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爱因斯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中国的复兴与毛泽东的战无不胜
热度 1 稻草 2015-6-19 07:31
毛泽东靠什么战无不胜的。美国西点军校的结论是可能由于共产党军队的政委制。 在毛泽东看来,打仗和建设在本质上是一样的。这种思想,只能说明毛泽东是一个哲学的超级高手,一般的人恐怕还会认为这是错误的,那只能说明你是一个普通的人,离伟人相距十万八千里。毛泽东去世后,他的那些部下,自以为比毛泽东高明,结果呢?国家是真正到了崩溃的边缘,说得明白点,就是象苏联一样垮掉,只差一个戈尔巴乔夫来“射门”了。精明的美国人早看出来了,一直等这位中国的射门国际“球星”出现。因此才有全国人大发言人近日说:中国没有出现 戈尔巴乔夫美国很失望。会不会失望,现在还难说,真正的考验正在 到来。 那么毛泽东看到的本质是什么呢?那就是社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基础建设。打仗时基础建设就是军事建设,搞建设时基础建设就是经济建设。道理就是这么简单,正如爱因斯坦所言,真理都是简单的,但简单并不一定是真理。在战争年代 思想建设 就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了,组织建设就是党的支部建在连上的“政委制”了。 中国进入所谓的邓小平改革开放以后,放弃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只搞经济建设美其名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此国家陷入主观唯心主义,全社会失去了信仰的根本,中国人的“龙脉”被斩断,全国人民都茫然不知信仰什么,道德也随之堕落,文化趋于卖国与小三文化,经济上腐败丛生,组织上官僚主义盛行,这就回到了行尸走肉的清朝末年和宋朝末年一个样。最近国有企业的巡视汇报,总结普遍腐败原因,其中一条就是党组织涣散,缺位,虚无。这两项,即 思想建设、组织建设都 丢了,中国处于义和道的低位,相比美国鲜明的唯物态度与资本信仰,是相形见绌了。这能怪谁呢? 因此,中国现在重拾思想建设与组织建设的大旗,让中国从唯心主义 重新 回到唯物主义的“人间正道”,是一个新的伟大而艰难的政治征程,也是避免亡国灭种的唯一出路。 徐小凤 - 似是故人来 - X.mp3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180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爱因斯坦:来到美国是我一生无法挽回的错误
热度 2 稻草 2015-5-8 20:32
  【作者:江晓原,原载于《文史博览》2015年第2期。】   在1933年纳粹掌握德国政权前夕,爱因斯坦流亡到了美国。1940年10月1日,在二战的连天烽火中,爱因斯坦和他的养女玛戈、秘书杜卡斯宣誓成为美国公民。1955年5月,爱因斯坦在美国去世,艾森豪威尔总统在悼词中说:“他在追求知识和真理的过程中,于此地找到了自由的气息,为此美国人民深以为傲。”   然而,爱因斯坦本人对美国的观感,却与此大相径庭。      “把美国选作自由国家,这是我一生中无法挽回的错误。”   在1948年7月1日的晚宴中,爱因斯坦对波兰驻美国大使说了这样一番话:“我想你现在应该意识到,美国再也不是一个自由国家了。我们这段谈话一定有人正在录音。这个大厅装了窃听器,我的住所也受到严密监视。”   在FBI(联邦调查局)的秘密档案中,爱因斯坦在1947年12月做过如下声明:“我来到美国是因为我听说在这个国家里有很大很大的自由,我犯了一个错误,把美国选作自由国家,这是我一生中无法挽回的错误。”   1983年,FBI关于监控爱因斯坦的秘密档案开始解密。对于这批总共厚达1427页的秘密档案,《新爱因斯坦语录》的编者艾丽斯·卡拉普赖斯表示“我看到的东西使我难以置信”,如此粗暴地侵犯个人——而且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的私人生活,竟会发生在一贯标榜“自由”的美国?但事实真的如此。   FBI的秘密档案表明,早在1932年年底,对爱因斯坦的指控已经出现在美国。在一封由“爱国女性协会”提交给美国国务院的16页控告信中,爱因斯坦被说成是共产党人和无政府主义者“公认的世界领袖”,信中甚至说:“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有牵连的无政府共产主义国际团体多如过江之鲫,即使斯大林本人也望尘莫及。”   这样荒唐的信件居然被转交到美国驻柏林领事馆,导致对爱因斯坦去领事馆“面签”时遭遇特殊审查。结果爱因斯坦大光其火拂袖而去,愤怒质问:“这是什么,宗教法庭吗?”并在电话中告诉领事馆,如果他24小时内拿不到签证,美国之行就告取消。领事馆这才赶紧发出了爱因斯坦的签证。   但是这封指控信件此后却成为FBI为爱因斯坦建立秘密监控档案的开头16页。而FBI后来对爱因斯坦及与他往来人物的监控行动,包括窃听电话、偷拆信件、搜检垃圾桶、进入办公室和住宅秘密搜查。      FBI的一些特工们,一直将爱因斯坦视为可能向国外泄露美国核武器机密的嫌疑人。    被排除在“曼哈顿计划”之外   爱因斯坦一生与许多名人有书信往来,但是这些信件中对人类历史影响最大的,毫无疑问是他致罗斯福总统的两封信。1939年8月2日的第一封信是匈牙利物理学家齐拉德为他起草的,信中指出了制造原子弹的可能性,并对纳粹德国可能率先造出这种超级炸弹提出了警告。由于感到总统迟迟没有采取有力行动,爱因斯坦在次年3月又给罗斯福写了第二封信。到1941年,美国政府终于决定抢在德国之前造出原子弹,这就是后来著名的“曼哈顿计划”。   这项秘密计划当然需要顶尖科学家的参与,在最初提出的31位科学家名单中包括了爱因斯坦,但是负责对这些科学家进行“政审”的陆军情报署求助于FBI,结果FBI提交了这样的结论:“鉴于爱因斯坦博士的激进背景,本局不推荐雇佣他从事机密性质的工作,除非经过极其审慎的调查。因为像他这样背景的人,似乎绝无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变成一个忠贞的美国公民。”于是爱因斯坦被排除在“曼哈顿计划”之外。   爱因斯坦“政审”未能通过的情形,从来没有向他本人告知过。不过以爱因斯坦的智慧,他很快也就心知肚明了。所以当“曼哈顿计划”的负责官员后来请他担任“顾问”时,他一口拒绝了。   与陆军方面对爱因斯坦缺乏信任不同,美国海军却愿意信任爱因斯坦。1943年,爱因斯坦担任了海军潜艇作战和烈性炸药方面的科学顾问。他对于这项工作相当高兴,有时还会向朋友炫耀。很快世界大战就结束了,他的这项工作只持续了一年多。   非常荒诞的是,在二战结束后,对爱因斯坦的严密监控反而进一步展开了。FBI的一些特工们,一直将爱因斯坦视为可能向国外泄露美国核武器机密的嫌疑人(特别是爱因斯坦担任“原子能科学家紧急委员会”主席之后),因为他们的首领——局长埃德加·胡佛(1895-1972,从1924年起任联邦调查局局长48年,经历8位美国总统,编注)——并未告诉那些属下,他早已成功地将爱因斯坦排除在“曼哈顿计划”之外了,爱因斯坦其实无密可泄。    FBI最终一无所获   爱因斯坦虽然无密可泄,胡佛却依然不肯放过他。据说这与胡佛和罗斯福总统的遗孀埃莉诺·罗斯福相互之间的极度恶感有关。埃莉诺曾对罗斯福总统说:“我们在培植美国的盖世太保,这让我害怕。”而胡佛则曾对副手说:“知道我为什么一直不结婚吗?因为上帝造出了埃莉诺·罗斯福这样的女人。”   1950年2月12日,埃莉诺主持的电视谈话节目《今夕与罗斯福夫人对谈》邀请爱因斯坦作为嘉宾,爱因斯坦在节目中警告公众说:氢弹这样的核武器可能会导致人类的灭亡。第二天胡佛就下令强力展开清算爱因斯坦的行动。这一阶段行动的主题,是要证实爱因斯坦是共产党间谍。   当时麦卡锡主义正在美国大行其道,许多知名人物被怀疑或指控为共产党。偏偏爱因斯坦有时会公开为被指控的人士辩护。在FBI整的爱因斯坦“黑材料”中,爱因斯坦至少和33个“反动组织”(有时就被称为“共产党组织”)有着种种关联,比如担任荣誉会长、担保人、赞助人、文件的联名签署人等等。于是FBI根据一些捕风捉影甚至胡编乱造的所谓“线索”,在美国和欧洲到处调查,最终却一无所获。   另一条针对爱因斯坦的“战线”,是美国移民局在1950年开辟的。移民局也求助于FBI,要求帮助收集证据,目的竟是要撤销爱因斯坦的美国公民身份,并将他逐出美国!这条“战线”上的荒诞故事,和“爱因斯坦间谍案”正相伯仲,最终也一无所获。   爱因斯坦晚年在美国和全世界享有极其崇高的声誉,这是事实;他在普林斯顿享受着类似“奥林比斯山上的诸神”那样的尊崇,这也是事实。但是在这些事实的背后,FBI就像一个阴魂不散的小人,一直在暗中纠缠着爱因斯坦,直到1955年爱因斯坦因病逝世。
个人分类: 科技转贴|3528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爱因斯坦光子的时空超越
热度 2 岳东晓 2015-3-26 13:44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的概念,这在中学学光电效应时就讲到了:一个 光子能量等于其频率乘以普朗克常数( E= h \nu )。因此,爱因斯坦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个成就看起来简单,但却是超越时代的。怎么见得? 在爱因斯坦提出光子概念后20年,波尔 (Bohr) 等人依然坚决反对光子说。即使到今天,还有人不懂爱因斯坦这一突破性贡献及其深远影响。 为了理解爱因斯坦光子理论的超越性,我们必须先回顾一下当时物理学的背景。十九世纪初,托马斯-杨进行了双缝干涉实验,清楚地证证明了光是一种波。后来,1860年代,麦克斯韦尔发表了其著名的方程组,解出电磁波动方程,明确光是一种电磁波。麦克斯韦尔的理论被各种实验证明,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技术应用。 在 其解释光电效应的论文中,爱因斯坦首先回顾了普朗克的黑体辐射理论 。1901年,普朗克用麦克斯韦尔理论分析了一个空腔内的电磁震荡(驻波),为了解释黑体辐射的实验结果,他不得不假定这些电磁驻波的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驻波的最小能量份额是 h \nu 。爱因斯坦在其光电效应论文中首先指出,普朗克的结果在极限情况下可以用理想气体的分子统计理论解释。爱因斯坦发现,如果把辐射看成一种粒子,用分子统计力学计算出的热学性质与普朗克的结果相同。从这一点开始,爱因斯坦进行了一个巨大的思想飞跃。他写道:【 从一个点光源发出的光线不是连续地分布于扩展的空间,而是由有限数量的能量量子组成,这些能量量子局域于空间点,它们在运动而不再可分,它们只能被整个产生或者吸收】(英文译文: the energy of a light ray spreading out from a point source is not continuously distributed over an increasing space but consists f a finite number of energy quanta which are localized at points in space, which move without dividing, and which can only be produced and absorbed as complete units.) 换言之,在爱因斯坦理论里,光的最小组成部分是一个个不可再分的、点状的粒子。这似乎完全颠覆了已经建立在坚实的实验与理论基础上的光的电磁波理论。值得注意的是,爱因斯坦本来并不需要提出光由点状粒子组成的理论,而可以只是假设在辐射的物理过程中,能量只能以量子化形式吸收或者发射。光的点状粒子的理论在当时无法解释杨氏双缝实验,因为点状粒子不可能同时通过两个缝。但实验证明,爱因斯坦从理想气体的统计理论得出的物理洞察力是超越性的。 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提出之后,遇到了坚决的反对,反对者包括波尔等人。波尔虽然创立了量子化的氢原子能级理论,但他无法放弃光的麦克斯韦尔电磁波理论。可以说,波尔对光与电磁波的理解与普朗克停留在同一个物理层次。但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不断得到实验验证。其论文发表之后约10年,密立根的光电效应实验结果完全符合爱因斯坦的理论。近20年后,康普顿散射等试验进一步证明了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试验表明,当X射线与电子发生散射时,X射线的频率发生变化,这一变化可以而且只能用光子与电子的能量、动量交换解释。康普顿散射可以视为光粒子与电子的弹性碰撞,如同两个小球的撞击,动量与能量的守恒决定了碰撞后球体的能量与动量。 1925年海森堡等人提出较为完整的量子力学之后,粒子具有几率波成为了普遍的规律,光子具有波动性也就变得平常。但是海森堡与薛定谔的量子力学仍然无法解释光子。用薛定谔方程分析辐射现象属于半经典理论---电子用量子方程描述,但里面的电磁作用是经典的麦克斯韦理论,通过minimum coupling 出现在电子的动量中。真正的光子理论要等到量子电动力学--- QED -- 的发展与完善 -- -- 这是一种 U(1) 规范量子场论。 单是光子理论一项,爱因斯坦深邃的洞察力与敏锐的直觉就超越时代数十年。
个人分类: 科普|346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物理学的数学腐败
热度 5 稻草 2014-12-18 15:43
物理学的数学腐败是从爱因斯坦开始的。所谓物理学的数学腐败是物理学的过度数学化。众所周知,物理学的根本是实验,数学只是一个工具罢了。数学是形而上学的,过度应用,物理学就会走向形而上学,也就是搞唯心主义。什么叫过度应用呢?典型的是认为空间是歪曲的,时间是收缩的。时间与空间是一个观念量,你认为它们这样,在数学上没有错误,但是在客观上是错误的。 且看物理学的弦理论,就明白了。 弦理论是一门理论物理学上的学说。理论里的物理模型认为组成所有物质的最基本单位是一小段“能量弦线”,大至星际银河,小至电子,质子,夸克一类的基本粒子都是由这占有二维时空的“能量线”所组成。中文的翻译上,一般是译作“弦”。超弦理论可以解决和黑洞相关的问题。 在弦理论中,基本对象不是占据空间单独一点的基本粒子,而是一维的弦。这些弦可以有端点,或者他们可以自己连接成一个闭合圈环。正如小提琴上的弦,弦理论中支持一定的振荡模式,或者共振频率,其波长准确地配合。由此可见,弦只是一个概念,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存在,这是与物理学的客观经验相悖的。当然它的结论是正确的,但客观上是错误的,是唯心主义。 物理学的唯心主义化,爱因斯坦是有责任的。他发现相对论后,不久就离婚了,把自己的糟糠之妻,也是大学同学抛弃了。他居然与他的亲堂姐加表姐结婚,不仅如此,他的小三不少,并且他的老婆还知道,私生女有二个。他一边泡妞一边搞统一场论,死去前居然把统一场论的手稿交给小他几十岁的小三保存。但是他的物理学的数学腐败化决定了他在统一场方面只是一个妄想,后来他的学生泡利也没有成功。实际呢?统一场论只要回到牛顿同志的模式,把客体运动和思维找到,作为本体,就行了,一切OK,也不用现在这些腐败分子弄出一超弦来忽悠老百姓了。
个人分类: 科学技术|4213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揭开力的神秘面纱破解力的本质
热度 3 稻草 2014-11-8 09:48
力在物理学里多少有点神秘,它的本质是什么?特作如下简要论述:即力 的本质界定。 力的本质。 让我们来看公式f=ma。从定性上说,a实际上是指速度v的变化,而速度v的变化实际上是动能的变化。我们知道,力又可以写成f=dE/ds。其实,这一公式才揭示了力的本质:力实际上是用空间量衡量能量变化的物理量。这是统一论对空间维上的力的本质界定。为什么要将力 由“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改为从能量的变化来界定呢?因为能量是个存在量,像质量一样;而加速度只是个性状量。用加速度定义力,力也就是个性状量;而用存在量定义力,力才是个本质量。这个道理就像为什么要将运动的量界定为能量而不是动量一样。也就是说,现代科学中能量概念已经挣脱机械论的束缚,而力的范畴却仍未脱离机械论的窠臼。统一论使力的概念得以澄清。 力概念的拓展。 f=dE/ds揭示了存在体在空间维上的力的本质。但正如爱因斯坦所指出的,时空是不可分割的物理载体。统一论认为,存在体的运动不光体现在空间维上,还体现在时间维上。那么,存在体在时间维上的力是如何体现的呢?从时空量子化的物理实践中,我们看到,由于质量与能量可以相互转换,故时间和空间也可以相互转化。这就是说,存在一种“时空当量”,可以将时间量转换为空间量。而存在体的运动引起的时间位移则可用dt表示,这样,存在体在时间维上的力就可描述为f=dE/dt。其中dt由相对论的钟慢效应公式来决定。 更详细论述点击看: 破解科学统一的密码
个人分类: 科学革命|374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解答爱因斯坦提出的统一场论
热度 2 稻草 2014-11-8 09:41
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之后,提出建立统一场论的可能。这成为相对论之后,众多物理学家追求的梦想。那么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统一论给出答案。其思想简要概括如下: 一、 力场能。 统一论考察了“场”这一物理范畴,发现“场”的客观基础也是能量。宇宙中任何存在体都是由某些对应的能量体系支撑的,这些能量体系的结构就是所谓的场。由此可见,“力”和“场”都是描述“能”的物理范畴。“力”是描述能量变化的,“场”是描述能量体系结构的。 二、 场级。 爱因斯坦的统一场情结是众所周知的史实。统一论通过理顺力、场、能的关系,建立了一种理想的统一场模型。既然“场”是能量体系的结构,建立“场”的理想模型就要从描述这种结构入手。统一论引入的是“场级”的概念。一个存在体的能量支撑体系(即场)的结构,可以用该场对周围其他场发生作用的能力来表征,这种能力就是所谓的“场级”。 考察一静止状态的存在体的联结场,其对周围其他场发生作用的能力即场级Er应当与该存在体的存在量(如质量、能量)Z成正比(存在量越大作用越大),与距离r成反比(距离越远作用越小),用数学式表示为: Er~Z/r………………………………………(1) 而两个存在体Z1和Z2的联结场之间相互作用力f的大小,用两者分别在对方位置的场级的积表征,即: f~Z1 Z2/ r^2 ……………………………(2) 现在我们看到,(2)式正是万有引力公式和库仑定律公式的形式。而这两个公式之间的逻辑联系正是困扰科学巨匠们的一大难题,现在这一科学之谜已彻底破解。 三、 统一场。 在下面的推导中,进一步得到了更令人振奋的结果。当存在体Z运动时,其联结场结构由于运动而被破坏,从而产生一附属场,附属场的结构又由于运动而被破坏,从而产生第二附属场……以至无穷。这样就会产生一无穷层次的场结构,这就是场的理想模型,即统一场。 由于统一场是一无穷层次结构,所以统一场的理想模型是不可解的,但是我们可以只考虑联结场或第一附属场,从而求出其近似解。根据场级的概念,附属场的场级应与存在量Z成正比,与运动速度v在联结场或前一级附属场作用方向的分量vcosθ成正比,与距离r成反比。即: Er~Zvcosθ/r………………………………(3) 若以一级附属场为例,则两个存在体Z1和Z2的一级附属场之间相互作用力f的大小,可用两者分别在对方位置的场级的积表征,即: f~Z1 cosθ1Z2cosθ2/ r^2 ………………(4) 而这正是磁场力公式的形式。事实上,在电磁场理论中,所谓电场强度E和磁场强度B就是起场级概念作用的范畴,其值分别为单位距离的电场场级和磁场场级: E=q / r ~Er/r和B=qvcosθ/ r ~Er/r。 而将统一场理论运用于引力场时,用一级附属场近似就可解决“光线偏折”和“水星近日点进动”等问题,求出的结果与相对论一致,说明广义相对论相当于引力统一场的一级近似。 更详细的论证请点击看: 破解科学统一的密码一书
个人分类: 科学革命|303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继爱因斯坦相对论之后人类最伟大的物理学发现
热度 5 稻草 2014-8-28 17:46
统一场论是继爱因斯坦相对论之后人类最伟大的物理学发现,已经由中国两位学者完成。现摘录主要内容如下:
个人分类: 科学革命|5714 次阅读|10 个评论
分享 给易经评反为中国人争光
热度 9 稻草 2014-8-26 20:06
易经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一种神秘的学问,压根就没有人提出它是一个数学体系。统一论认为,它就是一数学体系,并且研究对象是整个宇宙。它是一个对宇宙进行数学化研究的抽象符号公理体系。既然是一个抽象的宇宙观念体系,它自然是中华文明一切学问之源, 神学也被它定位在了太极原点,这也是中国神学不发达的原因, 事实也证明了,《易经》就是百经之首,大道之源。 易经由周文王(前1152年-前1050年)和伏羲氏原创,后孔子等人作了一些解释,这是后话。就经文而言,其建立时间是在公元前1050年以前了。既然是评反,就有必要比较一下西方文明的数学发展历史。 毕达哥拉斯(公元前572年-公元前497年)把神学与数学结合起来,罗素调侃说他是爱因斯坦与艾地夫人的结合体。实际上,在神学作为主体文化的古希腊这是很正常不过的事。毕达哥拉斯如果不这样做,倒是一个超越时代的外星人了。不管如何“毕老”是建立了西方最早的证明式演绎推论数学的人。若干年后,欧几里德(公元前330年—公元前275年)建立了几何学公理体系。 看看他们的出生年代就知道,比中国证明式演绎式数学《易经》慢了500年左右。 我们知道,一本世界数学史是完全可以没有中国的,但《易经》是数学后,证明式数学却是从中国开始的了,这就是最大的评反,也是统一论破解的易经之谜对于中华文明的伟大意义。 我要说的另一件事是,易经既然是一种公理化的体系,你可以在此基础上建立很多种学问,例如孔子就建立了儒家的政治学、伦理学等。聪慧而勤奋的人,可以从易经得到很多启示,而成就一翻具体的事业。例如毛泽东,他没有学过军事,但对中国传统文化非常精通,自然对易学很清楚的了,他这种文化根基与马克思理论一结合,不成功才怪,自然是政治领袖与军事天才了。
个人分类: 科学革命|4958 次阅读|19 个评论
分享 爱因斯坦博士的求学经历
热度 6 岳东晓 2014-6-8 03:03
民间传说总喜欢创造奇迹的奇迹,爱因斯坦是个超级天才,但有人喜欢把他说成是从笨蛋变民科(注一)。这可能吗? 很多人在谈到爱因斯坦的经历时,总要强调他第一次考大学没考上,发表狭义相对论时是一名专利审查员。好像管道工业余琢磨突然变成了物理天才。这种励志故事往往背离了事实。 先看他第一次大学入学考试没通过。那是1895年,爱因斯坦才16岁,报考瑞士联邦工学院。他总分没有达标,但是数学、物理考得极好。在学校校长的建议下,他上了一年学。1896年,他参加了瑞士的大学入学考试,物理、数学均为最高分,其他科目也都不错。年仅17岁的爱因斯坦于是进入苏黎世工学院学习。这是一所四年制的大学。1900年,爱因斯坦获得了该大学的学位。 这个学位绝不是轻易能拿的。爱因斯坦未来的妻子Mileva是他在苏黎世工学院的同学,就因为在函数理论的考试成绩不行而没有拿到文凭。 大学毕业后,爱因斯坦立刻开始研读博士学位。其博士导师首先是 Heinrich Friedrich Weber,研究课题 是热电现象。但两人发生矛盾,爱因斯坦称WEBER的知识落后时代50年,不会用麦克斯韦尔方程。须知,麦克斯韦尔方程正是一个符合相对论的物理理论,只是在爱因斯坦之前人们脑子没转过弯来而已,还试图用牛顿理论来解释。1901年中,爱因斯坦的博士导师转为 ALFRED KLEINER,后者是苏黎世大学的物理教授。爱因斯坦的研究课题转为分子运动学。 在他与其妻子的通信中,爱因斯坦经常提到与导师的学术讨论。其中一封信中提到 1901年12月19日,爱因斯坦与导师讨论了他关于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方面的一些新观点,导师鼓励他写成论文发表 。 在博士研究方面,1901年底爱因斯坦就基本完成了博士论文,并 在1902至1904年间发表了多篇热力学与统计力学论文。 但他的博士论文出现一些周折。直到1905年4月,他的博士论文终于通过,标题是《分子大小新的确定方法》,其内容是通过糖溶液的扩散与粘滞系数确定分子的大小。其论文全文参见: einstein-phd-dissertation.pdf 值得注意的是,在其博士论文完成前后,爱因斯坦发表了一系列突破性论文。1905年3月,他完成了光电效应理论的论文(后来因此获得诺贝尔奖)。1905年5月发表了他第二篇突破性论文,这篇论文是 关于布朗运动的理论。并随后得到实验证明。学物理的在统计力学中都应该学过相关理论。 然后才是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论文《 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 》。如前所述,麦克斯韦尔电动力学的方程其实已经是相对论性的(注一),爱因斯坦的贡献在于从相对论性的视角看待电动力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绝不是颠覆性的,而是对麦克斯韦尔电磁理论的逻辑诠释。 至于爱因斯坦在专利局的工作,那是攻读博士期间为了糊口。如果你考察当时很多的科学家成长的经历,爱因斯坦的情况并不算特殊。很少有人能够大学刚毕业就拿到大学的职位,全日制地搞研究。 其实现在在美国读博士也是要工作的,一般是担任助教---除非导师有研究经费并且愿意支付给博士生。 注一: 民科往往指没有基础科学教育,却过于狂妄的人士。民科往往在基本概念都没搞清的情况下,对现有科学发表不靠谱的抨击,其形式完全是反科学的。我就曾多次属文指出民科的一些概念错误。参见 《九驳民科》等新浪博文 。 注二: 参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7d3a300100onia.html
个人分类: 科普|10193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爱因斯坦进驻珍珠湾
热度 8 VANO 2014-6-7 22:56
爱因斯坦进驻珍珠湾
爱因斯坦 所 说 :" 世界可以由音乐 的 符号组成 。" 摄影 VANO 地点 东京 音乐 Music Is the Healing Sounds of the Natural World Music Is the Healing Sounds of the Natural World - SeKinChan2013.mp3
4146 次阅读|8 个评论
分享 爱因斯坦就是民间科学家
热度 4 稻草 2014-6-7 22:12
读书时期 1888年(9岁),爱因斯坦入路易波尔德高级中学学习。在学校受宗教教育,顺利接受受戒仪式,弗里德曼是指导老师。 1889年(10岁),在医科大学生塔尔梅引导下,读通俗科学读物和哲学著作。 1891年(12岁),自学欧几里德几何,同时开始自学高等数学。爱因斯坦开始怀疑欧几里德的假定。 1892年(13岁),开始读康德的著作。 1894年(15岁),爱因斯坦一家移居意大利。 1895年(16岁),自学完微积分。同年,爱因斯坦在瑞士理工学院的入学考试失败。爱因斯坦开始思考当一个人以光速运动时会看到什么现象。对经典理论的内在矛盾产生困惑。 1896年(17岁),获阿劳中学毕业证书。10月29日,爱因斯坦迁居苏黎世并在瑞士理工学院就读。 1899年10月19日(20岁),爱因斯坦正式申请瑞士公民权。 1900年8月(21岁),爱因斯坦毕业于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12月完成论文《由毛细管现象得到的推论》,次年发表在莱比锡《物理学杂志》上并入瑞士籍。 1901年3月21日(22岁),成功取得瑞士国籍。在这一年5-7月顺利完成电势差的热力学理论的论文。 毕业以后 1902年6月16日(23岁),被瑞士伯尔尼专利局雇佣。 1903年(24岁),他与大学同学米列娃·玛丽克结婚。他们结婚前就已经有了第一个孩子。 1904年(25岁)9月,由专利局的试用人员转为正式三级技术员。 1905年(26岁)3月,发表量子论,提出光量子假说,解决了光电效应问题。4月向苏黎世大学提出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取得博士学位。5月完成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独立而完整地提出狭义相对性原理,开创物理学的新纪元。这一年因此被称为“爱因斯坦奇迹年”。 1906年(27岁)4月,晋升为专利局二级技术员。11月完成固体比热的论文,这是关于固体的量子论的第一篇论文。 1907年(28岁)升职为专利局一级技术员。 1908年(29岁)10月,兼任伯尔尼大学编外讲师。 1909年(30岁)10月,离开伯尔尼专利局,任理论物理学副教授。 1910年(31岁)10月,完成关于临界乳光的论文。 1911年(32岁),从瑞士迁居到布拉格。 1912年(33岁),提出“光化当量”定律。 1913年(34岁),重返德国,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长和柏林洪堡大学教授,并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3315 次阅读|9 个评论
分享 科学的贫困与出路
热度 2 稻草 2014-6-7 11:08
科学的贫困与出路 二十世纪有一个伟大的开端,那就是1905年爱因斯坦以其划时代的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宣告了相对论的创立。或许可以说。这以后再没有任何著作智慧上能与媲美。时间已进入了二十世纪最末的十年。然而,难道历史在二十世纪结束之前,不该对人类自发迹以来探索自然所付出的艰辛有一个概括性的总结?二十世纪难道不值得有一个同样辉煌的结尾,从而以一种新的姿态来迎接新的世纪?   对新科学的追求历史地落在了进入九十年代的所有探索者身上,对于一般的探索者来说,他们认为虽然无法贸然假定新世纪的文化将是怎样的,但断然可以肯定本世纪最后十年的新发展对于未来必定是极重要的甚至是关键的。如果无视这一点,而认为以前各个世纪和年代对开辟未来文化已有了足够的传统,那么我们就会因为对未来和历史的不负责任而产生不可饶恕的错误。任何的自满和松懈都是不能容许的,因为人类假若能在二十世纪结束之前就完成建立新文化体系的使命,就不要留待二十一世纪。而一部分对传统有着足够的了解的人们已深切地感到。一方面科学已呈现出全面贫困的景象,另一方面旧科学在方法论上已经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许多人甚至指望新科学伸手可捉。这种感受使得他们在建立一种全新的统一理论方面发奋向前。本文亦试图通过对历史的分析,对建立这种新体系提出一孔之见,以便抛砖引玉,在促进科学发展方面聊尽绵薄之力。 (一)   今天我们称之谓科学的历史,我以为实质上只经历了三个阶段,这就是牛顿以前的古代阶段,从牛顿到爱因斯坦的古典阶段,和爱因斯坦以后的阶段。因为在这三个阶段中,科学的认识论基础不同。   我们知道,科学并不等于事实,而是人们对事实的看法所形成的理论体系。比如今天很多事实就不能包涵在已有的科学中,象中国的气功;而一些未知的事实却有着科学的理论,如大爆炸宇宙论。所以把某些科学事实的发现作为划分科学阶段的标准是不科学的,因为所有的事实都存在着怎样进行科学解释的问题。热质说曾经是科学,后来本杰明.汤普森得出热不是物质而是来自运动的结论。这也是科学。当然,今天我们已经知道得更多了,譬如热与功、热与能甚至热与质量之间都存在着普遍的联系。尽管如此,热却仍然还是“热”。当然,能够作为整个科学发展的认识论基础的科学发现决不象重新看待一件具体科学事实那样简单。它应该是一种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的整体认识的观念体系。这样的体系在科学史上是从牛顿开始建立的。牛顿在他的体系中提出了绝对时间、绝对空间、绝对运动、万有引力等假说,并且把整个体系建立在这些假说之上。这些假说就是牛顿体系的认识论基础。正是这个基础,成为了其后二百多年天文学和宇宙学的指南。1900年,大物理学家凯尔文在世界物理学大会上宣称,牛顿力学和麦克斯韦的电磁方程已经把物理学中一切问题都解决了。凯尔文没有想到,正是因为牛顿体系在各个领域达到了顶点,其危机也已出现。这是一场基础的危机,因为在牛顿体系内部无法解决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迈克尔逊与莫雷关于光速实验与古典说法之间的冲突;二是对黑体辐射现象的解释不尽如意。这一危机的结果是爱因斯坦于1905年创立了一个新的认识论基础:相对时空论,从而开辟了科学史上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新阶段。 在牛顿以前,科学的发展则更多地受到毕达哥拉斯主义的影响。所有的科学事实被赋予了神秘主义的解释,比如完美性、神性和先验性等等。亚里士多德相信三是最完美的数,因为物体是三维的。毕达哥拉斯是和声学的鼻祖,但他关于和声和音阶的思辩是不受对实验深入探索的约束的。七个行星是七弦竖琴的七根弦,它给我们一种美丽的“天体和谐”。这种思想在毕达哥拉斯不是作为诗歌,而是作为物理哲学提出来的。认为大地和天体都是球形的,也是毕达哥拉斯派在“球体和谐”的学说中体现的,这种观点直到开普勒才结束。比开普勒稍前的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中还说,地球是球形的,它绕着自己的轴自转,并绕着太阳公转;天体的运动要么是圆周的和匀速的, 要么圆周的和匀速的运动的合成。这种“圆”的观点正是毕达哥拉斯的继续,由此可见,人类发展到今天,真正代表实质性进步的科学里程碑却只有两块,即牛顿和爱因斯坦,如果把泰勒斯作为科学的开端,那么到科学的第一块里程碑,人类整整经历了二十三个世纪,所幸的是从1687年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的出版,到爱因斯坦发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历时却不过218年,但不管怎样,科学的历史至今尚只有两次实质性进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贫困。   上面说的是科学的历史的贫困,而人们感受更深的则是今天的科学在许多领域里表现出来的无能,这可称之为科学的绝对贫困。我们今天的科学无非是研究物质现象和运动现象的,思维现象则一度抛给哲学和神学;即使运动现象,也逻辑地依附于物质现象。人们相信运动必定离不开物质,比如电流的原因是电子,光的原因是光子、引力的原因是引力子等等。然而这种观念天然是正确的吗?这个问题却没有人仔细推敲过。这样说是因为科学事实已完全能够对这种观点提出质疑了。譬如,组成物质的微粒在独立时比在结合着时质量为大,原因是在结合时有质量转化成了结合能,造成了质量亏损。这是现代科学所作的解释。问题是,质量是物质的量度,当质量亏损而转化为能量时,我们怎样理解物质的转换呢?因为必定转换成了另一种存在,这种存在的度规谓之能量。这就是说,有一种与物质平等的存在,它的量为能量,正象物质的量为质量一样。这种存在不是别的,就是运动。可是,我们向来总是避开这一问题,而只说质量转化为了能量,甚至宁愿把能量本身当作一种实在,比如把光子看成是有能量而质量为零的粒子便是这种错误的具体表现。实际上光现象清楚地表明了作为存在的运动的实在性,它以能量为量度,当它遇到物体时,会表现出象物质体运动的动能一样的属性。上面提到的微观粒子结合能的丧失,则应理解为运动形式的存在和转换,这时能量转化成了质量,这些讨论表明:即使以爱因斯坦相对论为基础的科学,在“物质-运动”领域也都还相当幼稚,而迄今为止,人们对思维的认识则更为浅陋,思维科学被单独列出,而摒弃于自然科学之外,似乎思维现象压根儿就不是一种自然现象,但事实是,至少人类自身的存在清楚地表明了思维的实在性。既然如此,科学便没有理由抛弃思维。一种统一的科学理论就应该是能够包涵包括思维现象在内的所有自然现象的大体系。而今天的科学离这个要求实在太远了。 (二)   建立新科学需要我们重新考察我们所处在其中的自然界,重新认知它的本质和弄清楚它与我们之间的关系,这样我们才有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树起科学史上第三块里程碑。问题是,在今天我们是仅具有讨论这种希望的资格呢,还是实际上时机已经成熟,只是我们的工作还存在差距?   当我全面考察了自然现象之后,发现自然现象实际上有三种平行的表现形式,即物质现象、运动现象和思维现象。这样,我们过去的许多观念便必须改变。首先,关于世界是物质的,现在看来就不够全面了。因为当质量转化为能量的时候,实际上物质已转换为运动。换句话说,物质是可灭的。即这样的情形在逻辑上是可能的,宇宙在某个时期没有物质(哪怕是微粒)存在,而仅有运动。象物质的质是材料一样,运动也有质,那就是信息。那么上述表述可换为:宇宙可以不由任何“材料”构成,而处处只充满“信息”。同说“多少质量的材料”一样,我们也可以说“多少能量的信息”这样的术语。事实上,爱因斯坦的质能公式已经说明了这样的可能性,只是人们一直不肯放弃单纯的物质观点罢了。例如,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假若其全部转换为信息,则该信息的能量就为E=mc ^2(c为光速)。把运动当作平行于物质的存在,可以使我们在看待自然现象时,不必勉强用物质的观点来阐释,譬如光,我们就可以直接把它理解为一种信息。一些场如电磁场,实际上也是运动场而非物质场。其次,关于思维的认识发生了飞跃。这就是把思维看成与物质运动平行的自然现象。因为我认识到人从无中生出时,也无非是一种自然运行的产物,即思维是由物质和运动转化来的。思维的客体性的意义当然不仅如此。因为如果按照客体间相互转化的规律,则思维也能转换为物质和运动。这一点当人死亡时尚好理解,因为至少看上去人失去了思维而化作泥土。但若应用于正在思维着的人,则会出现令人惊异的情形。我不妨仿照物质和运动,分别称思维的质和量为意识和意量。则意量转化为质量和能量,意识转换为材料和信息都是可能的。这或可作为中国气功及许多自然之谜的一个注脚。   上面是从物理角度来说明物质、运动和思维的平行地位所表现出来的意义。从哲学上讲,则其意义更为深远。我认识到三者的关系如同水的三态,固态水、液态水和气态水。三态都是水,本质相同。但表现形式各异。同样,物质、运动、思维也不过是同一本质的三种形式,这种本质我称之为全息。换句话说,材料、信息、意识实际上是同一样东西。更通俗地说,当我们看到一个西瓜时,我们联想到它亦如一堆“信息”或“意念”。这样我就把自然统一于全息了。这或许也可称之为一种“宇宙全息统一论”吧。全息这个概念当然是“拿来”的,但我认为甚至许多地方,如“部分包含整体的信息”等性质,都适应于我作为一种实在而定义的“全息”。正如“水”的性质可以独立于固态、液态或气态而研究一样,“全息”的性质也是可以研究的,并且是自然的本质属性。实际上与“全息”相似的范畴在科学史上一直存在,牛顿的“力”就是这样的一个范畴。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第一版的序言里,牛顿说:“我把这部著作叫作哲学的数学原理,因为哲学的全部任务看来就在于从各种运动现象来研究各种自然之力,而后用这些力去论证其他的现象。……我希望能用同样的推理方法从力学原理中推导出自然界的其他许多现象……这些现象都是和某些力相联系着的……正由于我们还不知道这些力是什么,所以直到现在哲学家对自然界的探讨都以失败而告终。但是,我希望本书所奠定的原理将对这种或某些更正确的哲学方法提供一些线索。”这段话同时使我意识到牛顿的“力”本是一个哲学范畴,而并非一种“力场”,所以“引力子”的假说是没有充分的根据的。我们可以理解力在数量上是动量对时间的导数,但却无法推出力是某种客观实在。同样,爱因斯坦的弯曲的引力场便也失去了基础。而我,则当然希望“全息”能在哲学意义上取代牛顿的“力”。果如此,则科学的飞跃将至矣。当然,我们需要严格的逻辑论证和数学分析。   物质、运动、思维的平行地位在哲学上的第二层意义,是使我发现了科学进步的奥秘,即为什么时空观念对科学发展具有特殊的影响。我发现了下面的关系:   物质……………………………………空间        思维 ………… 心理   运动……………………………………时间   (自然现象与观念模式对应图)   上图表明空间是关于物质的观念,时间是关于运动的观点,而心理是关于思维的观念。当我们建立科学的理论时,常常误将空间、时间和心理的观念体系当成了客观体系。这种现象,我称之为“在认识中遗失对象”。这种现象使得我们的科学理论总是建立在一种“虚假的”认识论基础之上,而所谓科学的进步,无非就是这种“虚假的基础”的更新改造。这或许又能给寻找科学出路的人们提供一点启示吧。 (王习加,原载《科学与管理》1990年第4期)
个人分类: 科学革命|3110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爱因斯坦质能关系的统一解
热度 1 稻草 2014-6-2 21:24
个人分类: 科学革命|5863 次阅读|33 个评论
分享 方舟子和“我爸是李刚”(娱乐篇)
热度 3 炎黄之子 2014-3-7 18:15
方舟子和“我爸是李刚”(娱乐篇)
我活半辈子从没有“粉丝”过什么人。一个完整有独立人格的人,可以欣赏,支持,讨厌和反对某人某事。但丧失自我,绝对化地 支持,粉丝某个人则是有点象跟着明星屁股后面尖叫的花季少女少男。小时候到是崇拜过毛主席和鲁迅,成年后方明白,伟大的人往往错误更大,从此,崇拜从我这 里消失了。 刚才看到菜鸟网友在有关方舟子的帖子的一段话;" 什么垃圾啊,这个和地球是平的,因为哥白尼的爹认为哥白尼错了是一样的逻辑。” 读完实在忍不住乐,菜鸟的比方太有意思。顺着哥白尼和哥白尼他爹的思路,我也侃侃方舟子和"我爹是李刚。" “我爸是李刚”这个趣闻在中国是家喻户晓,大意就是,我爸厉害,我也就猖狂,你不能把我怎么样。联系到方舟子的行为,我们也看到哥白尼(方舟子)和哥白尼他爹(FDA,WHO,主流科学等等)的依附关系。 众 所周知,方舟子博士毕业后没搞什么科研,主要是打假和科普什么“大象为什么不长毛”,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等。打假范围就更广泛了,从唐俊到王菲,从崔永元 到中国“雨人”。可以说,他是博士但不是科学家,他鼓吹“创造条件让中国人早日吃上转基因玉米(他们当时试吃的是转基因饲料玉米)”,但本身并不从事转基 因技术的科学研究。那么,方舟子这位哥白尼所有支持转基因食品的科学依据是从哪里来的?答案:是从哥白尼他爹(FDA,WHO,主流科学)那里来的。舟子 支持转基因食品的所有凭仗就是“我爸是李刚”。且不论FDA内里的龌龊,WHO对转基因食品的谨慎以及主流科学定义的滑稽,仅凭今天美国“主流”生物学家 Dave Schubert(大卫。舒伯特) 关于转基因的文章,我就要说,“李刚和他儿子也有分歧啊”。所以,“我爸是李刚”不能证明方舟子正确;反而,”李刚“斥责儿子是很有道理。 很 长时间,我曾经都是方舟子的打假的支持者,也曾赞赏这位捍卫科学纯洁性的“忠犬”。但近一年来,我所看到的方舟子已经从科学的“忠犬”蜕变成逢“名人”就 要狂吠乱咬的“疯狗”。这条“疯狗”在转基因食品一事上又成了有选择性的“哈巴狗”,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我看到了言必称希腊的定向“奴性”。
个人分类: 随笔|5251 次阅读|10 个评论
分享 易经的科学性探讨
热度 4 岳东晓 2013-11-20 08:23
玩虚的有点语言能力都能扯一大通。古代哲学家们往往能连续辩论几天几夜,妙语叠出。德国的哲学家们喜欢晦涩的语言,看得你头昏脑涨,不知所云。 其实古代哲学也好,近代哲学也罢,都没有什么实际内容。用现代眼光看阿里士多德的Organon,就会发现其逻辑存在很多问题,而没有问题的部分价值也有限。哲学很 大部分陷入人类自然语言的圈圈中,绕来绕去其实都是因为语言缺乏准确性,没有精确表达,导致扯皮。 古代哲学往往号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反正我的结论也没有个定数,泛泛而谈而且含糊,无法验证。牛顿写下f=ma之后,大部分哲学家就不再讨论太阳系内的事情了,但有些哲学家还讨论宇宙(如康德);爱因斯坦之后,几乎没有哲学家再妄言宇宙。 是不是科学要看能否玩实的。 比如说走路步长与摩擦力的关系这样简单的问题。你一五一十把计算结果摆在桌上,而且这个结果没有任何含糊性,任何人都可以去验证。这叫做科学态度。 如果一个理论号称能解释所有问题,那么请!
个人分类: 科普|4535 次阅读|7 个评论
分享 爱因斯坦复活
热度 2 稻草 2013-10-20 11:31
一个网友在地铁拍到的
个人分类: 娱乐转帖|3776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爱恩斯坦、拳王阿里都是素食者,素食好处多!
热度 2 raiseluck 2013-9-10 17:51
长久以来错误的观念——吃素没营养,其实是大错特错的!最高大的动物如牛、象、长颈鹿……都是吃素的!拳王阿里亦是茹素一族,他可是用力最多的人呢!另一种错误的观念是“吃素不聪明”,看看历史上素食的诺贝尔奖得 主吧,泰戈尔、爱因斯坦、萧伯纳、史怀哲……这句话亦是不攻自破!!著名艺术家如达文西,发明家牛顿、富兰克林、爱迪生,全部都是终生食素!! 素食对人体健康的的巨大利益 (一)吃素可抗癌 美国国家癌症中心指出:食用大量新鲜蔬菜水果,可以大幅降低罹患肝癌、结肠癌、胰脏癌、胃癌、膀胱癌、子宫颈癌、卵巢癌等癌症的危险,大量食用蔬果的人比不 常食用的人,患癌几率减少一半!国内的研究也得出相同的结论:从1984年起,有关专家调查中国人生活习惯与癌症产生的关系发现,每周吃蔬菜14次以上 者,比起每周吃2次以下的人,肺癌发生率减少75%、肝癌减少60%、结肠、直肠癌减少40%。 (二)吃素对心脏有益 吃大量蔬菜、水果可以降低心脏病发和中风的几率。哈佛大学科学家研究指出,每天多吃一根胡萝卜或半个蕃茄的妇女,可以减少22%心脏病和70%中风的病发 机会。在心脏病发之后,蔬菜水果也是一剂良药,美国白宫健康医疗顾问欧宁胥曾长期做过一项心脏病病理研究,发现心脏病人要成功恢复健康,就必须全面改变饮 食,即停止吃肉,改吃素食!他自己也是个素食者,他说:“我生长在德州,爱极了肉食的味道,但是坦白说,我更喜欢舒服又健康的感觉。” (三)吃素增强免疫力 英国畅销书《健康百分百》指出,要增强免疫力,专家的第一个建议就是:每天至少吃5种蔬菜水果。素食更有免疫优势,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研究发现,男性素食者 的白血球对抗肿瘤细胞的力量,比男性肉食者强两倍!也就是说,素食者只要肉食者一半的白血球,就有相同的免疫功能。 (四)吃素使身体强健 肉食者有劲,素食者文弱,这种世俗说法可能流传了几千年。实际情况却与传统观念正好相反:奥运会是全世界最高水平的竞技赛场,却成了素食者表现强劲体魄的地方,不知什么时候也成了素食者云集的地方! 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游泳冠军茂林罗斯就是位素食者,他的速度惊人,耐力超强,是最负盛名的运动家之一,他的出现掀起了西方运动员吃素的热潮。世界十七名 顶尖运动员,包括曾六度拿到铁人三项冠军的史考特和职业美式足球选手席尔,他们都是吃全素或者基本吃素!世界闻名的中长跑之王卡尔·刘易斯更是一位严格的 素食者,他回忆自己的运动生涯时说:“我发现一个人完全可以不需要动物蛋白质而成为一名成功的运动员。事实上,我赛道赛跑成绩最好的一年正是我严格素食的第一年!” (五)吃素更长寿 许多研究都显示,素食者更长寿。这不单纯是饮食的原因,素食还有利于形成更健康的生活形态。调查素食者与非素食者的生活形态后发现,素食者比荤食者不容易 生病住院,而且吃素者较少抽烟、喝酒并能经常保持愉悦心情等等。除此之外,高纤维低脂肪的饮食对高血压、糖尿病都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六)素食令您不再担心岁月催人老 肉食是怎么使红颜不知不觉中老去的?肉类、鱼类,含有大量动物油脂,与动物蛋白一起,附着在肉食者的皮肤细胞里,促使细胞不断肥大,堆积成坠。食肉越多, 坠肉型面孔越明显。还有,动物性食物能使血液中的尿酸、乳酸量增加,乳酸随汗排出后,停留在皮肤表面,就会不停地侵蚀皮肤表面的细胞,使皮肤失去弹性、没 有张力、粗糙又容易产生皱纹与斑点。现代肉类中毒素越来越多,肉食者的皮肤也因受到肉中毒素的侵蚀变得越来越粗糙。 素食者长期食用碱性的植物性蔬果,血液中的乳酸会大量减少,自然不会产生有害物质随汗排至皮肤表面损害健康的皮肤。素食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能使女性皮 肤更加娇嫩,起到极佳的美容效果。同时,植物性食物中的矿物质、纤维质又能把血液中的有害物质清除,这种净化后的血液,能够发挥完全的作用,在代谢过程中 输送足够的养分与氧气,使全身各器官充满生气,皮肤自然健康有光泽,细致而有弹性。 美容界都知道一句话,白嫩皮肤是吃出来的。皮肤的黑白与皮肤中黑色素多少有关。美国营养学家建议,如果想皮肤变白,最好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化学实 验证明,黑色素形成的一系列反应多为氧化反应,但当加入维生素C时,则可阻断黑色素的形成,医学家推荐的增白食物如蕃茄、新鲜绿叶蔬菜等,没有一种是肉鱼 类。   素食会营养不足吗? 对于这个忧虑,素食者最常见的反应是笑而不答。毫无疑问,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素食者更健康:他们的身体更轻盈,反应更敏捷,脑力更充沛,更容易入睡, 他们心情更开朗所以较少得抑郁症,更妙的是他们不容易得癌症、高血压和老年痴呆症!科学研究与事实都已证明,素食能够获得比肉食更优质的营养! 首先要打破一个成见:肉类比素食蛋白质含量高。其实许多素食品的蛋白质都比肉类含量更高,比如各种坚果、瓜籽中的蛋白质达30%,豆类中的蛋白质含量更 高,接近40%,是肉类的两倍,豆皮的蛋白质更高达50%,而且大豆蛋白是完全蛋白,更易为人体所吸收,广东人成天煲肉汤喝,还不如一个北方汉子吃馒头强壮! 肉类不仅蛋白质不如豆类多,而且也是最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豌豆、小麦、燕麦所含的铁是牛肉的两倍,几乎每样植物中的铁质都比肉类高。肉类的钙质也 不如素食多:每百克食物中所含的钙质,鸡肉为5(毫克),牛肉为8,猪肉为12,鱼为30,豌豆为71,香菇为125,木耳为207,紫菜为850…… 中国人普遍缺钙,就是因爱吃肉而使钙磷比例失调,体质酸化令钙大量析出而导致。肉类最擅长的脂肪,也总被素食超过,如核桃含油高达66.9%,花生达 48.7%,芝麻达48.23%……脂肪酸共有13种,动物性油脂中含6种,植物性油脂却包含全部,动物性脂肪为饱和脂肪,胆固醇含量高,易引发血管硬 化、高血压、心脏病,并利于癌细胞繁殖。而植物性脂肪为非饱和脂肪,能促进胆汁酸排泄,降低胆固醇,避免心脏病和各种心血管病。 了解事实真相后,相信您会主动摒弃对人类有害无益的肉食。请记住这些以健康和生命为代价得出的忠告:不吃动物类(包括所有天上、地下、水里的动物)、乳类 食品,因为,现代科学和事实都已证明它们是不安全的!多吃高钾低钠的天然食物,新鲜的蔬菜水果,事实将给你喜悦的证明…… raiseluck注:素食分为可以吃鸡蛋牛奶的Vegetarian(俗称蛋奶素),以及完全不吃不用任何动物制品的Vegan(全素。连蜂蜜也不吃),美国营养学权威Colin Campbell认为所有动物蛋白都可致癌(包括牛奶鸡蛋海鲜鱼类),Vegan是最健康的生活方式,详情可看他的大作《救命饮食》(台湾译),英文好的童鞋,可到amazon.com买他的英文原著《The China Study》。 另:苹果教主乔布斯并非真正素食者,他吃鱼,也吃鸡蛋牛奶。
个人分类: 健康|626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基督教”世界之最的谎言
热度 6 岳东晓 2013-6-13 14:46
一 篇“基督教”世界之最 的文章把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居里夫人等人列入他们的教友阵容,这是十足的谎言。 我在《 牛顿、爱因斯坦信基督教吗? 》一文中 指出,牛顿把基督扔入了垃圾。 牛顿那个时代,欧洲人生下来就是基督徒,不信基督是可能像布鲁诺一样被教会绑在十字架上活活烧死的。牛顿从小受的是基督教教育,当然受到基督教的影响。作为 自然神论者,牛顿承认有个造物主,但是否定教廷的其他一切,包括否定耶稣与三位一体。 “ 'In Newton's eyes, worshipping Christ as God was idolatry , to him the fundamental sin'. As well as being antitrinitarian , Newton allegedly rejected the orthodox doctrines of the immortal soul 。” 我准确的翻成中文如下:“在牛顿眼里,把基督当成神来崇拜是偶像崇拜,是根本的罪恶。牛顿而且反对三位一体说,反对教会关于灵魂不死等正统教条。” 什么叫偶像崇拜( idolatry ) ,教徒们应该懂的,那是大罪。 牛顿把信基督当成了 idolatry 扔进了垃圾堆。 牛顿之后两百多年的爱因斯坦当然更会现代,他说 “上帝这个词对我而言不过是人类弱点的一个表现与产物,圣经是一些可敬但依然原始的传说” ( "The word God is for me nothing more than the expression and product of human weaknesses, the Bible a collection of honourable, but still primitive legends. ")。 居里夫人出生于天主教家庭,但是在她10多岁时就抛弃了宗教投入科学研究。居里夫人说:"Pierre belonged to no religion and I did not practice any." 托马斯-爱迪生也根本不信教,他写道:"I have never seen the slightest proof of the religious theories of heaven and hell, of future life for individuals, or of a personal God. If there is really any soul, I have found no evidence of it in my investigations." 基督徒们如果能举出其教友的成就,只管列出,但是请不要撒谎。 另外, “基督教”世界之最把哥白尼列入了他们的教友。这有点无耻。哥白尼那个时代的欧洲人都是基督徒,但众所周知,哥白尼是替宗教敲响丧钟的人,他被罗马教廷视为异端,后来在威逼之下认罪才免于一死,但仍被判软禁。他的《天体运行论》在他临死时才出版,他也就逃过了教会的迫害。但他死后,基督教徒布诺鲁大力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却没有这么幸运,被教堂活活烧死。对此罪行,基督教会到2000年才表示道歉。
个人分类: 历史|9759 次阅读|17 个评论
分享 普法:美国宪法的政教分离
热度 5 岳东晓 2013-6-10 16:08
我在《 牛顿、爱因斯坦信基督教吗? 》一文中指出,美国宪法规定政教分离,因此在公立学校、公共场合、政府机构宣传宗教是非法的。另外,美国总统手按圣经宣誓也是个人的选择。有的美国总统宣誓就没用圣经。 国会议员宣誓一般不使用任何宗教书籍。 在美国法院作证,如果是基督徒,可以手按圣经,如果是伊斯兰,可以手按古兰经,也可以不按任何东西。如果有法律强迫使用某种经书,其违宪是显然的。 有一起官司,一穆斯林上法院想用古兰经宣誓,结果法院没有,她后来起诉了政府,说应该准备古兰经。这个案子几经周折,目前结论是:应该提供这个选项。 加拿大也是如此,在法院作证,如果你是基督徒,可以手按圣经,如果是伊斯兰,可以手按古兰经,不信教的,可以不按任何东西。 似乎没有调查显示手按圣经宣誓的就更被陪审团相信。
7142 次阅读|13 个评论
分享 西班牙画家制作名人裸体集
热度 6 PhotoArt 2013-6-9 21:35
西班牙画家丹尼尔(Karine Percheron-Daniels)为名人“创作”了一系列的“裸体油画”。 其中一副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的裸体油画更被西班牙杂志《Fuera de Serie》近日选为封面。 【 1 】 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 近日,西班牙杂志《Fuera de Serie》封面将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的头部“移花接木”到一幅袒胸露乳的黑人女性画像上,并以“米歇尔,黑奴的曾孙女,美国夫人”为题撰写文章。这一做法引来众多不满者的炮轰,他们认为带有种族歧视色彩。但这些批评者的炮轰并未浇灭该照片制作者丹尼尔(Karine Percheron-Daniels)的“创造热情”。丹尼尔发表声明称:“如果有任何人认为这件作品有无礼之处,我想声明我创造这件作品的初衷并没有想冒犯或烦扰任何人。这件作品是名人裸体肖像系列的一部分。作为一名艺术家,我只画那些我崇敬的人,米歇尔·奥巴马也在这些人之列。在我看来,我创造的这件作品是关于一个美丽女性的美丽画面。这件作品展现了一切美好的事物。” 【 2 】 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 【 3 】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裸体肖像艺术 【 4 】 戴安娜王妃 【 5 】 爱因斯坦 【 6 】 约翰·列侬和小野洋子 【 7 】 威廉王子 【 8 】 月光奏鸣曲画 【 9 】 克利奥帕特拉 【 10 】 亚伯拉·林肯 【 11 】 切·格瓦拉 【 12 】 公爵夫人凯瑟琳剑桥裸体美术印刷 【 13 】 碧姬·芭铎 【 14 】 玛丽莲·梦露在鸦片馆 http://lianzidi.com/COFFdD0xMzcwNzg4NTEwJmk9MjE5LjE5NS4yMy45MCZ1PVNvbmdzL3YxL2ZhaW50UUMvMTUvZTQ5Y2Y4ZGFiMWMyZDZjN2Y3MjM5NTA4MmFjNzM1MTUubXAzJm09ZjViOTU3MWQwZjQzOTRiN2VjNmNjMzIyMjdlY2UwYmYmdj1saXN0ZW4mbj3O0tDE0qqzxtC70q66zbuqJTIwsOnX4CZzPdTew8DWrsiqJnA9cw==.mp3
11797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6-1 01:41 , Processed in 0.075138 second(s), 26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