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安全局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不是吓唬人:一起真实的儿童色情案
热度 1 岳东晓 2014-2-13 05:28
个人分类: 法律|3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棱镜”露底,360当此以为戒!
热度 5 8288 2013-6-24 14:20
斯诺登把美国中情局的“棱镜”窃听计划提交给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并公开发表,犹如一颗定时炸弹,炸开了美国操控全球互联网15年的黑幕。据称,美国国家安全局名为“定制入口组织”(TAO)的秘密机构已入侵中国网络15年,获得了有关中国国内所发生的“最好的、最可靠的情报”。 舆论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窃听’事件!” 互联网是开放的、自由的,但美国利用这种开放和自由,大行不义之道,窃取他国和个人的隐私,这不仅暴露了美国内外政策的虚伪,也提醒每一位网民必须对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高度关注。 透过“棱镜门”,我们看到了一个非常可怕的网络现实:每一位网民的隐私在那些秘密机构或不良软件的监控和掌握之中。 今年初,《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独立调查员”,第一次曝光了360偷窥隐私的内幕。这个以安全著称的“安全卫士”植入非法程序,其“后门机制”与360云端配合,形成了全球独一无二的秘密内部机制,盗取用户隐私。《每日经济新闻》认为:360表现出两个粗暴:粗暴侵犯网民的合法权益(隐私权、知情权、同意权);粗暴侵犯同行的基本权益,肆无忌惮地破坏行业规则。 “360黑匣子”曝光之后,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中科院、IDF实验室等权威机构质疑其存在“后门”,工信部对其展开调查,工商部门给出行政告诫,国家版权局认确360搜索引擎严重违反Robots国际规则,等等。用户的反应更为敏捷,国内四大证券机构通知内部员工卸载360浏览器,一些站长和淘宝卖家不约而同禁止360浏览器访问,包括AMD、民生保险等企业也开始卸载360的相关产品。《信息方略》的一份调研结果显示,回答“拒绝安装360”的企业比例高达60%。 窃取用户个人信息和隐私,涉及亿万网民的切身利益,事关个人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据艾瑞与腾讯电脑管家联合发布的《2012个人网络安全年度报告》指出, 70.0%网民对网络安全持担心态度,其中33.3%表示非常担心。网民对网络危险的担心集中在“金钱损失”和“隐私泄露”两个方面。 美国的在“棱镜”激起全世界的公愤,“360黑匣子”遭到用户的普遍拒绝,都表明了一个事实: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无论国家机构,还是商业软件,窃取用户信息和个人隐私,都是不得人心的。 不得人心的商业模式,是没有出路的。苹果全面封杀360手机卫士、360浏览器HD、360团购HD、360团购导航、360口信、360电池医生、360安全备份等产品,不仅是对360的产品的拒绝,也是对国内商业机构和网络产品的一个严重警告。
个人分类: 网络文摘|503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美国中情局前雇员揭秘监听丑闻
热度 1 蓝天绿地 2013-6-10 07:51
监听丑闻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率先披露监听事件的英国《卫报》9日公开了揭秘者的身份。据称,他是曾经在美国中情局任职过的29岁男子爱德华·斯诺登,他表示,他并不打算隐瞒身份,因为他知道自己这样做没有错。斯诺登表示: 唯一动机就是要告知公众,他们的名字被怎样利用过,他们又曾经被人怎样针对过。 这次泄密再次引发美国社会在9·11事件之后,对如何平衡隐私与反恐措施的辩论,同时也引发美国国家安全局要求司法部对泄密事件展开刑事调查。 《卫报》说,他们是根据斯诺登自己的要求公开其身份, 他以前在美国中央情报局当过技术助理 ,现在是国防承包商全球领先的博思艾伦咨询公司的雇员,利用公司为美国国家安全局的服务, 接触并且复印监听计划的机密材料。斯诺登向上司托病,5月20日前往香港并且公布材料,未来他可能寻求冰岛的庇护。 凤凰卫视6月10日《正点新闻》节目播出“英媒公开美国监听计划揭密者身份”,以上为文字实录。
个人分类: 美国|1306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綠卡領福利 連累擔保人
热度 2 8288 2013-1-10 18:13
為新移民親友做綠卡申請的財務擔保人,簽署I-864表「財務擔保書」(Affidavit of Support)時須慎重,如果被擔保人違規申領聯邦、州或地方福利,擔保人或聯合擔保人都有可能成為被政府追債對象。 南加華人居民張先生(化名)數年前為一位親戚的移民申請做財務擔保人,但親戚來美後不久,向社會安全局提供不實財務資料,取得聯邦現金補助,當社安局發現問題,向該名綠卡持有人追回超過萬元的補助款項時,發現其本人早已不知所蹤,遂向當初簽署擔保書的張先生追債。 律師薄尚樂指出,1996年聯邦通過的「非法移民改革與移民責任法案」(Illegal Immigration Reform and Immigrant Responsibility Act)開始執行的I-864表,旨在防止聯邦福利被濫用。該擔保書被視作擔保人與聯邦政府之間簽署的一份民事合約,被擔保人在成為公民前,如違規申領政府福利補助,就有導致擔保人被追債的風險。 律師張軍指出,移民法要求申辦依親綠卡,必須簽署I-864「財務擔保書」,防止被擔保人移居美國後成為公眾負擔,占據SSI、紅藍卡等聯邦福利資源,擔保關係有效期沒有最高上限,理論上為直到被擔保人取得美國公民身分或過世,才可以解除。 有華人新移民抱怨,有熟人為親友辦綠卡時,個人財力不足而上門求助,要求作為聯合擔保人(co-sponsor)簽I-864,出於人情難卻,只得應允,但求萬一發生追債狀況,政府可以按擔保人與被擔保人的關係親疏遠近,來區別對待。 薄尚樂提醒民眾,由於擔保書的實質是擔保人與聯邦政府之間的民事合約,依據民事管理,追債不分親疏遠近,而是「追得到誰就追誰」,因此即便只是做聯合擔保人,也要慎重考量。 目前移民局提供的為外籍人士做財務擔保,除了I-864表,還有I-134表,但兩者有很大區別。 律師方孝偉指出,在1996年之前,財務擔保書通用I-134表,但I-134表不具備法律制約效力,導致許多依親綠卡持有人一到美國就申領福利,擔保人不需要為被擔保人給美國社會帶來的財務負擔,負上法律責任,因此從1996年聯邦開始對依親綠卡申請者執行具有法律制約力的I-864表。 張軍表示,I-134目前主要適用於學生、探親等非移民類簽證的財務擔保, 更多的是擔保人對被擔保人基於財務幫助和支持的意願承諾,但不具備法律上的義務。 究竟有哪些公共福利可能引起政府向擔保人追債?目前仍然眾說不一。 方孝偉表示,被擔保人違規申領聯邦、州、縣政府的福利補助,均可能使擔保人面臨被政府追債的風險。 薄尚樂則指出,由於迄今移民局對I-864被擔保人限制申領的公共福利項目沒有一個明確列表說明,這給追債一說增加更多複雜性。依據近期所知的案例,被追債的通常是直接申領聯邦現金補助,或由州或縣政府提供、但含有聯邦撥款資助的福利補助,不過被擔保人申領糧食券(food stamp)或緊急醫療福利而引起擔保人被追債的個案則鮮有聽聞。 張軍說,在申領牽涉聯邦資金的SSI、Medicare等公共福利時,擔保人會有被追債的潛在風險,因此被擔保人在申領某個福利項目時,就應問清楚是否該項目是否受聯邦撥款資助。 在加州華人社區,真正因違規申領福利而導致擔保人被追債的情況並不多見。 薄尚樂認為,這是由於聯邦和加州財政緊張,導致近年來對福利申領者的資格審查趨向收緊,許多不符資格的綠卡持有人在一開始就無法申請到福利。 張軍則說,華人依親綠卡持有者吃聯邦福利的數量,相對其他族裔來說,仍是小巫見大巫,因此政府雖有權向財務擔保人追債,但首先會得罪民主黨的大票倉西裔族群,因此在加州,政府大張旗鼓追債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个人分类: 网络文摘|8381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6-9 07:54 , Processed in 0.030800 second(s), 10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