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周家庄乡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重磅消息:浙江18位乡村干部联名呼吁全国农村恢复公有制的倡议书 ...
稻草 2016-11-8 10:31
浙江18位乡村干部联名呼吁全国农村恢复公有制的倡议书 作者:人民食物主权论坛    食物主权按: 三十多年前,安徽省小岗村18位村民按下红手印,联名要求分田到户。而今,浙江省18位农村干部联名发出倡议,要求强化集体所有权,创新土地经营制度,提出走华西村、南街村、周家庄乡农工商合作社及浙江省航民、滕头等集体化村开创的道路。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呼声都是来自农村第一线的实践者,所不同的是,前者成为土地分包到户的标杆,后者则是对这一制度30多年实践的反思。   过去三十年,正是由于集体经济的严重削弱,村集体无力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无法建立公信力,农民一盘散沙,农业细碎化,农村经济无从发展,农村社会趋于解体。包产到户的典范小岗村,至今未能走上富裕道路。相反,坚持走集体经济道路的华西村、南街村、刘庄等村庄,却实现了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实践证明,小农经济不是中国农村的出路,而建立在土地资源市场化和私有化基础上的规模农业也不是中国三农的可持续之路。   如今,浙江县缙云县十八位新老农村基层干部,联名倡议强化土地集体所有权,创新农业经营体制。这一来自长期工作在一线的基层干部的心声打破了当下主流媒体对集体经济一贯的看法。在三农问题积重难返的背景下,他们在为中国农村、农业和农民寻找光明的出路而努力。我们希望,这一倡议可以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在更大范围内引发对集体经济和农村未来道路的讨论。    正文 浙江省18位乡村干部联名致全国农村干部群众的倡议: 强化土地集体所有权,创新土地经营制度    全国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群众:    我们是浙江省缙云县农村基层干部,针对分包到户土地经营制度的困境和当前农业越来越弱势的局面,我们对推行使用权确权颁证到户政策可能固化与激化分包到户经营各种矛盾、为资本下乡巧取豪夺的圈地运动洞开方便之门深感忧虑。为此,我们向全国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群众,发出强化土地集体所有权,创新土地经营制度的倡议。  土地制度既是国家的基础性制度,也是“三农”问题的根本之所在 。当前我国农业越来越弱势、农村越来越衰败的现实,既不是土地分包到户政策落实不到位造成的,也不是土地流转不畅造成的,更不是土地使用权确权颁证到户所能解决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全国各地“一刀切”分包到户与全国统一承包期的土地制度,不仅不符合我国地理环境和人文条件千差万别的实际,而且违背各地农村按多数群众意愿,自主选择经营方式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事实上,从实行土地分包到户政策开始,就存在土地流转,不存在土地流转不畅对“三农”造成不利影响的问题。    况且,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在1982年土地分包到户和2008年延长土地承包期过程中,己经按当时人口得以确认,根本沒有再次加以确认之必要 。令人担忧的是,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到户,是在要不要实行土地私有化、促进资本下乡的争论中提出来的。我们认为,作为要不要实行土地私有化这场争论的折中方案,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必将固化与激化土地分包到户后的各种矛盾与问题,必将为资本或明或暗或早或迟下乡和巧取豪夺国家支农资金洞开方便之门,必将使土地流转成为农民一旦离开就回不了家务农的新“圈地运动”。   农业部在关于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通知中阐明,开展这项工作最实在和最重要的意义,是为了实现“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但常识告诉我们,土地使用权证既不可能增加农民生产经营收入,也不可能增加农民转包土地(租金)收入。不过,从农业部领导关于给农户承包土地使用权证是“确实权,颁铁证”、吃永远不变预期“定心丸”的说法,我们体认到, 这样一来,土地集体所有权就成了“虚权”,集体所持的土地所有权证就成了“泥证”。因为只有这样,才可能提高农户事实上卖地的“财产性收入 。”    看来,以私有化为底色的现代产权理论,在误导了国有企业改制后,现在要开始误导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了 。农业部领导在解答“三权分置”时,已经用了现代产权理论中的“用物权”概念,相信以后会引入更多的概念,直到把农村干部群众搞晕。事实上,如果目的是增加农民获取资金渠道,相关部门完全可制定农村农民房产抵押、项目评估专项贷款、农民信用担保贷款等政策,何必要用可能危及集体所有权的土地使用权证抵押贷款?    我们担心,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到户,必将把土地“三权分置”的改革引向邪路,削弱和淡化己经很脆弱的土地集体所有权 ;必将失去发展集体经济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保证,弱化、甚至瓦解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必将为适应农业生产客观要求——农地适度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制造新的障碍;必将诱发农村社会新的族群矛盾,重返一般散沙的格局。总之,土地使用权确权颁证到户,最终必将彻底搞垮土地集体所有制。    为了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土地制度问题系列讲话精神,结合华西村、南街村、周家庄乡等地农工商合作社和我省航民村、滕头村的成功经验, 也有鉴于各地在引导农民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经营中不但出现了各种类型和性质各异的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与股份合作制农业社,而且有将承包土地流转回村集体经营的实际情况,我们向全国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群众发出强化土地集体所有权,创新土地经营制度倡议:    第一,牢牢把握创新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正确方向 。 习总书记在第七次中央深改领导小组会上,提出“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不变,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变,农民利益不受损”的“三条底线 ”;在考察小岗村时强调:“不管怎么改,都不能把农村集体所有制改垮了”;在黑龙江考察指出:“农业合作社是发展方向”。这些讲话精神,为我们指明了创新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正确方向,要求我们始终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坚持走合作化和集体化道路,放在突出位置。    第二,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要把发挥农村基层自治组织的作用与坚持民主集中制有机统一起来,在落实所有权、承包权与经营权“三权分置”政策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走合作化与集体化道路等一系列农村政策过程中,在充分讨论与坚持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基础上,自主选择符合各自实际的具体土地经营方式,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得以有效和合理配置,切实解决土地抛荒问题。    第三,贯彻落实土地集体所有制下成员权政策 。农村土地分包到户之后,实行了承包权(实际赋予收益分配权)始终不变的做法。这导致了人口自然变动而土地承包权无法作相应调整的尴尬局面:一些人因升学升迁成为企业职工与国家公务员仍拥有承包权,而新增应获得承包权的农民的合理诉求,则得不到解决。针对这个问题,在创新土地经营制度过程中,要认真贯彻落实土地集体所有制下成员权(实际赋予收益分配权)的有关政策,促进土地资源有效合理配置给务农农民。这既是多年来农村干部群众期盼,也是应该认真加以解决的现实问题。    特此倡议  倡议人签名如下:   2016年 11 月 5 日
个人分类: 时事转帖|163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中国保存完整的人民公社现在生活如何?
热度 3 稻草 2015-6-22 13:32
新华网北京6月20日电(记者 梁赛玉 郭鑫 曹国厂 白林)70岁的张锁印是河北省晋州市周家庄乡第八生产队农民。60多年来他的工作一直由生产队长分配,记工分,分口粮,收入由乡里统一年终分红……彷佛定格在半个世纪前的人民公社时期。   和中国大多数农村一样,周家庄自1951年将土地从一家一户集中,成立合作社,搞集体经济。但在中国农村早已“改天换地”的今天,这个人口1.3万的乡村却依然保持着集体生活的形态。   周家庄乡在河北省会石家庄不远处     河北晋州市周家庄乡号称“最后的人民公社”,是目前我国唯一保留人民公社制度的乡镇   从晋州市区出发约5分钟车程,伴随着大片的金黄麦田涌入眼帘,车已经驶入了周家庄乡。乡里的马路笔直平坦,干净整洁的独门独户随处可见,乡政府大喇叭有时候还会播放一些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革命歌曲。   张锁印干了一辈子农活,从不操心地里该种些什么,因为这些都是集体统一来安排。现在他的工作是看管小公园,打扫卫生,年底能分红1万多元。除此之外,他还享受着乡里发放的养老津贴等11项福利。   2013年,周家庄乡人均纯收入14104元,高于河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同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相比,高出近6000元。   “自从有了集体,粮食产量上去了,分钱也多了,这几年,分红一年比一年多。”张锁印说。   除了集体耕作,从1982年开始,周家庄乡还统一为社员们盖楼。张锁印说,“没有条件的乡里资助,盖房子集体盖。”其后的12年间,他给自己的三个儿子盖了三套婚房。如今,他还打算搬进即将竣工的高楼,水、电、供暖、燃气一应俱全,像城里人一样生活。   张锁印觉得这都是“集体的功劳”:“咱集体把决策一定下来,就干。这是很大的优越性。”他说,集体力量大,集中力量办大事。“乡里有建筑队,俺们全乡的公路、街道、小巷子这两年全部硬化了。”   周家庄乡很容易让人想起上世纪的人民公社,虽然提起人民公社,有些人会联想到“大跃进”“大锅饭”等名词,不过,周家庄乡人不以为然。   1978年安徽小岗村带头改革。到1982年底,“家庭联产承包制”成为全国农村主要的生产形式。但周家庄是个例外,依据中央文件“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的精神,周家庄也曾组织社员投票表决,但多数人表示不同意,乡里至今还收藏着那份按满手印的“不分家”协议。   张锁印回忆道:“当时国家也说,不搞一刀切,农民搞得好的可以按情况决定。当时投票的时候社员们不愿意分,人们同声说要搞集体,就一直到现在了。”   周家庄乡党委书记雷宗奎说:“集体实力雄厚,管理到位,老百姓们不愿意散。”周家庄历史上从来没有搞过“大锅饭”,从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探索“三包一奖”,即包工、包产、包投入,实行劳动质量管理,“干多干少不一样”,这走在全国的前面。    乡顾问刘国运说,社员收入逐年增加,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交足国家的,留足自己的,坚持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加上以身作则的领导班子,这些都是“大集体”得以延续的原因。    资料图:人民公社印象城   历史潮流仍在向前奔涌,周家庄并非孤立于岸边。在国家提倡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当下,雷宗奎——当年领头人雷金河的孙子,带领这个大集体走上“外部接市场,内部搞规划”的路子。   周家庄由于具有土地规模化经营优势,红地球葡萄、鸭梨、高档苗木、小麦和有机蔬菜,千亩成方,百亩一色。“挑选效益最高的农作物根据订单生产,在10个生产队中分配,防止重复投入。”    在市场规律下,这里的集体经济依然红火 。第九生产队经营着特色农业观光采摘园,自2007年至今,接待游客120万人次,旅游收入增加4000万元;乡里的奶牛场饲养着1100多头奶牛,是石家庄地区最大的奶牛场。   “家中没病人,外面没官司,兜里有钱花,手中有粮食”——谈到周家庄乡人对“幸福”的定义,刘国运说了这样四句朴实的话,这似乎也代表着这个悠久农耕文明的国度中,农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资料图:周家庄的幸福生活   在刘国运眼中,目前周家庄的这种水平就是中国梦所意味的好日子。“如果全国三分之一的农村达到这个样子,2020年就能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    在中国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浪潮下,周家庄再一次面临抉择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今后一个时期,要着重解决“三个一亿人”问题。农村城镇化也被视为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观察人士指出,周家庄乡或能提供另一种答案。作为农村就地城镇化的案例,周家庄乡对新农村建设、新型城镇化和共同富裕都有借鉴意义。   “农民都进城了,种地怎么办?吃饭怎么办?我们要守着自己的土地,把环境搞好。”雷宗奎说,周家庄有自己的仓库,农民上楼了,粮食可以存放仓库,农具还可以统一摆放。    刘国运认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当下,除了提倡机械化,农民应该有一种精神,有点“劳动精神”,周家庄乡60多年不分家,农民在集体中接受熏陶、培养和教育,和其他地方的农民不太一样。   张锁印所在的第八生产队主要任务是农活和果园里的活儿,收入并不如第九生产队,但却并不眼红。“每个队都搞旅游,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来,不如集中搞一个。”他说。   现在,张锁印的三个儿子都已不在集体干活,三个孙儿也开始陆续长大成人,大孙子在外读大学。“那是国家的人,不会回来的。”张锁印说。   原题:特稿:中国最后一个“农村大集体”的变迁      百度百科资料:【周家庄乡】   河北晋州市周家庄乡号称“最后的人民公社”,是目前我国唯一保留人民公社制度的乡镇。位于河北省晋州市中部,西距石家庄市50公里。周家庄乡1949年创办互助组,1952年建合作社,1958年建人民公社,1983年建农工商合作社。自1952年至今,合作社始终集体统一经营,体制一直未变,已有55年历史。而我国其他地区的人民公社只存在了24年,1982年就已经解体。   我国唯一保留人民公社制度的乡镇---周家庄乡河北晋州市周家庄乡是现唯一仍存活着的“人民公社”,从1962年至今,周家庄人民公社已经存活了52年,那里的许多社员仍依赖着集体计划经济生活,记工分、分口粮、集中耕作、统一分配是周家庄的主要劳动形态。2013年,周家庄乡人均纯收入14104元,高于河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同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相比,高出近6000元。   周家庄乡现辖6个自然村,划分为10个生产队,土地面积21035亩,人口13068人。全乡实行集体经营、统一核算、专业承包、分工分业的管理模式,是目前全国惟一实行乡级核算管理体制的乡镇。先后荣获“国务院嘉奖”、“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全国计划生育先进集体”、“中国乡镇之星”等荣誉称号70多项(次),自1985年至今连续被河北省委命名为“文明乡镇”。   在市场规律下,这里的集体经济依然红火。第九生产队经营着特色农业观光采摘园,自2007年至今,接待游客120万人次,旅游收入增加4000万元;乡里的奶牛场饲养着1100多头奶牛,是石家庄地区最大的奶牛场。   多年来,该乡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不断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农业上建成了4000亩红地球葡萄、3000亩鸭梨出口、1000亩高档苗木和10000亩优质小麦繁育四个专业生产基地。投资1200万元,筹建了奶牛养殖示范园区。工业上建起了阀门厂、彩色胶印厂、建筑公司、纸箱厂等集体企业10多家。其中阀门厂成为长江以北大型阀门生产企业之一。村镇建设上对全乡6个自然村进行了高标准规划设计,统一建起了二层住宅楼房。建设了农民文化宫、农民影剧院、图书阅览室、岗前综合培训中心和农民乐园,对全乡所有街道进行了水泥硬化、绿化、亮化和净化。同时,该乡借助独特体制和现有旅游资源的优势,进一步打造周家庄品牌,开发建设了周家庄乡特色旅游项目。随着经济的发展为广大群众办了养老津贴、退休制、用电补助、集体负担新农合筹资款等11项福利事业。全乡形成了“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社会稳定、环境文明”的良好局面。    行政沿革   属于河北省晋州市,面积17.5平方千米,人口12811人。乡政府驻周家庄合作路9号,邮编052260。 辖第一生产队、第二生产队、第三生产队、第四生产队、第五生产队、第六生产队、第七生产队、第八生产队、第九生产队、第十生产队共10个生产队。   因乡政府驻地而得名周家庄乡。周家庄乡的前身是曹同义农业合作社。1958年春,在高级社合并为联村社的基础上,首先建起了公社,命名“黎明人民公社”,同年下半年撤销归属“东风人民公社”。1961年分出以周家庄为驻地建周家庄公社,1984年改周家乡至今。周家庄乡一直为集体经营,不设村委会,是全县唯一的乡生产队,“两层楼”的管理体制,本乡共设10个生产队、6个自然村,直属乡领导。
个人分类: 时事转帖|2831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6-3 14:56 , Processed in 0.044318 second(s), 9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