   毛泽东与香港回归   诗曰:白手起家才自豪,子承父业有何骄。若无九派源头水,哪有香江今日潮。   香港回归祖国已多年了,香港主权的回归是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所进行的民族独立与民族解放运动的必然结果,即使在香港回归的议程上,毛主席所起的决定作用也是他人所不可替代的。   1974年8l岁高龄的毛主席在长沙会见英国前保守党政府首相希思。据希恩回忆说:“……毛主席又对我说,‘我们只剩下最后一个问题,那就是1997年我们要收回香港了”,希思当即代表英国保证说:“1997年香港会有一个平稳的交接”。   毛主席说:“我也是这样想的,不过到那时,我们(他指了一下周恩来)就不在了”,接着又指了一下70岁的邓小平说,“具体事情由他们年青人去办啦’。两天后,根据毛的指示,周、邓又同希思进行了具体的会谈”。1974年,希思访问中国时,毛泽东说:“97年到香港看回归啊”。   周恩来说:“我们都要来!”   事实上,希思成为唯一亲眼看到的人,就连邓小平也未能坐上“轮椅”去看到。   新中国甲字第一号持枪证   诗曰:文房四宝打天下,征战一生少带枪。莫道书生无一用,“天翻地覆慨而慷。”   1950年12月1日,新中国历史上第一张持枪证——中华人民共和国甲字第001号持枪证问世,部别:中央人民政府;职别:主席;姓名:毛泽东。可这张甲字第一号持枪证的枪证、枪号、子弹三栏都是空白,共和国最有持枪资格的人,根本就没有领过应该属于他的那支枪。而他作为一个伟大的军事家,曾统率和指挥过千军万马,但他一生很少摸过枪更谈不上佩过枪。在井冈山时,林彪缴获过一支很漂亮的手枪,他要送给毛泽东,毛泽东说:“当我要用上枪的时候, 红军就完蛋了。”
6230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毛泽东为乔冠华续打油诗 毛泽东发明的英文单词
热度 3 yuxin_9605 2013-9-22 05:12
毛泽东为乔冠华续打油诗   诗曰:捷报频传喜讯来,外交格局雁门开。幽默续诗添乐趣,谈笑风生信满怀。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9月,日本首相田中访华,美、日两家跑到我们家来,毛泽东不出家门,坐在自己的书房里接见世界上一个是第一强国、 一个是经济大国的头子,这样不合国礼和国际接轨的做法,也未引起友邦惊诧,还是和我们建交了,这才是真正的泱泱大国之风。这年,中国外交出现了繁花似锦的时期。4月正是日本八重樱盛开季节,廖承志应邀访问日本;韩叙赴华盛顿下榻“五月花”宾馆,组建中国驻美联络处,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的乔冠华高兴之余,写了 首打油诗:“八重樱下廖公子,五月花中韩大哥……”他征求续句,有的续“喜上眉梢乔老爷”有的又说:“洋洋得意乔老爷”,乔都说不好。   第二天,毛泽东召集会议听取中美谈判情况回报,有人说外交形势大好,乔老爷诗兴大发,写了首打油诗,还缺续句。毛泽东立即说:“我来给乔老爷填后两句!”大家齐声说好。毛泽东笑着说:“乔老爷,你的前两句是‘八重樱下廖公子,五月花中韩大哥。’我现在给你填后两句:‘莫道敝人功业小,北京卖报赚钱多!’你看如何?”原来文化大革命中,外交部的造反派,逼迫乔冠华到王府井大街卖内容是打倒自己的造反派小报,开头两天有造反派押着去卖,后来他们嫌麻烦就把一摞小报分配给乔冠华,叫他卖完后回去交款,乔说我是中国的外交部副部长,这样做有失国体,造反派当然不答应。于是他想了个办法,他点了一下小报数量,按两分钱一张算出总价,待押送他的造反派一走,他把小报放到一个角落,找一家僻静的小酒馆喝啤酒去了,两个小时后,他慢慢踱回部里,把从小酒馆里用整票子换来的零钱交给造反派。而且每次都多交几角钱,于是,造反派说:“你这个修正主义分子倒会卖报赚钱!”这个在外交部广为流传的笑话被毛泽东幽默地把它填进了乔冠华的打油诗里,使之堪称一绝。   毛泽东发明的英文单词   诗曰:书房主客议修辞,中美双方共识之。专用名称纸老虎,成为英语创新词   1973年2月17日晚11点半,毛泽东会见基辛格。谈话中,基辛格问:“主席现在正学英文吗?”   毛泽东予以否定:“我听外面传说我在学英文,都是谣言,我连听都不想听,我认识几个英文字母,但不懂文法。”   基辛格说:“主席发明了一个英文单词。”   对此毛泽东爽快地承认了:“是的,我发明了一个英文词汇paper-tiger。”   基辛格马上对号入座:“纸老虎。对了,那就是我们。”宾主都大笑起来。   说到这个英文单词“纸老虎”,还是很有来头和风趣的。那是1939年,斯诺第二次访问延安,把一本有他亲笔签名的著作《西行漫记》(Red Star Over China)送给毛泽东。毛泽东当即回了一张便条,上面只有一句话:“三块肉喂你马吃”。斯诺一头雾水,在下方打了个问号。待读过一遍,他才恍然大悟,原 来是英语“Thank you very much(非常感谢)”的中文音译。斯诺禁不住被毛泽东这一幽默诙谐的“创举”逗得大笑不止。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好战分子有美国撑腰都武装到牙齿上了,毛泽东和共产党没有被“威慑”住。1946年8月6日下午,毛泽东在延安窑洞前半山坡平台上的一个小石桌旁,会见了美国女记者斯特朗。他谈笑风生,纵论天下。交谈中,毛泽东把身子向后一仰,开怀地得出结论:“美国反动派是……”他停顿了一 下,显然是在找合适的词,“纸老虎。”因为英语里没有相对应之词,翻译只好将它译成了“scarecrow(稻草人)”。毛泽东让翻译停下来,要斯特朗解 释“scarecrow”是什么意思。斯特朗回答说,那是用稻草扎成的人形,农民把它竖到田里来吓唬乌鸦。毛泽东立即表示这样译不好,这不是他的意思。他 说,纸老虎并不是吓唬乌鸦的死东西,它是用来吓唬孩子的。它看起来像一只凶猛的野兽,但实际上是纸糊的,一受潮就会发软,一阵大雨就会把它冲掉。于是,由 “纸(paper)”和“老虎(tiger)”这两个单词组合,临时造出的一个英语中没有的复合词“paper-tiger”就出现了,这实际上是直译。 毛泽东高兴地笑了,用带着浓重湖南腔的英语说了几遍:“拍拍-太根儿!拍拍-太根儿!”“paper-tiger”后来便随着毛泽东的著名论断,在全世界 广泛流传了,它也成了毛泽东最喜欢说的一个英语单词。   “哈哈”,毛泽东说:斯诺,“三块肉喂你马吃!”;美国,“拍拍-太根儿!”   1975年10月21日晚6点半,毛泽东在书房接见了基辛格和布什。基辛格关心地询问82岁高龄的毛泽东的身体状况。   毛泽东说:“一句话,我的身体状况不好。”然后又笑着补充说:“我是为来访者准备的一件陈列品。”他继续泰然自若地说:“我很快就要去见上帝了,我已经收到了上帝的请柬。”毛泽东说完,衰老而且有些浮肿的脸上迟缓地透出一些笑意来。   基辛格笑着答道:“不要急于接受。”由于不能连贯说话,毛泽东便在一张纸上费力地写出几个字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我接受Doctor的命令。”Doctor在英语里有“博士”、“医生”两义,这是一个双关语。   后来,布什在他的自传中说,听到世界上最大的共产党国家的领导人说出这样的话,真令人震惊,让他不得不佩服毛泽东那少有的气度。   基辛格点了点头,然后换了话题。谈到中美关系,毛泽东说:“以前的对头,现在我们的关系是叫什么,friendship(友谊)。所以就这样(把两只手握在一起)hand-in-hand!(手握手)”毛泽东还说:“我非常重视我们之间的关系。”   基辛格后来说:“中国方面说军事力量不能决定一切,中美双方有着共同的对手。”   毛泽东用英语回答“Yes(是)”,并且写在了纸上。   基辛格马上说“我看主席学习英文大有进步”,并要求毛泽东把这个字条送给他,毛泽东马上爽快地答应了。这张小小的纸条,应该是毛泽东流传于世的唯一不在书上的英文手迹。
657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不按“国际接轨”的“召见” 毛泽东满足尼克松索要墨宝的要求 ...
热度 3 yuxin_9605 2013-9-21 04:25
不按“国际接轨”的“召见”   诗曰:当今世界美与华,一大一强两大家。越洋涉水来相见,中南海里笑声哗。   1972年2月,尼克松乘坐“空军一号”专机,到达北京后,就发生了一件至少在基辛格看来,很令他们丢失面子的事情。   原来,尼克松到达北京后的总行程中,并没有明确规定毛泽东是否要见他,也就没有定出毛泽东见尼克松的时间表。基辛格在新书中这样抱怨地表述道:“Appointments were never scheduled.”“与毛泽东的(会见)约定从未被安排”。他感到不爽地写道,“They came about as if events of nature,”“会见的事情,好像自然而然就发生了似的”。   基辛格首次披露道:“The first indication of Mao’s invitation to Nixonoccurred when, shortly after our arrival, I received word that Zhou needed to see me in an reception room. He informed me that ‘Chairman Mao would like to see the President.’”“毛(泽东)最初邀请尼克松见面的事情,发生在我们刚刚到达(北京后)不久。我接到周(恩来)的口信,说他要在一接待室里见我。 他通报我说,‘毛主席想见总统。’”   正是这种通报方式,令基辛格感到十分不爽。他认为这很丢美国人的面子。毕竟尼克松是美国总统。而且,别说是美国总统,连美国普通百姓彼此见面, 都要提前预约时间的啊。可在毛泽东这里呢,连会见的具体时间不提前安排定好不说,还就这么着,由周恩来直接传达口信,说毛泽东要见总统,就得见?   基辛格这样写他当时的内心活动:“To avoid the impression that Nixon was being summoned, I raised some technical issues about the order of events at the evening banquet.”“为了不让人产生尼克松有被‘召见’之虞,我马上提出关乎晚宴时一些事情的顺序安排等问题。”呵呵,原来这些狡猾的美国人也爱面子。甚至他们对面子的得失敏感程度一点不比中国人差。   这时,基辛格对周恩来有传神的描写:他说周恩来突然一反优雅态度, “uncharacteristically impatient”“不符合其性格地变得有些不耐烦起来”。周恩来冲基辛格说,“Since the Chairman wants is inviting him, he wants to see him fairly soon.”即:“主席邀请了他,那他就是想尽快见到尼克松。”基辛格后来似乎明白了一个原因,就是,处理一切国际国内的一切事情上面,毛泽东才是最后敲定者。   结果,基辛格有些悻悻然地写道:“Accompanied by Zhou, we set off for Mao’s residence in Chinese cars. No American security personnel were permitted, and the press could be notified only afterward.”大意:“在周恩来的陪同下,我们乘坐中国汽车,朝毛泽东住所开去。美国保护总统的安全人员,一律被禁止前往。记者也必须在会见以后,给发通告。”   难怪基辛格不爽。这不是“召见”,又是什么?你美国总统带了一大堆安保人员,但对方根本就不让那些人跟随。这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也算是仅此一例?    毛泽东满足尼克松索要墨宝的要求   诗曰:中美建交故事多,书房接待创先河。题词三句为何意,送给要人细琢磨。   尼克松初次见到毛泽东时,没有忘记他的幕僚出的一项主意:向毛泽东索要亲笔题字。毛泽东欣然命笔,但所写内容,尼克松拿回国以后,那些“中国通”也没有搞清毛泽东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好在拿到毛泽东的“墨宝”,这本身就是价值连城,至于内容,也不必太在意。毛泽东究竟题的什么内容。   1972年2月21日下午,毛泽东在中南海书房会见了刚刚抵达北京的美国总统尼克松,他们谈得认真坦率,毛泽东挥洒自如风格,给美国客人留下极深影响,尼克松与基辛格都分别在日记作了详细记录。这次会见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但又不是很正式的细节,就是尼克松请毛泽东题字。   毛泽东的确给这位美国总统题了12个字:   老头坐凳,   嫦娥奔月,   走马观花。   由于毛泽东题写的内容,口语化的平铺直叙,没有什么深奥的表述。美国的“中国通”老是从复杂的方向去领会这别致的“毛主席语录”,所以一直没有领会毛泽东的真实想法。因此,后来尼克松几乎不提及此事,免得瞎琢磨,搞得贻笑大方。   倒是毛泽东在一次去武汉军区视察时,笑着谈起此事,他说尼克松没有看明白他的意思。其实,毛泽东的意思就是没有什么太多的深奥,就是字面上的意思,表达的是轻松自然。   “老头坐凳”,比喻美国总统像个老头,坐在凳子上想事情 ;   “嫦娥奔月”,这是用中国的古代神话提及美国宇宙飞船登上月球;   “走马观花”,当然是指美国总统这次来中国,一周时间只能走马观花!   这就是毛泽东的风格,出乎人的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哦,美国总统要题词,那一定要慎重了,起码要来点经典的诗词之类,最好提个“只争朝夕”,尼克松最喜欢这句诗词了。   毛泽东偏不,你不是要我的墨宝吗,我只要写字,就满足你了,我写的内容简单明了,就是随口说出来的几句话而已,何必让美国朋友劳神费力去猜呢?   可是,他的美国贵宾却把事情搞复杂了!   这既是中美来两国文化的差异,也是毛泽东独特的个人魅力使然,他那天马行空,独往独来的风格,你是很难把握的,使得西方的政要,不得不花很多时间去揣摩毛泽东的真实想法,这样一来,他们就自觉不自觉和毛泽东走近了。   这并不是毛泽东处心积虑要这样做,这不过是毛泽东博古通今,举重若轻的风格而已。   正如常言说的,最简单的也就是最复杂的,把复杂的事情搞简单,那是大智慧,真智慧。而真智慧,是要真功夫的,绝不是靠忽悠可以蒙混过关的,何况像尼克松基辛格这样的美国政要,也不是等闲之辈,不是能随便可忽悠的。
6703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毛泽东要按中国人的“惯例”办
热度 2 yuxin_9605 2013-9-21 04:17
诗曰:华人曾亦学洋人,亦步亦趋步后尘。莫道老师皆好客,炮船利舰记犹新。   毛泽东一生讲究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反对跟着外国人后面爬行。在毛泽东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会有探索的失误,但是绝没有无知的盲从。在会见外宾穿 制服上,他也体现出独立自主性。我们从历史照片上可以看到,毛泽东和外国朋友在一起谈话,不是穿国际通行的黑色礼服,而是穿他喜欢的灰色“毛式服”,周恩来和其他领导人也是这样。毛泽东就是一位敢于打破常规,走出新路的伟人。   1973年10月与澳大利亚总理,这时,客人坐在毛泽东的左边。毛泽东就是这样不讲“惯例”,就是这样一个强者,他带领中国人民,破除了对外国人的迷信,解放了自己的思想,开创了社会主义新时代。   新中国刚成立不久的1949年年底,毛泽东第一次出访到苏联。周恩来根据国际惯例,指示为毛泽东制作黑色中山装和黑色皮鞋。但是毛泽东表示不喜欢黑色,而喜欢灰色中山装。细致的周恩来知道后,便指示毛泽东的秘书叶子龙等为主席制作黑色和灰色各两套,共四套中山装礼服。毛泽东说:“做新衣服太多 了,如果在西柏坡就不会做这么多。花钱不少啊!我毛泽东也开始浪费了!你们记住今后不能再做衣服了,这些衣服够我穿一辈子的了。”   1956年,毛泽东在中南海勤政殿会见印尼总统苏加诺,公安部长罗瑞卿看到他穿一双棕色皮鞋便说:“主席,你还是换一双黑的吧。”   “为什么?”   “按照国际惯例……”   “为什么要按国际惯例呢?”毛泽东打断罗瑞卿的话,“我们中国人要按中国的惯例穿!”   1957年,毛泽应邀出席苏联第24届代表大会,穿着黑色中山装和赫鲁晓夫多次交锋,归国以后就再也不穿黑色中山装了。一次某国领导人来访,外交部礼宾司某负责人不了解毛泽东在服装颜色方面的好恶,为毛泽东又制作了一套黑色中山装,让毛泽东试穿。始料不及的事情发生了,毛泽东非常厌恶这套黑色服装,坚决地说:“为什么又做黑色的?我不穿!”工作人员解释,外交部礼宾司规定,按照国际惯例应该穿黑色的……   毛泽东大声说:“为什么听外国人的?我是中国人,按中国习惯穿。谁做黑色的谁穿,反正我是不穿!”说完扭头就走。   1972年2月,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时,毛泽东穿的是大兴县一位农村老太太做的圆口布鞋。   1950年代,北京红都时装公司特级工艺师田阿桐在为毛主席制作服装时,在中山装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改制:为体现领导人高大伟岸的形体和非凡的气度,将领型、袖型、口袋和前后身的板型都作了修订调整,使之更加大气、高贵,强化东方文化的新风貌,有些外国人称之为“毛式服”。随之,中央主要领导人如周恩来、朱德等都穿起了这种毛式服。这也影响了后来的元帅服的造型。   1954年8月24日,毛泽东会见英国前首相、工党领袖艾德礼,工作人员见他穿着一条屁股上扎满了罗纹补丁、膝盖等处磨得发白的裤子,劝他换一条。他说:“不要紧,谁看我后面呢?再说,我就坐着不起来,怎么会现丑?”工作人员听了哭笑不得。   如何对待外国,毛泽东说:   1、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   2、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要学。   3、过去我们一些人不清楚,人家的短处也去学。当着学到以为了不起的时候,人家那里已经不要了,结果栽了个斤斗,像孙悟空一样,翻过来了。   4、我们要学的是属于普遍真理的东西,并且学习一定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5、党内一些人有一个时期搞过教条主义,那时我们批评了这个东西。但是现在也还是有。学术界也好,经济界也好,都还有教条主义。   6、自然科学方面,我们比较落后,特别要努力向外国学习。但是也要有批判地学,不可盲目地学。   7、在技术方面,我看大部分先要照办,因为那些我们现在还没有,还不懂,学了比较有利。但是,已经清楚的那一部分,就不要事事照办了。   8、外国资产阶级的一切腐败制度和思想作风,我们要坚决抵制和批判。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   9、工业发达国家的企业,用人少,效率高,会做生意,这些都应当有原则地好好学过来,以利于改进我们的工作。   10、有些人做奴隶做久了,感觉事事不如人,在外国人面前伸不直腰,像《法门寺》里的贾桂一样,人家让他坐,他说站惯了,不想坐。在这方面要鼓点劲,要把民族自信心提高起来,把抗美援朝中提倡的“藐视美帝国主义”的精神发展起来。
6029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9-22 22:10 , Processed in 0.068382 second(s), 26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