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相对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GPS与相对论之迷途知返
热度 3 岳东晓 2016-4-12 06:03
却说前日看到关于GPS的辩论,我兴冲冲地在纸上进行了广义与狭义相对论计算,得出 Non-relativistic Civilization 之 GPS运行三年后误差达40米的结论。在文末还称方舟子科普所谓不考虑相对论 GPS 每天误差10千米是不求甚解。今天在外吃午饭,等饭上来无事之际搜了一下,结果看到有人提到我写过一篇《 苹果与宇宙膨胀 》,里面提到了GPS。这篇文我已经忘记了。找到我这篇 博文的相关链接 ,点开一看,里面豁然写着下面的话(参见文末截屏): GPS通过精确的信号时间来计算位置,而时间是相对的,时间会因为物体的运动与引力场的强弱而不同。根据广义相对论,引力越强,时空弯曲越大,时间流逝越慢。虽然GPS卫星的速度远小于光速,地球的引力场也不强, 但是这些细微的时间变化如果不加以考虑,一天之后就会有10公里的定位误差 。听到时空弯曲之类的学说,肯定有人会认为玄乎。但谁会愿意使用误差10公里的GPS? 正在尴尬之际,又豁然发现我这个10公里误差处文字的颜色不同,好像是链接。点开一看果然链向: http://www.astronomy.ohio-state.edu/~pogge/Ast162/Unit5/gps.html 。该网页豁然写着:【 This sounds small, but the high-precision required of the GPS system requires nanosecond accuracy, and 38 microseconds is 38,000 nanoseconds. If these effects were not properly taken into account, a navigational fix based on the GPS constellation would be false after only 2 minutes, and errors in global positions would continue to accumulate at a rate of about 10 kilometers each day! 】 (这听起来小,但GPS的高精度要求纳秒级的准确度,而38微秒是3万8千纳秒。如果这些效应没有考虑,GPS定位两分钟后就不行了,误差将以每天10千米的速度累积!) (注一) 再追踪发现这个网页的作 者是 Richard W. Pogge , 乃俄亥俄州立大学天文系教授,专业方向是活跃星系核以及气体星云的天体物理。 如果我没有记错,当时写 《 苹果与宇宙膨胀 》时,搜索了 “GPS relativity error"这样的关键词,找到里面这个10公里误差,感到非常满意(相对论多重要),根本不加思索就写进了博文,并加了链接。而这次写《 GPS与相对论之指点迷津 》, 我是看到科学网的争论,真正坐下来在纸上进行了计算的。 朝闻道,夕寝可矣! 注一:方舟子的那段话是【 如果我们考虑到GPS系统要求纳秒级的时间精度,这个误差就非常可观了。38微秒等于38000纳秒,如果不加以校正的话,GPS系统每天将累积大约10千米的定位误差,这会大大影响人们的正常使用。】
个人分类: 科普|7238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GPS与相对论之指点迷津
热度 3 岳东晓 2016-4-8 05:14
这两天科学网就 GPS 是否依赖于相对论(狭义与广义)才能运转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参见这篇《 剪不断,理还乱 。。。 》内中提到方舟子这个“非理工男”的错误,这简直是对喜欢用文科傻妞一词的舟子莫大的侮辱。但要知道,涉及相对论的时候,很多隐含的假设就不能做了,尤其是小学数学里 距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的公式要谨慎。所以,我来给一个清楚一点的解释。 我现在手里拿着一个 GPS导航器(简称导航器),打开之后,它给出了我现在在地球上的位置(经纬度与高度),这是它根据接收到的GPS卫星信号算出来的。那么这个卫星信号里面有什么信息呢?一是卫星本身的轨道参数,二是发出这个信号时卫星上时钟的时间。卫星上这个时钟是所谓原子钟,是非常精确的。从卫星轨道与卫星发出信号时间,导航器的程序可以算出发射这个信号时的卫星的位置。 导航器 本身也有一个时钟, 因此还有一个数据: 导航器 根据自己的时钟 收到卫星信号的时间。 导航器 的 时钟当然不是原子钟,而且也没有跟卫星上的时钟对准。 比如说,卫星上的时钟可能指向上午9点,但 导航器 上的时钟可能指向10点,对准差达到了一个小时。显然, 导航器 时钟与卫星时钟的对准差是一个随机的未知数。 而 导航器 的位置坐标是另外三个未知数。初中数学告诉我们,一般来说,要有四个方程才能解出四个未知数。所以,我们需要四颗卫星的GPS数据才能算出自己的位置。 我在《 电影Interstellar中的引力延时 》一文中提到引力场不同地方时间流逝速度不同,并进行了计算。类似的计算得出在GPS卫星高度(约2万公里),用于引力延时,卫星上时间流逝比地面快(比例) \frac{GM_e}{c^2 R_e^2} \frac{(R_s -R_e) R_e}{R_s} = \frac{g}{c^2} \frac{(R_s -R_e) R_e}{R_s} \approx 5.3 \times 10^{-10} 。另外,根据狭义相对论,从静止观察者角度,运动时钟要慢些。卫星速度约每秒 4000 米 ( \sqrt{9.8 * 10^3 *6300^2/26300} ) ,则运动学效应导致的卫星上时钟变慢比例为 1-\sqrt{1-v^2/c^2} \approx 8.9 \times 10^{-11} 。因此,每天24小时累计卫星上时钟相对于地面来说,应该快 (5.3 \times 10^{-10} - 8.9\times 10^{-11} ) \times 24 \times 3600 ,也就是约为 38微妙。 这个38微妙的差别将被包括在天-地时钟的对准误差中 。初看起来这似乎没有问题。 但是卫星运行一天之后, 导航器 程序员根据接收到的卫星轨道参数以及卫星时间而计算卫星位置时误差会达到:4000* 38*10^-6 = 0.15米 ( 卫星速度乘以时间误差) 。 这个误差是不断积累的。 运行100天后,卫星上的原子钟时间会快 38* 100 微妙,或者约4毫秒。那么卫星位置的计算误差将达到 15米。三年之后,卫星位置计算误差将达到150米,而相应的卫星定位误差将达到 40米左右 (注一) 。因此, 假如我们处于一个非相对论文明 ,人们会发现由于某种神秘原因,这个GPS系统开始还好用,但误差越来越大。 GPS卫星的设计者及运行者当然考虑到了相对论效应,因而把卫星上的原子钟报出的时间进行了调整以消去相对论效应,而且卫星可以不断进行轨道修正。那么导航器程序员计算卫星位置的时候是否还要考虑相对论呢。答案似乎是否定的。由于GPS信号本身已经考虑到了最主要的相对论效应,导航器程序员也许根本都不要知道什么相对论。但是,如果导航器开发商承认自己没考虑相对论,那将是一个严重的市场错误 -- 广大客户会觉得这个产品也太原始了。 现在回到根据四颗卫星的数据计算四个未知数的方程的问题。小学数学给出的方程是: 卫星到 导航器 的距离等于光速乘以信号传播的时间。 卫星的位置可以根据卫星的轨道及卫星信号发出的时间进行计算,卫星到 导航器 的距离根据勾股定理计算,时间则是 导航器 接受信号的时间减去卫星信号发出时间再根据对准误差进行修正。四个未知数是:导航器所在的坐标(经度、纬度、高度)与天地时钟对准差。 四颗卫星,四个方程。但如果要考虑相对论,这个距离计算又不是那么简单的了。不过,这个误差相对其他误差较小。另外,如果假定高度(如海拔为零),那么三个卫星也能算出位置。 还有一个问题,卫星发出的无线电信号经过大气层时其传播会受到影响,这也就影响了信号传播时间, 这个影响是未知的,因此 定位精度也就打了折扣。美军使用的GPS跟民用的信号的内容并没有不同,但美军信号还有一个不同频率的频道。根据同一卫星两个频道信号的差别,美军可以在计算中消去大气层的部分影响而得出更为精确的定位。 注一:方舟子科普到:“...如果我们考虑到GPS系统要求纳秒级的时间精度,这个误差就非常可观了。38微秒等于38000纳秒,如果不加以校正的话,GPS系统每天将累积大约10千米的定位误差,这会大大影响人们的正常使用..”这显然是不求甚解。
个人分类: 科普|8622 次阅读|11 个评论
分享 广义相对论计算代码
热度 2 岳东晓 2016-4-4 05:42
广义相对论的计算往往过于繁琐。用计算机程序就简单了。下面的 MATHEMATICA 代码可以给出度规 (任意围空间),计算出黎曼张量等。g \ 为度规 张量,x 为坐标 ChristoffelSym := Module ; ginv = Simplify ]; res = Table ]*(D ], x ]] + D ], x ]] - D ], x ]]), {b, 1, d}], {a, 1, d}, {u, 1, d}, {v, 1, d}]; FullSimplify ] RiemannCurvature := Module ; C = ChristoffelSym ; res = Table ], x ]] - D ], x ]] + Sum ]*C ], {s, 1, d}] - Sum ]*C ], {s, 1, d}], {a, 1, d}, {b, 1, d}, {u, 1, d}, {v, 1, d}]; Simplify ] ContractMi := Module ]; res = Table ], {u, 1, d}], {a, 1, d}, {b, 1, d}]; Simplify ] KretschmannScalar := Module ; n = Length ; gi = Inverse ; res = Sum ]* R ] *go ]*gi ]* gi ]*gi ], {e, 1, n}, {f, 1, n}, {g, 1, n}, {h, 1, n}, {a, 1, n}, {b, 1, n}, {c, 1, n}, {d, 1, n} ]; Simplify ] RicciT := ContractMi ] RicciS2 := Module ]; ginv = Inverse ; res = Sum ]*rt ], {u, 1, d}, {v, 1, d}]; Simplify ] RicciS := Module ; rt = RicciT ; ginv = Inverse ; res = Sum ]*rt ], {u, 1, d}, {v, 1, d}]; FullSimplify ] EisteinTensor := Module ; ginv = Inverse ; rt = RicciT ; rs = RicciS2 ; res = rt - (1/2) g*rs; Simplify ] 测试三维欧几里得空间,球坐标 rr = DiagonalMatrix ]^2}] xx2 = {r, \ , \ } RiemannCurvature 得出 RiemannCurvature 张量全为零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测试球面 rr = DiagonalMatrix ]^2}] xx2 = {\ , \ } RicciS 得出 2/r^2 测试 Schwarzschild metric sm = DiagonalMatrix ]^2}] xx = {t, r, \ , \ } EisteinTensor 得出{{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对应于真空 KretschmannScalar (12 rs^2)/r^6
个人分类: 科普|563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黑洞狂舞之声--引力波的探测
岳东晓 2016-2-12 13:59
个人分类: 科普|1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引力波的直接探测有啥用?
热度 4 稻草 2016-2-12 10:32
电荷被加速时会发出电磁辐射,同样有质量的物体被加速时就会发出引力辐射,这是广义相对论的一项重要预言。广义相对论至此,已经完全被实验所证实,也预示相对论理论巅峰已经到顶了,再下去,科学就需要新的理论了。这就是爱因斯坦晚年提出的统一场理论了。而更具人类观念全局概念的 统一论 (点击可看),也涵盖了统一场,也就要进入人们的视野了。或者说,统一论的时代也开始进入早春二月了。 引力波被直接探测到的一个重要意义,是提供了观测暗物质的一个手段。黑洞是暗物质组成的,人的经络是暗物质组成的,那么你得探测它,这个引力波就可以作为一个手段了,以前没有手段。当然这种手段,对于暗物质只是一种能量的运动量的测量,不是直接对暗物质,象质量那样进行测量,这个离真正的暗物质测量还是有相当长的距离的。 既然有了这么一个手段,接下来,对暗物质的探测,会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当然这种测量对于质量体,尤其是天体之间的测量也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也就是统一论所预言的,暗物质就是思维,是意识组成的,它的量是意量。这是相对论没有预言的,没有解决的,是新的理论。 统一论 对引力波的解释是,不同存在体之间,存在不同频率的引力场能,可以用统一场公式进行计算。 邓紫棋 - 新的心跳.mp3
个人分类: 科学革命|4628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宇宙常量的哲学思考
热度 1 稻草 2015-11-5 08:35
宇宙常量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提出来的一个概念,顺着它的思路,人们发现有一个逻辑假设是存在的,那就是暗物质,否则整个理论体系会崩溃。现在实验证明暗物质确实存在,这就是理论的魅力。 我们说,宇宙常量对于一个理论来讲,它是必要的,是不是真实存在呢? 在一定的范围内,它是存在一个相对的常量,对于整个宇宙来讲,它也是存在的,只是你的数学工具不可能达到,这是人类的智慧是宇宙客体的产物的原因。 因此,数学,包括物理只能给哲学、神学留出“空白”,共同来绘就人类的文化美景。
个人分类: 原创散文|385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美国是马克思哲学指导下的产物
热度 2 稻草 2015-2-4 12:08
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讲的是物质决定意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点美国的科学技术就是这样做的,物质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基础,并且物质与意识是相对的是美国的 显文化, 主流科学思想,包括相对论也是这样的。科学技术是美国一个生产力优势,别的就不讲了。 马克思的辩证法,讲的是矛盾对立双方的运动变化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一点美国的全球军事战略就通过适当的激发矛盾,让战略利益朝向美国利益。美国的政治制度也是确立资本与非资本,即资本家与普通民众的对立,用法律来作为资本家的武器统治民众,包括国家的宪法法律和公司与个人签署的用人合同,让资本家牢固地掌握矛盾双方肯定的方面,保持资本家的优势地位,确保资本家的文化是美国的主流文化,资本家的生活是美国社会的上流生活。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2494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不要去搞什么广义相对论,即使搞出来了也没人信
热度 1 稻草 2015-1-16 08:45
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奖提名非常早。1909年10月,爱丁顿证实广义相对论之前10年,德国著名化学家、爱因斯坦从ETH大学毕业时拒绝帮他找工作的奥斯特瓦尔德教授就第一个提名爱因斯坦获1910年诺贝尔奖,理由是狭义相对论。后来他又于 1912 年、1913 年二度提名爱因斯坦。1912年联合推荐人、德国物理学家普林斯海姆的推荐信有句话分量很重:“我确信诺贝尔奖委员会很少有机会颁奖给一件意义如此重大的工作。”现在我们都知道他说得对。可爱因斯坦3次都没获奖。 普朗克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刚开始还劝爱因斯坦“不要去搞什么广义相对论,即使搞出来了也没人信”,却于 1919 年1月19日以广义相对论提名爱因斯坦。 爱丁顿证实星光弯曲之后,当时科学界顶尖权威之一、荷兰物理学家 洛伦兹 (1903 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也以给友人的信中说,日全食的观测结果让大家有理由提名爱因斯坦获奖。 1921年提名爱因斯坦的人更多了,可当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最后竟空缺。看官不要惊讶,这种事儿严格来说还要算诺贝尔奖委员会的传统。这个委员会很多成员并非所评专业的专家,因此诺贝尔奖评选争议一直不断,爱因斯坦虽然贵为人类最伟大的物理天才,但在诺贝尔奖这儿却没能例外。看官喝茶,听我把这个空缺的故事从头讲来。 1919年爱丁顿证明广义相对论,普朗克、劳鹤等人提名爱因斯坦获奖,瑞典物理化学家阿列纽斯则提名爱因斯坦因“布朗运动”研究获奖。委员会的最后报告却认为:“如果爱因斯坦因为统计物理学成果……而非因为他的主要论文获奖,那会让学术界惊诧”,意思就是说爱因斯坦的统计力学成果(即布朗运动研究)科学价值没有相对论高。这当然不错。但他们建议等1919年5月29日爱丁顿日全食观测结果公布后再讨论广义相对论,可观测结果等到9月6日才正式公布,堪堪错过诺奖评选时间。最后,1919年的物理学奖授予德国人斯塔克。尽管日全食观测结果证实广义相对论,但爱因斯坦错过了评选时间,楞是没赶上这一拨儿。 第二年(1920)更多科学家提名爱因斯坦因广义相对论获奖,包括 量子力学创立人玻尔,他特别提出相对论是“第一和最重要的”。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差不多等于敌我矛盾,但玻尔却称赞广义相对论是“物理学研究发展中最具决定性的进步”。 委员会于是让阿列纽斯写报告评估广义相对论。他是1905年诺贝尔得主、德国实验物理学家伦纳德和1919年诺贝尔奖得主斯塔克的好朋友,而这俩都是种族主义者,更不幸的是, 爱因斯坦是犹太人。 于是,受到两个德国好友影响的阿列纽斯在评估报告中指出红移效应尚未被实验证实,1919年日全食观测结果还有许多人质疑。在阿列纽斯坚持下,爱因斯坦出局,最后1920年诺贝尔物理奖在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诺贝尔奖物理委员会成员哈瑟伯格坚持下授予瑞士裔法国冶金学家纪尧姆。全世界物理学家,包括纪尧姆自己,都对这一决定大吃一惊,只有法国人和瑞士人高兴。 1921 年 普朗克 以一封简短有力的信再次提名爱因斯坦因广义相对论获奖,爱丁顿等纷纷附议,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奥森则提名爱因斯坦因“光电效应”获奖。诺贝尔委员会于是让阿列纽斯去评估“光电效应”,让乌普萨拉大学眼科医学教授、 1911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获得者古尔斯特兰德去评估广义相对论。古尔斯特兰德根本不懂物理,更甭说相对论了,但他偏要钻进物理学评选委员会,而且自不量力地要去决定物理学奖给谁!这个古尔斯特兰德在瑞典很有权威,而他用他的全部权威反对爱因斯坦。 他私下说过:“ 绝不能让爱因斯坦获奖,哪怕全世界都支持他! ”他严厉批评相对论未被实验证明,而且没有经过时间的考验。这个否定可称人类科学史上最大的笑话之一: 彻底改变了人类时间和空间观念的广义相对论,居然被一个医生认为“没经过时间的考验”。 而且,爱因斯坦居然就因此未能获奖!这种故事在诺贝尔奖评选史上多次、反复出现。因此,没得诺贝尔奖,并不证明你的贡献一文不值。得了诺贝尔奖,也并不证明你就一定比别人强多少。 除了古尔斯特兰德之外,爱因斯坦的敌人还包括那位哈瑟伯格。搞实验物理学的一般都看不上搞理论物理学的,而哈瑟伯格正是瑞典实验物理学权威。当时瑞典物理学界的当权派是乌普萨拉学派,这帮人基本都是搞实验物理学的,古尔斯特兰德医生也来自乌普萨拉大学,他们都把属于理论物理学的广义相对论看作科幻小说。哈瑟伯格躺在病床上还强烈反对广义相对论,他白纸黑字写道:“考虑颁奖给一个猜想,极其不智。”哈瑟伯格和古尔斯特兰德等人后来直接称广义相对论为“病态物理学”,批评它侵蚀亚里斯多德物理学,与古希腊传统的真善美观念背道而驰。就是说,他们认为广义相对论纯属假恶丑。 与他们不同,阿列纽斯是斯德哥尔摩大学教授,他提出电离理论时也遭乌普萨拉学派封杀,而且他并不像哈瑟伯格和古尔斯特兰德那样盲目崇拜实验,但他也不支持爱因斯坦获奖,理由是1918年普朗克已因量子论获奖,紧接着又因量子论颁奖给爱因斯坦,不妥;而如果真要颁奖给“光电效应”,也应该颁给一位实验物理学家,而非被大家看作理论物理学家的爱因斯坦。于是,他建议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空缺。结果,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就空缺了,其他4个奖项照常颁发(当时还未设经济奖)。诺贝尔奖是一部奇特有趣、精彩纷呈的历史。尽管如此,像1921年这样奇特的颁奖,在诺贝尔历史上仍属少见。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1922年推荐爱因斯坦获奖的著名科学家排山倒海,10年内爱因斯坦总共被提名6次,法国物理学家布里渊甚至写道:“试想:如果诺贝尔获奖者名单上没有爱因斯坦,那 50年后的世界将会怎么看?”这时的关键已经不是爱因斯坦因为什么理论获奖,而是他必须获奖!爱因斯坦的科学威望已经远远超出诺贝尔奖, 如果不给他奖,诺贝尔奖将无地自容。 此时普朗克提出合理化建议:将1921年物理学奖补颁爱因斯坦,而1922年物理学奖颁给玻尔。诺贝尔奖委员会又让古尔斯特兰德去评估相对论。但这次委员会放弃了阿列纽斯,而让理论物理学家奥森去评估“光电效应”。这时连上帝都在帮爱因斯坦:坚决反对爱因斯坦的哈瑟伯格久病之后挂了,奥森递补为评奖委员会委员。而1921年这个奥森就已经提名爱因斯坦因“光电效应”获得诺贝尔奖。 光电现象是德国著名物理学家赫兹1887年发现的,但正确解释光电效应,源自爱因斯坦在奇迹年(1905)发表的第一篇论文“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启发性观点”。让广大实验物理学家没话说的是,这篇论文确实经过了“时间的考验”。它发表后11年(1916),美国科学家密立根通过精确的物理实验证实了光电效应。光电效应理论当然杰出,它开启了光量子理论的大门,但与广义相对论相比,它基本相当于西瓜王前面的一粒芝麻。 古尔斯特兰德的评估坚持认为相对论没有经过“时间的检验”,但这个眼科医生最后没敢挑战理论物理学家奥森对“光电效应”的评估。 更重要的是,此时已是诺贝尔奖物理学委员会主席的阿列纽斯也转而支持爱因斯坦。他此前到访柏林会见爱因斯坦,亲眼看到柏林科学界对爱因斯坦的尊敬和爱戴,原先他十分敬重的伦纳德和斯塔克名望扫地,被德国科学界主流唾弃。 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这一年,爱因斯坦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天时地利人和一把抓完,诺贝尔奖委员会终于被迫做出一个顺应人心的决定:他们接受普朗克的建议,绕过他们认为还没有得到实验证明的广义相对论, 以“光电效应”把1921年空缺的物理学奖补授爱因斯坦,而将1922年的物理学奖授予玻尔。因此,这两个物理死敌,是同一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 天作之合。 诺贝尔奖委员会正式的颁奖书面文字是:“由于爱因斯坦发现光电效应定律以及他在理论物理学领域的其它工作,特向爱因斯坦授予奖金。”其实就是说,他们也知道相对论更重要,但颁奖理由却是光电效应。 那么,到底啥子是“光电效应”? 我们大家都知道,金属表面在光照之下会反光。但是这个反光并非只是光线,其中还包含着从金属表面射出来的电子。这些电子就是“光电子”,这种效应就是光电效应。光波长小于极限波长时,反光才能发射电子,对应的光频率就称为极限频率。极限波长取决于金属材料,而发射电子的能量取决于光的波长,与光的强度无关,这一点用牛顿力学“光的波动性”无法解释。与“光的波动性”相矛盾的还有光电效应的瞬时性。按牛顿的“光的波动性”理论,如果光线较弱,那就需要照射一会儿,金属中的电子积累了足够的能量,才能飞出金属表面。可事实是只要光的频率高于金属的极限频率,无论光的亮度强弱,光电子的产生几乎是瞬时的,不超过十的负九次方/秒。这里正确解释只能是,光是由与波长有关的严格规定的能量单位组成的。这个能量单位,就是光量子,或称光子。 爱因斯坦终于在1922年获得了1921年诺贝尔奖。这不是诺贝尔给爱因斯坦面子,而是爱因斯坦给诺贝尔面子。想想吧,如果爱因斯坦没获得诺贝尔奖,我们肯定不会为爱因斯坦惋惜。但我们肯定会为诺贝尔奖惋惜。列位看官,这不是我的意见,这是世界科学史史学家的意见。他们一致认为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贡献至少值5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光量子理论、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激光理论,个个都是大号诺奖级别。 其实,他还至少应当获得一次诺贝尔和平奖。 事实上,由诺贝尔评审委员会来评审爱因斯坦能否获奖,这本身就多少有点可笑。而依我看,奥森本人倒应当因为他的提议获得诺贝尔智慧奖。将来我要真发了大财,钱多得实在没地儿花,就去诺贝尔设个智慧奖,规定可以发给去世的科学家,因为第一个奖要给奥森。 1922年9月18日,诺贝尔奖物理学委员会主席阿列纽斯致信爱因斯坦,委婉地说:“您很可能需要于12月份前往斯德哥尔摩。如果那时您身在日本,也许不太合适。”同一天,好友、1914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劳鹤也致信爱因斯坦:“根据昨天的可靠消息,11月开始推选诺贝尔奖候选人,因此12月你最好呆在欧洲。”他们这么说,是因为他们知道爱因斯坦与日本东京的出版社“改造社”签订了合同,这个时间得前往亚洲。爱因斯坦却不愿意因为可能获得诺贝尔奖而违反合同。他9月22日给阿列纽斯回信说:“合同规定我非去日本不可,我不能推迟旅行……希望不要因此取消对我的邀请,我稍后可以前往瑞典。” 1922年11月10日,一份诺贝尔委员会的电报送到爱因斯坦的柏林家中,电文十分简短:“兹授予您诺贝尔物理学奖,余函详”。爱因斯坦远比星光弯曲的天才之路,终于直达天庭! 仔细看历史,很少有平坦的天才之路。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因此,最后站在代表社会承认的领奖台上,很多通常淡定的获奖者都会泪流满面。 爱因斯坦没有泪流满面。 他根本就没流泪。 他甚至没有站在领奖台上。 事实上,他根本不在斯德哥尔摩。他这时正在亚洲。1922年12月10日的颁奖典礼上,是德国驻瑞典大使纳尔多尼代他领的奖。 这个代领本身也是一个故事。当年爱因斯坦在瑞士要求退还德国国籍,德国乌尔姆市政府照准,并未挽留这个学习成绩不怎么样的犹太少年。5年后他申请瑞士国籍,瑞士也并未张开双手热烈拥抱他,收的费用差点儿让爱因斯坦破产,而且把他的祖孙三代问了个底儿掉。当时,德国和瑞士都不怎么欢迎爱因斯坦。现在而今眼目下,他获诺贝尔奖啦!他自己还没得到正式通知,瑞士和德国已经为了代他领奖打起来了。瑞士驻瑞典大使马上宣布爱因斯坦是瑞士人,因为他持瑞士护照。因此,诺奖理应由他代领。紧接着,德国驻瑞典大使纳多尔尼收到柏林普鲁士科学院电报:“爱因斯坦是德国人”。然后,瑞士外交部正式致送公函给德国驻瑞典大使馆:爱因斯坦是瑞士人。一个月后,德国的普鲁士科学院致函德国文化部:经查,有确切文件证明爱因斯坦于1920年5月4日宣誓成为德国国家公务员。德国的国家公务员,当然是德国人啦!此事到颁奖日也没争出结果,惟一没争议的是获奖者为爱因斯坦。当时德国政府破例同意爱因斯坦同时拥有瑞士国籍,所以他也就没有大声抗议,最后,到底是德国大使代他领了奖。(作者:虎头)
个人分类: 科技转贴|2897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继爱因斯坦相对论之后人类最伟大的物理学发现
热度 5 稻草 2014-8-28 17:46
统一场论是继爱因斯坦相对论之后人类最伟大的物理学发现,已经由中国两位学者完成。现摘录主要内容如下:
个人分类: 科学革命|5710 次阅读|10 个评论
分享 广义相对论中学入门 (2) --- 间隔
热度 1 岳东晓 2014-6-30 01:54
《 广义相对论中学入门 (1) --- 距离 》写了有好一阵了,一直没有写第二篇,今天先写第二篇,由欧几里得几何进入狭义相对论。 前面提到,两点之间的距离计算可以根据其坐标进行,在欧几里得几何中,假设两点(笛卡尔)坐标分别为 (x_1,y_1, z_1), (x_2, y_2, z_2) ,那么勾股定理告诉我们两点之间的距离s满足下列关系: s^2 = (x_2-x_1)^2 + (y_2 - y_1)^2 + (z_2-z_1)^2 假设有另外一个不同的坐标系 ,比如说这个新的坐标系的轴转了一个角度,那么这两点的三个坐标在新的坐标系里不相同,但是两点之间的距离计算还是这个公式(但用到新的坐标值),两点之间的距离也保持不变。如果我们略微思考一下,不变性正是现实的基础。我可以说,invariance is the basis of reality,够传统哲学家们发挥几大本子。从你桌子到门口的距离,不管你怎么测量,都是一样的。假使仅仅是转个角度看,两点之间的距离就变了,我们的面前的所有一切将变得变幻莫测,没有任何的确定性。 上述距离公式可以简化,假设我们把x坐标轴设在两点之间的连线方向,那么两点的y,z坐标都为0。距离公式简化成 s^2 = (x_2-x_1)^2 或者说,在这个坐标下下,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它们坐标值的差的绝对值。由于上面公式两边都平方了,我们也就不必使用绝对值的符号。这是小学数学。在下面,我们都采用这个简化的坐标,两点都在 x 轴上, y,z坐标均为0。 下面让我们引入事件的概念。所谓事件顾名思义不光是有坐标x,而且有时间t。因此,一个事件有两个标记,(时间, 坐标)。比如说,(1937年7月7日某时某分某秒,卢沟桥头),这就是一个事件; (1945年8月21日某时,芷江县城东的七里桥村磨溪口)是另一个事件。 假如我们考虑两个事件,并使用我们的简化坐标,它们分别是 (t_1, x_1) 与 (t_2, x_2) ,问题是这两个事件之间的“距离”s是什么?如果我们说是 x_2-x_1 的绝对值,那就是小学数学。如果我们考虑时间因素,就是(狭义)相对论了。狭义相对论里,这两个事件之间的“距离”s 满足如下关系, s^2 =c^2(t_2-t_1)^2 -(x_2-x_1)^2 , 其中c为光速。 为什么两个事件之间的“距离”(以下我们称之为间隔,以便与空间距离区分)是这么计算的呢? 这当然不是随意乱定的,而是根据自然界的规律。这个距离定义满足我们上面提到的不变性要求。不同的观察者观察这两个事件,所得出的时间与坐标可能都不相同,但是根据这个公式算出的两个事件的间隔却都是相等的。 一旦有了距离的定义,空间的几何也就确定了。上面的间隔公式,叫着闵可夫斯基空间。Minkowski空间跟欧几里得空间有个明显的区别,那就是中间有一项是负的。 让我们看一个简单的例子。假设在 t_1 时间从 x_1 位置发出一束光,这束光在 t_2 到达 x_2 ,那么我们算出 s^2 =c^2(t_2 - t_1)^2 -(x_2-x_1)^2 , 但是光是以光速运行,因此上面右边两项相等, s^2=0 。 因为光速的不变性,另一个运动的观察者得出光从起点到终点的间隔也是0。 下面让我们再看一个例子,假设一个教练在测运动员短跑,开始教练与运动员是在同一位置、坐标,设为0,两人秒表时间都对准为0,运动员以速度v,向前冲去。从运动员自己看,他没有动,而是大地向后动,但时间流逝了 t_y 。以运动员自身为参照,因为其运动距离为0,其从起点到终点的间隔很容易计算, s^2 = c ^2{t_y}^2 。 在教练看来,运动员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为 t_j , 空间距离为 v t_j ,因此教练计算运动员的间隔为 s^2 =c^2{t_j}^2 -(vt_j)^2 。 如上所说,不同的观察者观测两个事件的间隔是相同的,因此, c ^2{t_y}^2 = c^2{t_j}^2 -(vt_j)^2 = (c^2 - v^2) {t_j}^2 。通过简单的初一代数,我们得出 t_y = \sqrt{1-v^2/c^2} t_j 。 换言之,在运动员看来,他经历的时间 t_y 比教练经历的时间 t_j 少,也就是运动员比教练年轻,这叫做钟慢效应。 可见生命在于运动,也是有道理的。但 由于运动员速度只有10米每秒左右,而光速为每秒3亿米,这个时间差别只有千万亿分之一的量级,远远超过了运动员与教练所用秒表能够测量的精度。 从运动员角度看,运动员飞跑时看到地面以速度v往后退,但他从起点到终点经历的时间是 t_y ,因此在他跑动时观测到的起点与终点之间的距离是 vt_y = \sqrt{1-v^2/c^2} v t_j ,这比教练看到的距离 v t_j 短。换言之,运动者测出的距离相对于静止者测出的距离缩短了。 由间隔公式可以推导出不同观察者之间的坐标与时间的转换公式,史称洛伦茨变换。但这个细节我们就不深究了。总之,我们获得一个新概念,那就是计算距离时要把时间与空间放在一起考虑,而不是把两者分开。我们平时所说的空间距离实际上是在同一时间两点的间隔。 ---今天先写到这
个人分类: 科普|12704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广义相对论中学入门 (1) --- 距离
热度 2 岳东晓 2014-6-7 11:55
我在前面提到,整个现代物理学是基于两个基本原理 (1)作用量原理;(2)规范不变原理。在经典物理中,作用量原理是说系统的变化总是使作用量为极值 (但量子物理里不再是如此,但这是后话)。而规范不变原理我在之前曾经提到过,但其数学化的介绍需要更多的知识,而且在经典物理中较少用到,暂且就不深究了。 什么叫经典物理呢? 一般来说,所有非量子化的物理统称为经典物理。牛顿力学、电磁理论、广义相对论都是经典物理。称为经典物理并不见得已经过时。在分析宏观现象时,经典物理仍然相当有用。但是在学习经典物理时应该明白其适用范围。 经典物理无法推导出量子理论---尽管在量子力学发展的过程中经典物理(特别是分析力学)提供了很大的启示。而 量子物理能够推导出经典物理,可以说经典物理是量子物理的特殊情况。 比如说,为什么宏观系统运动总是使作用量最小? 经典物理中这只是一个公理,好像客观世界有第六感觉,能预知哪条路径作用量最小。但是从量子力学的角度,作用量最小是一个定理,是推导出来的。经典物理是作用量大大超过普朗克常数的情况。 一般讲广义相对论都先学一大堆数学,然后进行一大堆计算,这样往往让人知难而退。而那些科普性的东西又往往是乱打比方,引喻失义,更令人误入歧途。甚至造就很多民科,自以为学懂了物理。 我这里来个单刀直入,争取半个小时让所有文学青年消除对广义相对论的神秘感,而对科学感兴趣的则可以自行学习更细节的内容。 初中几何我们都学了的。那叫着欧几里得几何。其中有一条基本原理: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其实,我们如果仔细想想,会立刻发现一个问题,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好,那什么是直线? 你可能说,两点之间拉根绳子,那就是直线了。但这显然不是一个数学定义,而是木匠的定义。 那我们能否试着把这个“ 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倒 过来试试: 两点之间距离最短的是直线(段)。 初看起来这很妙,我们总算是把直线的含义给定下来了。可是稍微一拍脑袋,发现一个大问题,“ 两点之间距离最短的是直线”。 距离又是什么? 你可能说,用直尺去量一下,就知道距离了。问题在于,所谓直尺,当然是指边是直线的尺子。这样一来,上面的句子变成“两点之间用直线边的尺量出长度最短的线是直线”。显然,我们开始兜圈子了。 大家都知道勾股定理(西方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假设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边长度分别为 x与y ,则斜边长度d的公式为 d^2 = x^2 + y^2 所谓“勾三股斯弦五”,就是说如果x=3, y=4,则d=5。你如果先往东走3米,再往北走4米,则你离开起点的直线距离是 \sqrt{3^2+4^2}=5 米,所以这个勾股定理也是个距离公式。 从欧几里得开始2000年,人们主要用做构造性(做辅助线)的方法解决几何问题。到17世纪初,笛卡尔引入坐标的概念,使用上述距离公式来解几何问题,结果几何全成了代数运算,一下子变得简单多了,而且很多构造性方法很难解决的问题都毫无困难。这叫做解析几何,中学也学过的。 笛卡尔给我们的启示是,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决定了几何。上面的勾股定理式的距离公式就包含了整个欧几里得几何。但欧几里得几何不是唯一可能的几何(注1)。 广义相对论用文字描述就是两句话 1)物质决定了空间的几何(也就是距离公式); 2)自由物体总是走距离最小的路径。 我们先看第一句是什么意思。它所对应的是一个方程,这个方程右边是物质的分布(及其变化),左边则是与空间几何素质相关的一系列量。解这个方程就可以得到空间的距离公式。用数学的语言来说,我们通过爱因斯坦方程得出度规(metric). 而第二句就似乎很简单了,一旦我们知道了怎么计算距离,剩下就是依照物体走最短路径的原理,来算出其运动路径。这种问题,我们之前提到过: 欧拉-拉格朗日方程 是通用解决方法。 对于要学习广义相对论的人来说,通过爱因斯坦方程算出度规是个很难的事情,因为方程很复杂。但是值得庆幸的是,正因为其复杂性,我们只知道几种特殊情况的解,更多的是根据这些解(也就是度规)来研究相关的物理问题。比如说,球形天体外空间的度规已经解出来了。你用这个度规就可以研究太阳系行星轨道或者黑洞了。宇宙的度规也有一个解,用这个就可以考察宇宙大爆炸了。所以,要涉猎广义相对论,并不一定要学会怎么解它的方程,你完全可以直接跳到后面的一步。 举例说明,根据爱因斯坦方程,前人已经得出在太阳周围怎么计算距离,而要算出水星或者的轨道,那就是运用这个距离公式与距离最短原理了。 下一集,我们具体讲讲度规 (metric),并教大家用中学数学进行狭义相对论计算。 注1:并不是所有的几何都必须有距离概念,但是广义相对论的几何是一种包含距离概念的几何。 ---未完待续
个人分类: 科普|746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科学的贫困与出路
热度 2 稻草 2014-6-7 11:08
科学的贫困与出路 二十世纪有一个伟大的开端,那就是1905年爱因斯坦以其划时代的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宣告了相对论的创立。或许可以说。这以后再没有任何著作智慧上能与媲美。时间已进入了二十世纪最末的十年。然而,难道历史在二十世纪结束之前,不该对人类自发迹以来探索自然所付出的艰辛有一个概括性的总结?二十世纪难道不值得有一个同样辉煌的结尾,从而以一种新的姿态来迎接新的世纪?   对新科学的追求历史地落在了进入九十年代的所有探索者身上,对于一般的探索者来说,他们认为虽然无法贸然假定新世纪的文化将是怎样的,但断然可以肯定本世纪最后十年的新发展对于未来必定是极重要的甚至是关键的。如果无视这一点,而认为以前各个世纪和年代对开辟未来文化已有了足够的传统,那么我们就会因为对未来和历史的不负责任而产生不可饶恕的错误。任何的自满和松懈都是不能容许的,因为人类假若能在二十世纪结束之前就完成建立新文化体系的使命,就不要留待二十一世纪。而一部分对传统有着足够的了解的人们已深切地感到。一方面科学已呈现出全面贫困的景象,另一方面旧科学在方法论上已经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许多人甚至指望新科学伸手可捉。这种感受使得他们在建立一种全新的统一理论方面发奋向前。本文亦试图通过对历史的分析,对建立这种新体系提出一孔之见,以便抛砖引玉,在促进科学发展方面聊尽绵薄之力。 (一)   今天我们称之谓科学的历史,我以为实质上只经历了三个阶段,这就是牛顿以前的古代阶段,从牛顿到爱因斯坦的古典阶段,和爱因斯坦以后的阶段。因为在这三个阶段中,科学的认识论基础不同。   我们知道,科学并不等于事实,而是人们对事实的看法所形成的理论体系。比如今天很多事实就不能包涵在已有的科学中,象中国的气功;而一些未知的事实却有着科学的理论,如大爆炸宇宙论。所以把某些科学事实的发现作为划分科学阶段的标准是不科学的,因为所有的事实都存在着怎样进行科学解释的问题。热质说曾经是科学,后来本杰明.汤普森得出热不是物质而是来自运动的结论。这也是科学。当然,今天我们已经知道得更多了,譬如热与功、热与能甚至热与质量之间都存在着普遍的联系。尽管如此,热却仍然还是“热”。当然,能够作为整个科学发展的认识论基础的科学发现决不象重新看待一件具体科学事实那样简单。它应该是一种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的整体认识的观念体系。这样的体系在科学史上是从牛顿开始建立的。牛顿在他的体系中提出了绝对时间、绝对空间、绝对运动、万有引力等假说,并且把整个体系建立在这些假说之上。这些假说就是牛顿体系的认识论基础。正是这个基础,成为了其后二百多年天文学和宇宙学的指南。1900年,大物理学家凯尔文在世界物理学大会上宣称,牛顿力学和麦克斯韦的电磁方程已经把物理学中一切问题都解决了。凯尔文没有想到,正是因为牛顿体系在各个领域达到了顶点,其危机也已出现。这是一场基础的危机,因为在牛顿体系内部无法解决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迈克尔逊与莫雷关于光速实验与古典说法之间的冲突;二是对黑体辐射现象的解释不尽如意。这一危机的结果是爱因斯坦于1905年创立了一个新的认识论基础:相对时空论,从而开辟了科学史上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新阶段。 在牛顿以前,科学的发展则更多地受到毕达哥拉斯主义的影响。所有的科学事实被赋予了神秘主义的解释,比如完美性、神性和先验性等等。亚里士多德相信三是最完美的数,因为物体是三维的。毕达哥拉斯是和声学的鼻祖,但他关于和声和音阶的思辩是不受对实验深入探索的约束的。七个行星是七弦竖琴的七根弦,它给我们一种美丽的“天体和谐”。这种思想在毕达哥拉斯不是作为诗歌,而是作为物理哲学提出来的。认为大地和天体都是球形的,也是毕达哥拉斯派在“球体和谐”的学说中体现的,这种观点直到开普勒才结束。比开普勒稍前的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中还说,地球是球形的,它绕着自己的轴自转,并绕着太阳公转;天体的运动要么是圆周的和匀速的, 要么圆周的和匀速的运动的合成。这种“圆”的观点正是毕达哥拉斯的继续,由此可见,人类发展到今天,真正代表实质性进步的科学里程碑却只有两块,即牛顿和爱因斯坦,如果把泰勒斯作为科学的开端,那么到科学的第一块里程碑,人类整整经历了二十三个世纪,所幸的是从1687年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的出版,到爱因斯坦发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历时却不过218年,但不管怎样,科学的历史至今尚只有两次实质性进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贫困。   上面说的是科学的历史的贫困,而人们感受更深的则是今天的科学在许多领域里表现出来的无能,这可称之为科学的绝对贫困。我们今天的科学无非是研究物质现象和运动现象的,思维现象则一度抛给哲学和神学;即使运动现象,也逻辑地依附于物质现象。人们相信运动必定离不开物质,比如电流的原因是电子,光的原因是光子、引力的原因是引力子等等。然而这种观念天然是正确的吗?这个问题却没有人仔细推敲过。这样说是因为科学事实已完全能够对这种观点提出质疑了。譬如,组成物质的微粒在独立时比在结合着时质量为大,原因是在结合时有质量转化成了结合能,造成了质量亏损。这是现代科学所作的解释。问题是,质量是物质的量度,当质量亏损而转化为能量时,我们怎样理解物质的转换呢?因为必定转换成了另一种存在,这种存在的度规谓之能量。这就是说,有一种与物质平等的存在,它的量为能量,正象物质的量为质量一样。这种存在不是别的,就是运动。可是,我们向来总是避开这一问题,而只说质量转化为了能量,甚至宁愿把能量本身当作一种实在,比如把光子看成是有能量而质量为零的粒子便是这种错误的具体表现。实际上光现象清楚地表明了作为存在的运动的实在性,它以能量为量度,当它遇到物体时,会表现出象物质体运动的动能一样的属性。上面提到的微观粒子结合能的丧失,则应理解为运动形式的存在和转换,这时能量转化成了质量,这些讨论表明:即使以爱因斯坦相对论为基础的科学,在“物质-运动”领域也都还相当幼稚,而迄今为止,人们对思维的认识则更为浅陋,思维科学被单独列出,而摒弃于自然科学之外,似乎思维现象压根儿就不是一种自然现象,但事实是,至少人类自身的存在清楚地表明了思维的实在性。既然如此,科学便没有理由抛弃思维。一种统一的科学理论就应该是能够包涵包括思维现象在内的所有自然现象的大体系。而今天的科学离这个要求实在太远了。 (二)   建立新科学需要我们重新考察我们所处在其中的自然界,重新认知它的本质和弄清楚它与我们之间的关系,这样我们才有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树起科学史上第三块里程碑。问题是,在今天我们是仅具有讨论这种希望的资格呢,还是实际上时机已经成熟,只是我们的工作还存在差距?   当我全面考察了自然现象之后,发现自然现象实际上有三种平行的表现形式,即物质现象、运动现象和思维现象。这样,我们过去的许多观念便必须改变。首先,关于世界是物质的,现在看来就不够全面了。因为当质量转化为能量的时候,实际上物质已转换为运动。换句话说,物质是可灭的。即这样的情形在逻辑上是可能的,宇宙在某个时期没有物质(哪怕是微粒)存在,而仅有运动。象物质的质是材料一样,运动也有质,那就是信息。那么上述表述可换为:宇宙可以不由任何“材料”构成,而处处只充满“信息”。同说“多少质量的材料”一样,我们也可以说“多少能量的信息”这样的术语。事实上,爱因斯坦的质能公式已经说明了这样的可能性,只是人们一直不肯放弃单纯的物质观点罢了。例如,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假若其全部转换为信息,则该信息的能量就为E=mc ^2(c为光速)。把运动当作平行于物质的存在,可以使我们在看待自然现象时,不必勉强用物质的观点来阐释,譬如光,我们就可以直接把它理解为一种信息。一些场如电磁场,实际上也是运动场而非物质场。其次,关于思维的认识发生了飞跃。这就是把思维看成与物质运动平行的自然现象。因为我认识到人从无中生出时,也无非是一种自然运行的产物,即思维是由物质和运动转化来的。思维的客体性的意义当然不仅如此。因为如果按照客体间相互转化的规律,则思维也能转换为物质和运动。这一点当人死亡时尚好理解,因为至少看上去人失去了思维而化作泥土。但若应用于正在思维着的人,则会出现令人惊异的情形。我不妨仿照物质和运动,分别称思维的质和量为意识和意量。则意量转化为质量和能量,意识转换为材料和信息都是可能的。这或可作为中国气功及许多自然之谜的一个注脚。   上面是从物理角度来说明物质、运动和思维的平行地位所表现出来的意义。从哲学上讲,则其意义更为深远。我认识到三者的关系如同水的三态,固态水、液态水和气态水。三态都是水,本质相同。但表现形式各异。同样,物质、运动、思维也不过是同一本质的三种形式,这种本质我称之为全息。换句话说,材料、信息、意识实际上是同一样东西。更通俗地说,当我们看到一个西瓜时,我们联想到它亦如一堆“信息”或“意念”。这样我就把自然统一于全息了。这或许也可称之为一种“宇宙全息统一论”吧。全息这个概念当然是“拿来”的,但我认为甚至许多地方,如“部分包含整体的信息”等性质,都适应于我作为一种实在而定义的“全息”。正如“水”的性质可以独立于固态、液态或气态而研究一样,“全息”的性质也是可以研究的,并且是自然的本质属性。实际上与“全息”相似的范畴在科学史上一直存在,牛顿的“力”就是这样的一个范畴。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第一版的序言里,牛顿说:“我把这部著作叫作哲学的数学原理,因为哲学的全部任务看来就在于从各种运动现象来研究各种自然之力,而后用这些力去论证其他的现象。……我希望能用同样的推理方法从力学原理中推导出自然界的其他许多现象……这些现象都是和某些力相联系着的……正由于我们还不知道这些力是什么,所以直到现在哲学家对自然界的探讨都以失败而告终。但是,我希望本书所奠定的原理将对这种或某些更正确的哲学方法提供一些线索。”这段话同时使我意识到牛顿的“力”本是一个哲学范畴,而并非一种“力场”,所以“引力子”的假说是没有充分的根据的。我们可以理解力在数量上是动量对时间的导数,但却无法推出力是某种客观实在。同样,爱因斯坦的弯曲的引力场便也失去了基础。而我,则当然希望“全息”能在哲学意义上取代牛顿的“力”。果如此,则科学的飞跃将至矣。当然,我们需要严格的逻辑论证和数学分析。   物质、运动、思维的平行地位在哲学上的第二层意义,是使我发现了科学进步的奥秘,即为什么时空观念对科学发展具有特殊的影响。我发现了下面的关系:   物质……………………………………空间        思维 ………… 心理   运动……………………………………时间   (自然现象与观念模式对应图)   上图表明空间是关于物质的观念,时间是关于运动的观点,而心理是关于思维的观念。当我们建立科学的理论时,常常误将空间、时间和心理的观念体系当成了客观体系。这种现象,我称之为“在认识中遗失对象”。这种现象使得我们的科学理论总是建立在一种“虚假的”认识论基础之上,而所谓科学的进步,无非就是这种“虚假的基础”的更新改造。这或许又能给寻找科学出路的人们提供一点启示吧。 (王习加,原载《科学与管理》1990年第4期)
个人分类: 科学革命|3101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相对论批判
热度 1 稻草 2014-6-3 10:55
个人分类: 科学革命|4299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几个爱因斯坦相对论问题的统一解
热度 6 稻草 2014-6-1 08:30
个人分类: 科学革命|4851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享 苹果为什么落地?
热度 10 稻草 2014-5-31 12:16
苹果为什么落地 大凡人们都以为牛顿已经解决了“苹果为什么落地”的问题。其实错了,不仅牛顿没有完全解决这个问题,人类也许永远也不可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任何物理学基础理论又都要对“苹果为什么落地”作出自己的回答,经典力学如此,相对论如此,统一论也是如此。 一、牛顿的苹果 牛顿当初是怎样从苹果落地得到启示而建立经典物理学理论的呢?这件事说来并不简单。在这里必须提到两个人物,一个是开普勒,一个是伽利略。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从而制定了天体的运动规则。伽利略发现了加速度,并将“力”界定为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从而制定了地上的运动规则。牛顿发现了什么呢?他发现苹果落地与行星之间的运动是同样的道理,都是万有引力的作用,而所谓的万有引力,其实是物体的一种质量效应。这样就有了经典物理学。但是,物体之间为什么会产生万有引力呢?牛顿不知道。牛顿时代的物理学家们讨论的是:两个相距甚远的物体之间的力是靠什么来传递的?以太论由此而产生:以太就是为传递力而设置的。我们知道,以太论已随着相对论的问世而被物理学家们所抛弃。 在相对论中,引力被当成一种场。引力场理论解决了苹果落地的问题吗?也没有完全解决。因为力和场都是一种数学模型,而并不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存在。说物体之间的相互运动是由于引力的作用,或者说是由于场的作用,都没有揭示问题的本质。那么相对论的进步究竟表现在哪里呢?说到相对论,又要提到两个人,一个是麦克斯韦,他建立了电磁场方程;一个是亥姆霍茨,他发现了能量守恒定律。而爱因斯坦也就是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包括两个方面统一的理论,一是质量与能量的统一,二是像电磁场一样建立一种引力场。虽然这两种统一都不彻底,但爱因斯坦仍然如愿地将科学再次向前推进了一步。 二、伽利略悖论 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产生运动的原因,所以重的物体的自由落体速度比轻的物体快。伽利略发现了亚里士多德理论的一个悖论,即假设将一个轻的物体与一个重的物体绑在一起,那么它的自由落体速度比其中重的那个物体快还是慢呢?由于两个物体绑到一块后比其中重的物体更重,按理应该下落得更快,但两个物体绑在一起,重的物体被轻的物体拖累,又应该变慢,这样就出现了两难局面。伽利略由此发现了加速度并提出了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的观点。在经典理论中,这种对力的界定是完全够用的。但是从逻辑上说,却有一点点纰漏。因为按照伽利略的发现,我们只能得出“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是力”这样的结论,而不应该倒过来说“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因为力除了能使物体产生加速度,还有其他作用。我们知道,加速度的概念是对于机械运动而言的,但物理学讨论的运动远不止机械运动。 “力”的范畴应该如何发展呢?这要从物理学的两个本质范畴——物质和运动说起。在经典力学建立之前,我们对物质和运动的量都没有科学的认识。在万有引力理论出现之后,我们才弄清楚质量与重量的区别。但是对运动的量的科学认识却不是经典力学的逻辑结论。在牛顿理论中,衡量运动的量是动量。这得益于笛卡尔的运动量(即动量)守恒思想。但笛卡尔提出动量守恒思想后不久,莱布尼兹就对其提出了挑战。他引入的是“活力”(Visviva)概念。“活力”指的是物体的质量与它的速度的平方之积(相当于动能,其值为动能的两倍),是一个标量;而动量是一个矢量。莱布尼兹认为,“活力”才是“力”的真正量度。可惜的是,莱布尼兹的“力”的观念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与当时数学家达朗贝尔的调解有关,达朗贝尔指出,“笛—莱”之争的实质只是个术语问题,因为“动量”是力对时间的积分,而“活力”是力对空间线度的积分。这种调解在当时的物理学视野里是正确的,因为对于机械运动而言,动量与能量具有充分的一致性。与此相应的哲学观点就认为,物质就是存在,运动是存在的属性。 但是,在物理学上,我们现在对于“存在”已经有这样一些认识:1、有一种以质量形式表现的存在,还有一种以能量形式表现的存在; 2、质量是物质的量,能量是运动的量;3、质量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所以这两种量是平行的。这几点认识使我们清楚地看到一个与上述哲学范畴并不一致的物理范畴体系。这就是,物质和运动是并行的两种物理存在,其中物质是以质量形式表现的存在,运动是以能量形式表现的存在。这就是统一论的观点。当运动从物质属性的地位上升到与物质平行的存在的地位以后,物理学的许多观念便都要改变了。 三、对力的再认识 让我们来看公式f=ma。从定性上说,a实际上是指速度v的变化,而速度v的变化实际上是动能的变化。我们知道,力又可以写成f=dE/ds。其实,这一公式才揭示了力的本质:力实际上是用空间量衡量能量变化的物理量。这是统一论对空间维上的力的本质界定。为什么要将力由“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改为从能量的变化来界定呢?因为能量是个存在量,像质量一样;而加速度只是个性状量。这个道理就像为什么要将运动的量界定为能量而不是动量一样。 f=dE/ds揭示了存在体在空间维上的力的本质。但正如爱因斯坦所指出的,时空是不可分割的物理载体。统一论认为,存在体的运动不光体现在空间维上,还体现在时间维上。那么,存在体在时间维上的力是如何体现的呢?从时空量子化的物理实践中,我们看到,由于质量与能量可以相互转换,故时间和空间也可以相互转化。这就是说,存在一种“时空当量”,可以将时间量转换为空间量。而存在体的运动引起的时间位移则可用dt表示,这样,存在体在时间维上的力就可描述为f=dE/dt。其中dt由相对论的钟慢效应公式来决定。 统一论接着考察了“场”这一物理范畴,发现“场”的客观基础也是能量。宇宙中任何存在体都是由某些对应的能量体系支撑的,这些能量体系的结构就是所谓的场。由此可见,“力”和“场”都是描述“能”的物理范畴。“力”是描述能量变化的,“场”是描述能量体系结构的。 四、平方反比之谜 为什么万有引力遵循平方反比定律?牛顿说,根据开普勒三定律,行星之间的吸力遵循平方反比定律,而天上与地下的引力作用遵循同一规律。无独有偶,库仑定律表明,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也遵循平方反比定律。这仅仅是巧合吗?为什么对天体运动数据的记录,对地球上物体之间的作用和电荷之间作用的实验都支持平方反比定律?这是一个令人困扰的科学之谜。 这一科学之谜在统一论中被破解,而且相当简单: 既然“场”是能量体系的结构,建立“场”的理想模型就要从描述这种结构入手。统一论引入的是“场级”的概念。一个存在体的能量支撑体系(即场)的结构,可以用该场对周围其他场发生作用的能力来表征,这种能力就是所谓的“场级”。 考察一静止状态的存在体的联结场,其对周围其他场发生作用的能力即场级Er应当与该存在体的存在量(如质量、能量)Z成正比(存在量越大作用越大),与距离r成反比(距离越远作用越小),用数学式表示为:Er~Z/r。而两个存在体Z1和Z2的联结场之间相互作用力f的大小,用两者分别在对方位置的场级的积表征,即:f~Z1 Z2/ r^2 。这正是万有引力公式和库仑定律公式的形式,也是存在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普适公式。这一公式使平方反比之谜大白于天下。 五、爱因斯坦情结 爱因斯坦的统一场情结是众所周知的史实。统一论建立的统一场理想模型也解开了这一情结。 前面讨论的是存在体静止时的场模型。考虑存在体Z运动时,则其联结场结构由于运动而被破坏,从而产生一附属场,附属场的结构又由于运动而被破坏,从而产生第二附属场……以至无穷。这样就会产生一无穷层次的场结构,这就是场的理想模型,即统一场。由于统一场是一无穷层次结构,所以统一场的理想模型是不可解的,但是我们可以只考虑联结场或第一附属场,从而求出其近似解。根据场级的概念,附属场的场级与存在量Z成正比,与运动速度v在联结场或前一级附属场作用方向的分量vcosθ成正比,与距离r成反比。即:Er~Zvcosθ/r。若以一级附属场为例,则两个存在体Z1和Z2的一级附属场之间相互作用力f的大小,可用两者分别在对方位置的场级的积表征,即:f~Z1 cosθ1Z2cosθ2/ r^2 。而这正是磁场力公式的形式。我们知道运动的电场产生磁场,真可谓不谋而合。 事实上,在电磁场理论中,所谓电场强度E和磁场强度B就是起场级概念作用的范畴,其值分别为单位距离的电场场级和磁场场级:E=q / r^2 ~Er/r和B=qvcosθ/ r^2 ~Er/r。而将统一场理论运用于引力场时,用一级附属场近似就可解决“光线偏折”和“水星近日点进动”等问题,求出的结果与相对论一致,说明广义相对论相当于引力统一场的一级近似。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统一场理想模型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科学探索是无止境的。苹果为什么落地?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不断将科学推向前进。
个人分类: 科学革命|4343 次阅读|12 个评论
分享 科普:作用量原理与欧拉-拉格朗日方程简洁推导
热度 2 岳东晓 2014-5-9 05:43
MathJax.Hub.Config({ TeX: { equationNumbers: {autoNumber: "AMS"} } }); 如果有人问你宇宙间最基本的规律是什么? 你如果回答,就两条:(1)作用量原理;(2)规范不变原理,听者会感到相当满意,就两条原理囊括了宇宙所有规律,简洁、优美。 我在前面提到过费马原理: 光总是走时间最短的路径。由此, 我们简单地推导出了折射定理 。光走时间最短的路径,那么其他物体或者系统又有什么规律呢? 令人惊奇的是,所有其他的物理规律,从牛顿力学,到电磁理论到广义相对论,到量子场论,都是基于作用量原理。整个经典物理的基本原理就是作用量最小。 要说明什么是作用量,先得引入一个称为拉格朗日量的东西。拉格朗日量是物体的坐标q,与q随时间变化速度 \dot{q} 的函数,我们用 L(q, \dot{q}) 表示。在牛顿力学中L等于系统的动能减去势能 L = T-V。以一个自由落体为例, L = \frac{1}{2} m v^2 - mgy ,其中y是物体的高度,而v是速度。 作用量则等于拉格朗日量乘以时间。当然,由于拉格朗日量是变化的,所以你得把时间切割成小段,计算小段时间的作用量,然后加起来。这叫做积分。 最小作用量原理是:一个系统从起始状态到最终状态所经历的过程作用量最小。举个例子,你向上扔个皮球,理论上皮球可以在空中盘旋一阵再掉下来,但如果你计算这个情况的作用量,会发现它不是最小。 一旦你写出一个系统的拉格朗日量,整个系统的运动方程就成为一个单纯的计算问题了。相关的方程叫做欧拉-拉格朗日方程。相关的数学称为变分法。相关的推导直观上非常不好理解---系统怎么会像有第六感觉似自己选择让作用量最小呢?这个问题要用量子理论中的路径积分才能解释。 不过这里,我们至少可以把数学搞简单一点。我们按照前面从时间最短退出折射定理的方法,简单推出 欧拉-拉格朗日方程。 假设系统的拉格朗日量为 L (q, \dot{q}) 。我们在其 最优路线中随意取时间间隔为 \Delta{t} 的三点 A,B,C,其坐标分别为 q_A, q_B, q_C 。那么,从A到B, \dot{q}_{AB} = \frac{q_B- q_A}{\Delta{t}} ; 从B到C, \dot{q}_{BC} = \frac{q_C- q_B}{\Delta{t}} ; 为简化符号,令 q_{AB} = \frac{q_A+q_B}{2}, q_{BC} = \frac{q_B+q_C}{2}, 。因此,从A到B到C这段的作用量是 \begin{equation} \begin{split} A = L(\frac{q_A+q_B}{2}, \frac{q_B-q_A}{\Delta{t}}) \Delta{t} + L(\frac{q_C+q_B}{2}, \frac{q_C-q_B}{\Delta{t}}) \Delta{t}\\ = \Delta{t}\left \end{split} \end{equation} . 如果我们将中间点B的坐标做一个微小的变化到 q_B +\delta ,新的作用量是 \begin{equation} \begin{split} A^\prime = L(\frac{q_A+q_B+\delta}{2}, \frac{q_B+\delta-q_A}{\Delta{t}}) \Delta{t} + L(\frac{q_C+q_B+\delta}{2}, \frac{q_C-q_B-\delta}{\Delta{t}}) \Delta{t} \\ = \Delta{t} \left \end{split} \end{equation} 由于A-B-C是作用量最小的路径,中间点做微小变化时, 作用量应该不变, A^\prime -A \approx 0 。 \begin{equation} \begin{split} \frac{A^\prime -A}{\Delta{t}} = L(q_{AB}+\delta/2, \dot{q}_{AB} + \frac{\delta}{\Delta{t}}) + L(q_{BC}+\delta/2, \dot{q}_{BC} - \frac{\delta}{\Delta{t}}) - \left \\ = L(q_{AB}+\delta/2, \dot{q}_{AB} + \frac{\delta}{\Delta{t}}) - L(q_{AB}+\delta/2, \dot{q}_{AB} ) + L(q_{AB}+\delta/2, \dot{q}_{AB} ) \\ \quad + L(q_{BC}+\delta/2, \dot{q}_{BC} - \frac{\delta}{\Delta{t}}) - L(q_{BC}+\delta/2, \dot{q}_{BC}) + L(q_{BC}+\delta/2, \dot{q}_{BC}) \\ \quad -L(q_{AB}, \dot{q}_{AB}) -L(q_{BC}, \dot{q}_{BC}) \\ = \frac{\partial{L}}{\partial{\dot{q}}}|_{AB} \frac{\delta}{\Delta{t}} + \frac{\partial{L}}{\partial{q}}|_{AB} \frac{\delta}{2}-\frac{\partial{L}}{\partial{\dot{q}}}|_{BC} \frac{\delta}{\Delta{t}} + \frac{\partial{L}}{\partial{q}}|_{BC} \frac{\delta}{2} \\ =-\left \delta \end{split} \end{equation} 上面的方括号中的第一项就是 \frac{d}{dt}\frac{\partial{L}}{\partial{\dot{q}}} ,对于稳定路径,作用量变化为0, 因此, \begin{equation}\frac{d}{dt}\frac{\partial{L}}{\partial{\dot{q}}}-\frac{\partial{L}}{\partial{q}}=0\end{equation} 或者, \begin{equation}\frac{\partial{L}}{\partial{q}}=\frac{d}{dt}\frac{\partial{L}}{\partial{\dot{q}}}\end{equation} 。 在纸上写比较清楚。在屏幕上敲,眼睛看花了,先喘口气。
个人分类: 科普|1183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金圣叹斧评珍珠晚春晚节目
admin1 2014-2-2 15:30
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新文明之新科学理论,统一论100问
热度 4 稻草 2013-12-15 12:36
1、什么是统一论? 简单地说,统一论是一种包容一切的大统一科学理论体系。统一论所揭示的是宇宙的普遍真理,它可以运用于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科学理论。统一论是关于宇宙的一个公理化科学体系,其中的结论都以定理形式表述。 2、宇宙是由大爆炸产生的吗? 不是!统一论认为,宇宙是本来就有的,所谓大爆炸只是科学家们对宇宙现象的一种无奈的解释,而运用统一论,则可以对支持大爆炸的所有宇宙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比如天体之间相互退行只是因为不同的黑洞体系之间是一种相互排斥的作用。 3、统一论是对现有科学理论的否定吗? 不是!研究表明,统一论包含了经典理论、量子理论和相对论,同时澄清了现有理论中的一些错误观念。经典理论相当于统一论中空间力学的近似理论,相对论相当于统一论中“空间—时间”力学的近似理论,而量子力学则是统一论中属于统计性理论的分支。如对广义相对论三个验证的证明表明,广义相对论相当于引力统一场理论的一级近似模型。 4、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属性吗? 不是!研究表明,运动是和物质平行的存在形式。因为反映物质本质的量——质量与反映运动本质的量——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而两个可以互相转化的东西相互间是不能作为对方的本质的,比如水的气态和液态可以相互转化,就绝不能说液态是气态的本质。把运动作为物质的属性从机械运动的角度看是对的,但从科学的角度看则是片面的。 5、宇宙统一于物质吗? 不是!宇宙统一于物质的观点是经典科学的观点。实际上自从相对论揭示出质量与能量的统一后,物质统一的观点就已经遇到了挑战。统一论揭示,宇宙中存在三种客体,它们分别以质量、能量、意量形式表现。其中意量是能量的一种极限形式。三种客体可以相互转化,因而是统一的。它们的统一本质被命名为全息,因为全息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为对宇宙中一切存在的总称。因此宇宙不是统一于物质,而是统一于全息。 6、什么是意量? 意量是与质量、能量平行的存在形式,是宇宙连续统的一个逻辑结果。因为根据宇宙连续统的要求,宇宙中的一切存在都能相互转化,但对能量体系进行量子化时,发现存在一种最大的能量量子,这种能量量子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得不到体现,是一种超时空的存在形式,但却具有与外界联结的能力,这种存在形式就是意量。 7、什么是观念量? 在统一论中,空间量、时间量和心理量统称为观念量。因为统一论表明,空间、时间和心理分别为对应于物质、运动、思维的观念映象,在科学理论中,为了反映宇宙的秩序,空间、时间和心理模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经典理论的绝对时空和相对论的相对时空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时空模型。所谓观念的全息统一指的是空间量、时间量和心理量可以相互转换。所以统一论的空间模型是一种涵盖经典理论的欧氏空间和相对论的明可夫斯基空间的“空间—时间—心理”连续统,因而统一论中的运动方程将建立在“空间—时间—心理”三维坐标系中。 8、什么是最小存在量和最小观念量? 由于宇宙具有量子性,因而宇宙中的任何存在形式都具有最小量。也就是说,质量、能量、意量都有最小值。我们知道,能量的最小值为普朗克常数h,而根据统一性原理,这一最小值应对应于质量和意量的最小值,这个存在量的最小单位在统一论中叫做“1加勋”;同理,空间、时间、心理量等观念量也具有最小值,这个观念量的最小单位在统一论中叫做“1伏羲”。 9、什么是粒子、量子和意子? 由于宇宙具有量子性,所以宇宙中的各种存在形式都是由一些极小的单位组合而成,这些极小的单位是最小存在量的整数倍,它们组成了宇宙中的微观世界。这些极小单位的质量形式就叫粒子,能量形式就叫量子,意量形式就叫意子。 10、什么是黑洞? 在经典理论和相对论中,黑洞都是数学模型上的奇点。而统一论则给出了黑洞的明确的物理模型。它是宇宙结构中不可缺少的成份。它的组成成份既不是质量,也不是能量,而是统一论所发现的一种新的存在形式——意量。黑洞是一个巨大的意量体,由于它具有巨大的与外界联结的能力,所以它是由许多恒星体系组成的宇宙系统的中心,而宇宙就是由无数个黑洞体系构成。 11、什么是思维? 统一论中所指的思维是意量的本质,是一种同物质、运动一样的客观存在(或称客观实在)。它是人类产生思维现象的关键因子,也是宇宙中诸多不解之谜(如黑洞)的真正原因。 12、物质、运动、思维的质的表现是什么? 物质的质是材料,即任何物质必是具有质量的一定的材料;运动的质是信息,即任何运动都是具有能量的一定的信息;思维的质是意识,即任何思维都是具有意量的一定的意识。用意识来命名思维的质,是考虑到意量是一种超时空的存在,因而人们只能意识到它的存在。 13、什么是全息? 统一论中的全息指的是存在的本质。全息有三种表现形式,这就是质量、能量和意量。以质量形式表现的全息是物质,它以材料形式存在;以能量形式表现的全息是运动,它以信息形式存在;以意量形式表现的全息是思维,它以意识形式存在。所谓宇宙的全息统一,指的是三种存在形式可以相互转化。 14、什么是全息外化律? 简单地说,全息外化律指的是全息以物质、运动、思维三种形式存在,而表现为各种物质现象、运动现象和思维现象。全息外化律的完整表述为:第一,全息以客观实在形式形成客体现象;第二,客体现象又以客观实在形式统一于全息。这一规律又可叫做客观世界的辨正律(不是辩证律)。 15、什么是宇宙连续统? 数学中的连续统是指**中的元素不能一一列出的那类无穷大**,它可以由可列无穷大**通过幂集运算得到,比如实数系统就是一个连续统,而自然数系统则是一个可列无穷大系统。统一论发现,连续统模型正是宇宙系统的数学模型,它揭示了宇宙的一个极大的奥秘,即宇宙是一个量子性与连续性的统一体。 16、什么是统一论三原理? 指统一性原理、连续性原理和完备性原理,又称全息宇宙三原理,是对现有科学原理的全面概括和总结。在统一论中,这三条原理是作为公理提出的。 17、什么是统一性原理? 统一性原理:物质、运动、思维可以相互转化,三者具有相同的本质全息。换言之,物质、运动和思维统一于全息。统一性原理表明宇宙中的一切存在具有统一的本质,这一原理是对相对性原理的继承和发展。 18、什么是连续性原理? 连续性原理: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是量子性与连续性的统一,其质量、能量、意量三个子系统及其转换构成宇宙连续统。连续性原理表明宇宙是个量子性与连续性的统一体,这是对量子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19、什么是完备性原理? 完备性原理:宇宙的整体完备是任何宇宙系统变化和运行的根本依据。完备性原理表明局部宇宙系统的运行必须受到宇宙整体运行的约束,这是对经典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20、力、场、能三者的区别是什么? 直观地说,比如我们说到引力时,会很自然地想到引力场,而引力场是具有能量的,这就是所谓引力场能。但是,这三者究竟是什么关系呢?其实,在这三者中,只有一个东西是本体性的存在,那就是引力场能,而引力场和引力都是用来描述能量变化的物理范畴。统一论表明,所谓场实际上是支撑各种宇宙体系的能量体系的结构,随着宇宙体系的变化,场也会发生变化。场本身不是能量,只有当多个场相交时才具有能量。而力则是通过空间量、时间量或者心理量的变化来反映能量变化的一个物理量。 21、光速是绝对速度吗? 是!根据统一论理论,光不再作为一种粒子,而是一种量子,其本质是运动而不是物质。这种运动不是物体的运动,而是一种纯粹运动。而纯粹运动是一切运动产生的原因。因此,纯粹运动速度是宇宙中的绝对速度。光速作为一种纯粹运动速度,当然是绝对速度。不仅光速,所有的纯粹运动形式的速度都是绝对速度,如各种场能的传播速度。 22、“钟慢效应”的本质是什么? “钟慢效应”是相对论的一个重要结论。按照相对论的解释,这是因为物体的运动使时间变慢了。其实并非如此。根据统一论力学模型,同样可以得出一个时间变化的公式,与“钟慢效应”公式完全相同,即t=t 。但它是表示一个存在体运动时在时间维上发生了(t -t)的“位移”,与存在体在空间维上的位移是对应的。不仅如此,统一论发现,存在体运动时还会在心理维上发生“位移”。在统一论中,“钟慢效应”被表述为“时间位移定理”。 23、E=mc的平方,是正确的吗? 与“钟慢效应”公式一样,相对论中的质能转换公式是正确的。这一公式在统一论力学体系中可以很容易地推导出来。但是,相对论哲学中以此为根据将能量作为物质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却是错误的,因为它取消了运动作为存在本体的地位,因而也使相对论在逻辑上陷入了困境。比如它设计了一种所谓相对论质量,这个质量是随运动的改变而改变的;同时,在相对论中,空间也会因为运动而发生收缩,时空会因为引力作用而被扭曲等。这些解释使相对论陷入了逻辑怪圈之中。而在统一论中,这些费解的模型不复存在,一切运算都可以象经典理论一样进行。 24、什么是联结场? 与某存在体的存在相应的能量体系的结构叫做该存在体的联结场。存在体的联结场是由存在体的存在性决定的。任何存在体的存在都会影响其周围的能量体系的结构,从而产生一相应的联结场。 25、什么是联结场的场级? 一个存在体的联结场对其他联结场发生作用的能力称为该场的场级。设存在体A的存在量为Z,则A对外界发生作用的能力即场级Er与Z成正比,与距离r成反比。即:Er~Z/r。联结能力Er在任意以S为中心的球面上是相等的。场级是统一论中极重要的概念,就象伽利略所发现的加速度为经典力学的建立扫除了最后一道屏障一样,场级概念也使得统一场论从梦想变成了现实。 26、联结场之间是怎样发生作用的? 两个存在体Z 与Z 的联结场之间相互作用力F的大小,与两者分别在对方位置的联结场的场级成正比。即:F~ErEr′~Z Z /r ,作用力的方向在两者的连线上。万有引力定律和库仑定律都是联结场之间作用的特例。因联结场是空间能量的一种结构变化,故两联结场之间作用力F的方向(相吸或相斥),是由各存在体的联结结构决定的,结构上相互需求则相吸,否则相斥。 27、什么是场能? 两个以上存在体在场力作用下作功的能力叫做场能。力是一种相互作用,因而场能的大小是由两个以上的存在体共同决定的。所以对单个的存在体,我们用场级来表示其对外界影响的结构。而场能可理解为两个以上场的交。对于任一存在体,其总场能可看成与整个宇宙作用时作功能力的大小,是个无穷大量。 28、什么是附属场? 存在体的联结场因存在体的运动而产生场结构的变化所形成的新的场,叫做联结场的附属场。当存在体运动时,附属场的变化会类似地产生新的第二级附属场,第二级附属场的变化产生第三级附属场,以至无穷。如电磁场中的磁场就是典型的一级附属场。 29、什么是附属场的场级? 附属场的场级指的是附属场对同一层次的其他场发生作用的能力。附属场的场级的大小,与存在量Z成正比,与速度V在联结场或前一级附属场作用方向的分量成正比,与距离r成反比。即:Er~ZVcosθ/r ,其中θ为V与联结场或前一级附属场作用方向之间的夹角。由于附属场是由运动产生的,所以其场级在速度方向的变化最大(这时cosθ=1),其传播是以运动着的存在体为中心,依场级的变化而向四周扩展。故一级附属场的作用方向与联结场的作用方向和速度方向均垂直;同理,n级附属场的作用方向与n-1级附属场的作用方向和速度方向均垂直。 30、附属场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两个存在体Z 、Z 的联结场的附属场之间作用力F的大小,由两者分别在对方位置的同级附属场的场级的乘积表征:即F~ErEr′~Z Z V V cosθ cosθ /r ,作用方向与前一级附属场或联结场的作用方向和速度方向所决定的平面垂直。 31、什么是统一场? 任何存在体都有一联结场,当存在体运动时,该场结构的变化产生附属场,附属场的变化又产生新的下一级附属场,从而形成一由联结场和无穷级附属场组成的场体系,这个场体系就是该存在体的统一场。两个存在体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由其统一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即其联结场及附属场之间相互作用的合力的大小。 32、统一论列出了多少基本定理? 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共列出了十二条基本定理,分别为:中心不变定理、存在量守恒定理、存在体结构定理、力本质定理、纯粹运动速度定理、时间位移定理、质能关系定理、联结场场级定理、联结场作用定理、附属场场级定理、附属场作用定理、统一场定理。这些基本定理是在分别讨论某些问题时列出的。实际上,由于统一论是对现有科学的继承与发展,经典理论、相对论和量子理论中与统一论相容的定律都可纳入统一论的定理体系。根据统一论的三大原理和各种定理,还可以不断推出新的定理。 33、什么是中心不变定理? 中心不变定理说的是任何宇宙系统在不受外来联结能破坏的情况下,将保持系统中心坐标不变。这里所说的坐标是统一论的连续统空间中的坐标。这条定理表明在讨论一个具体的宇宙系统时,其中心是最好的参照点。系统中心概念是经典理论中质心概念的发展。 34、什么是存在量守恒定理? 存在量守恒定理说的是任何宇宙系统在不受外来联结能破坏的情况下,将保持存在量总量不变。这条定理包含了现有科学理论中的质量守恒定理、能量守恒定理和质能守恒定理。 35、什么是存在体结构定理? 存在体结构定理说的是任何宇宙系统的内部存在结构都是适应外来联结能作用的结果,组成系统的联结能的纯粹能量量子越大,结构越稳固。该定理表明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联结能的大小是由系统的外部环境所决定的。 36、什么是心理位移? 一个存在体发生心理位移,指的是存在体的心理反映的变化。为便于理解心理位移模型,我们以人的心理反映为例:比如人的视觉范围为波长为760到380毫微米之间的光波,那么人在用眼睛看事物时就会在这一范围内发生心理位移。 37、统一论力学的内涵是什么? 统一论揭示,力是通过观念量的变化描述系统内能量变化的一个中介量。这个概念表明,虽然能量是本体量,但当能量不发生变化时,却一点也没有“力量”。用公式表示,则力F=dE/dI,其中dE表示能量的变化,dI表示观念量的变化(位移)。当dI为空间位移时,就是所谓空间力学;当dI为时间位移时,就是所谓时间力学;当dI为心理位移时,就是所谓心理力学。经典力学相当于空间力学,相对论相当于“空间—时间”力学。 38、宇宙的结构是怎样的? 宇宙是一个功能性结构体,这是因为组成存在体的粒子、量子和意子具有不同的功能作用。宇宙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是同构的。不管是在宏观系统中还是在微观系统中,意子都起着核心作用,量子起着联结和中介作用,而粒子则起着外部平衡作用。所以,作为意量体的黑洞总是处在一个天体体系的中心,而作为能量体的恒星围绕黑洞运转,作为质量体的行星围绕恒星运转。在微观世界里,电子、质子等处于粒子的表层,而各种介子、夸克等起着联结中介作用,粒子的核心是意子,但由于意子的联结力极大,人们通过实验手段根本发现不了意子的存在,而只能建立其理论模型。 39、水星近日点的进动是怎样产生的? 水星是离太阳最近的行星,其所受太阳引力统一场力最大,又以在近日点受力更大。故在近日点将加速而偏离轨道。当水星速度增大时,其远日点会越来越远离太阳,使其所受统一场力减小,同时速度增大后统一场中的附属场作用增大,使轨道逐渐增宽。当这一过程达到极限,水星近日点又向太阳靠拢,从面形成进动现象。进动是行星运动中的普遍现象,只是其他行星离太阳远,这种现象不太明显。 40、为什么光线在强引力场中会弯曲? 统一论认为,宇宙中一切存在体之间都会发生相互作用。光线是由能量量子组成,在靠近一个巨大的存在体时,其受到统一场力的作用,因而其运行轨迹会出现弯曲。 41、为什么光线在极强引力场作用下会发生频移? 统一论发现,黑洞之间的统一场力是相互排斥的。光线从一个黑洞体系运动到另一个黑洞体系时,由于这种排斥作用,使光线必须通过调整频率来适应这一作用,从而产生“频移”现象。 42、什么是生命体的奇点结构? 生命体的奇点结构是生物存在和繁衍的奥秘所在。任何生命体都是一个开放的宇宙系统,它的存在有赖于外部提供的条件,与外部环境一道构成生命体的整体。比如人这一生物形式就离不开从外界获取食物等,否则就会死去;离不开与异性的结合,否则就不能繁衍。这种关系自己存在与繁衍的对外界的需求就是生物体的奇点。生命体的奇点结构不同于无生命体的奇点结构,无生命体的奇点是有与外界联结的能力,而其存在是由统一场场能的结构支撑的,与奇点无关。 43、生命的本质是什么? 生命体是一种开放的功能性结构体。意子的发现是揭开生命之谜的关键。因为没有意子的存在,宇宙中的存在链就会脱节,宇宙就不会是一个连续统,更不会形成功能性结构。宇宙因其包容一切,因而是一个封闭的功能性结构体。而生命体却不能独立存在,而只能依附于具体的宇宙系统。 44、“天、地、人”合一的宇宙观是正确的吗? 是!“天、地、人”实际上道出了统一论宇宙的三种不同性质的存在体,即:天——封闭的功能性结构体;地——不依赖于奇点结构的存在体;人——依赖于奇点结构的生命体。 45、怎样对科学理论进行分类? 统一论认为,任何科学理论都是大统一科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这个大统一科学体系内部,有三种不同性质的科学理论,一是观念科学,它是以人类在认识自然中形成的最基本观念为研究对象的,如研究空间关系的数学、研究转换关系的逻辑学、研究心理反映的心理学等。一种是客体科学(或叫自然科学),它是以宇宙中的客体为研究对象的,如物理学、天体学、生物学等。一种是社会科学,它是以人类社会中各种社会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等。 46、逻辑的本质是什么? 是转换!统一论揭示,宇宙是一个全息统一体,其中所有的存在都具有统一的本质。这种统一正是一切事物相互转化的根本原因。从一个概念推到另一个概念,从一个命题推到另一个命题,这个过程就是通过揭示统一性(即同一性)而实现转换的过程。而这正是逻辑的根本任务。 47、逻辑的模式是唯一的吗? 不是!统一论认为,逻辑是观念体系的结构。不同的观念体系有不同的结构,因而有不同的逻辑模式。比如,形式逻辑、辩证逻辑、先验逻辑、数理逻辑、弗晰逻辑等,都有自己不同的逻辑模式。 48、为什么统一论要用公理化方法来建立? 统一论并不是按照传统的科学研究方法建立的,而是先有统一论哲学,再深入到科学层次的。统一论能够用公理方法进行演绎,正说明统一论哲学是比较成熟的,因为只有成熟的理论才能运用公理方法,才能建立数学模型。 49、什么是实质公理系统? 一个公理体系中的名词是预先已经定义的概念,这样的公理系统就是实质公理系统。如欧几里德几何公理系统。因为要先定义概念,所以就要有一些原始的概念作为定义其他概念的出发点,如欧氏几何中使用的“部分”、“长度”、“宽度”、“界限”以及“同样的位置”等。 50、什么是形式公理系统? 一个公理系统没有作用系统以外的概念来定义和解释,而是自我封闭的,即满足相容性、独立性和完备性,这样的公理系统叫做形式公理系统。如希尔伯特几何公理系统。统一论从科学角度看是个实质公理系统,但从自然哲学上看则为形式公理系统。 51、无限与有限的关系是怎样的? 无限是有限的原因。任何有限宇宙都是应无限宇宙的运行而生成的。无限与有限的关系就像本体与现象的关系,本体是永不消失的,而现象往往是暂时的。 52、悖论是怎样产生的? 悖论是将相对真理绝对化的结果。比如将有限世界中的定理推广到无穷世界。相反,将无穷世界中的真理推广到有限世界时是不会产生悖论的。 53、什么是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即客观存在,它是产生客体现象(或客观现象)的原因。统一论中,客体现象可分为物质现象、运动现象和思维现象,而物质、运动、思维就是客观存在的三种基本形式。 54、什么是纯粹实在? 纯粹实在指的是客观实在的本质。在统一论中,物质、运动、思维的本质是全息,所以纯粹实在就是指全息。 55、什么是纯粹运动? 运动作为存在的表现形式,往往以物体运动的方式出现,而这正是机械运动观产生的原因。所谓纯粹运动,指的是以纯粹能量形式表现的运动,如电磁场能、引力场能等。对纯粹运动的揭示使运动的本体地位得以体现。 56、宇宙的组成要素是什么? 按照原有科学观念,物质材料、能量、信息被理解为整个物质世界的三大基本要素。统一论的发现使这一观念得以更新,即宇宙的组成要素应为材料、信息和意识,即质量形式、能量形式和意量形式三种存在。 57、什么是物质的结构? 物质的微观形式是粒子,所以物质是由粒子在联结能作用下组成的存在形态。 58、什么是运动的结构? 运动的结构即指纯粹运动的构成。纯粹运动是由运动体的能级和量级构成的。所谓能级是指组成运动体的量子数的多少,而量级则指组成运动体的量子的大小。 59、化学键的本质是什么? 化学键是原子系统间的一种联结能,体现了形成各种粒子的结构上的需求。 60、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 参加反应的粒子结构被破坏,分离成更小的粒子后,在外界能量和自身联结能的作用下根据各自需求重新组合。 61、什么是引力统一场? 引力统一场是由存在体的存在性决定的统一场。 62、什么是电统一场? 电统一场是由存在体的电极性决定的统一场。 63、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关系是怎样的? 电磁场是电统一场的一级近似模型。电磁波指电磁场能。 64、粒子的自旋是怎样产生的? 粒子的自旋是由粒子间的各种统一场力的作用产生的。因为统一场的附属场力是不在粒子间的连线上的。 65、星体自旋是怎样产生的? 星体自旋与粒子自旋一样,也是由星体间的统一场力产生的。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引力统一场。 66、天体的第一推动力是什么? 因为运动本身是存在的一种形式,所以宇宙自在地就是运动的。天体运动只是运动的一种形式而已。 67、太阳的能源是从哪里来的? 太阳能源表面上是由核聚变和核裂变及燃烧产生的,实际上,太阳本身就是一个能量体,这个能量体是宇宙结构的一个层次,是由统一场的作用而产生的。统一论揭示,恒星是在黑洞和行星之间起联结作用的天体形式。 68、脑是思维的器官吗? 不完全是!因为动物的思维现象包括感觉等形式,而这些形式并不一定需要脑。但对于有脑的动物而言,脑无疑是一个控制指挥中心,这是动物功能性结构的体现,如人类的这种高级思维形式无疑是人脑的功能。 69、生物钟的本质是什么? 根据统一论,生物体具有三种结构,即物质体结构、运动体结构和思维体结构。物质体结构即生物的躯体结构,是生物的空间结构。而运动体结构就是生物钟,是生物的时间结构。 70、经络的本质是什么? 经络实际上就是生物的思维体结构。同宇宙结构一样,思维体结构是生物体的核心结构。 71、什么是生命体的全息结构? 生命体的全息结构指的是组成生命体的各个部件包含生物体的整体信息。这是完备性原理的直接推论。 72、营养的本质是什么? 生物的营养实际上是生物体生存的奇点结构需求,是生物对外来联结能的需求。 73、人文基础的结构是怎样的? 客体世界指的是由物质、运动、思维形成的全息世界,而对物质、运动、思维的最基本的观念就是空间、时间和心理观念,所以,空间、时间、心理的全息结构就是人文基础的结构。 74、为什么感知是主体性的基础? 因为感知是一种主动的感觉活动,没有这种主动性的生命体是无所谓主体性的。 75、感知是怎样被表达的? 感知是通过感知共鸣而实现感知交流的,实现感知交流的形式包括语言、文字及各种动作、情感等的表达。 76、什么是感知缺陷? 感知缺陷是指具有感知能力的生物体对客观世界进行感知时,总有各自的局限性。如人的嗅觉就不如狗那样灵敏。 77、什么是感知优势? 感知优势是指对物质、运动、思维客体具有更多直接感知功能的生物体,相对于其他可感知的生物体所具有的优势。 78、什么是“特异功能”? 所谓特异功能,是指生物体所具有的各种潜能。这些潜能是可以通过训练而被开发的。 79、理性是怎样产生的? 理性是具有感知优势的生物体对感知世界进行选择和整理而形成的。所以说,理性是感知的升华,是主体性在本能意义上的进步。 80、文明是怎样产生的? 从感知世界到文明世界,关键是使感知世界克服直接性和短暂性而发展到间接性和长久性,形成对世界的整体映象和产生主观观念,即产生理性世界。 81、什么是功利性的文明? 功利性的文明是文明的初级形式,是基于最原始的感知价值导向的文明。这种最原始的感知价值导向主要是生存价值导向,即食和殖的导向。所谓食和殖,通俗地说就是“食欲”和“性欲”。 82、美是怎样产生的? 美是贯穿于文明系统中的一种原则,这个原则就是主体与文明系统之间应具有共鸣关系。 83、文明与文化是什么关系? 文化是文明的社会化,是文明的较高级阶段的产物,是超越了功利性文明后形成的社会性文明。这时,人类已经对世界形成整体认识。文化的最初阶段是神学阶段,其次是哲学阶段,最后发展到科学阶段。当然,这种划分也是相对的。因为我们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认为怎样才算进入了科学阶段等。 84、什么是潜逻辑? 潜逻辑即文明的潜结构,是一种没有获得广泛社会化的文明体系,它以小体系的形式存在于文化之中。 85、潜逻辑在文化发展中有什么作用? 潜逻辑有两种相反的作用,一是作为新的观念体系,通过获得社会认同而成为促进文化进步的潜结构;二是作为旧的观念体系在新文化形成之后成为阻碍文化发展的潜结构。 86、什么是思维实验? 思维实验是科学实验的一种重要形式,是通过产生灵感、逻辑推理、数学演算等发现科学规律的过程。 87、什么是科学的相对贫困? 所谓科学的相对贫困指的是历史的贫困,即科学史上真正代表科学进步的科学发现太少了,也就是具有革命性意义的科学基础理论往往很难出现。 88、什么是科学的绝对贫困? 科学的绝对贫困指科学理论作为宇宙理论仍然十分幼稚。 89、什么是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是指构成人类社会的一切存在,包括人、社会组织、社会活动、各种财产、知识等。与自然界一样,社会存在也有三种表现形式,即物质形态的存在,这就是各种社会财产;运动形态的存在,这就是各种社会组织活动;思维形态的存在,这就是各种思想理论、知识体系等。对社会存在进行量化就有了所谓社会存在量。各种社会存在可以相互转换。 90、什么是社会距离? 社会距离是指各社会存在体之间在空间、时间和心理上的距离。社会距离可以通过建立评价体系进行量化。社会存在的空间距离、时间距离、心理距离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91、什么是社会场? 社会场是指支撑社会存在的各种社会存在关系网络的结构。任何社会存在都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存在关系,这些社会存在关系界定了一个社会存在的全部意义。 92、什么是社会场的场级? 社会场的场级是指一个社会场对其他社会场发生影响的能力。 93、什么是社会统一场? 社会场同物理场一样具有联结场和附属场。社会统一场指的是社会存在体的联结场及其附属场所组成的社会场体系。两个社会存在体的社会统一场之间的相互影响遵循统一场定理。 94、什么是社会全息? 这三种存在同样可以相互转化,因而是统一的。我们把社会存在的本质叫做社会全息。 95、“上帝”的本质是什么? “上帝”是个大文化概念,是人类在探求宇宙本原时的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对宇宙的起源、物质的起源、生命的起源的无知使人们不得不寻求“上帝”这一精神依托,以维持人们对宇宙认识的完整性。 96、神学、哲学、科学是不同的文化体系吗? 不是!统一论揭示,各种文化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无论是神学、哲学还是科学,都具有相同的观念基础——即对空间、时间、心理的认识基础。神学、哲学、科学在文化上是相容的和互补的。神学、哲学的存在表明科学是不完备的,所以大统一科学也是神学、哲学与科学的统一。 97、东西方文化是两种对立的文化吗? 不是!东西方文化只是各有侧重,而在自然哲学的思考上有过同样的过程。正像地球是由海洋和大陆构成的一样,东西方文化也体现出海洋文明与大陆文明的差别,两种文化是相容的和互补的。 98、易经是宣扬迷信的吗? 不是!实际上易经是中国古代一部卓越的自然哲学著作。易经中最卓越的思想是宇宙统一观,易经的“易”字把这种宇宙统一的思想作了很好的表述。“易”的第一层含义是“不易”,“不易”即不变,即同一,即统一,道出了“易”的本质特征。“易”的第二层含义是“变易”,“变易”即变化,即转换,这是“易”的表象特征。“易”的第三层含义即“简易”,“简易”即简单,即容易,这是“易”的逻辑特征。这些思想与现代科学的思想完全吻合。 99、为什么说统一论是二十一世纪的科学钥匙? 1999年10月18日,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在中国科协首届学术年会上,列举了当代科学面临的四大难题:一是物理学中相对论的局域性与量子力学的全域性的不协调问题;二是生物学中遗传与进化的统一问题;三是脑与认知科学中脑知结构和本质问题;四是自然界中宇宙、物质和生命三大起源问题。科学发展史告诉我们,当旧的理论达到顶峰而又无法解释新的科学事实时,科学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统一论对上述问题都能作出新的理论诠释,并已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这对于二十一世纪科学的发展必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100、统一论是东方文化复兴的产物吗? 是!二十世纪末叶,亚洲出现了空前的文化复兴。首先是亚洲四小龙的崛起,接着在东方最大的文明古国——中国掀起了改革开放的热潮。各种科学和文化思潮此起彼伏,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通过注入新的内容溶入现代社会之中。统一论的创立者正是在这种大的文化复兴背景下,通过对科学基础的探索,溶中西文化传统于一体,终于建立起这一大统一科学的基础理论体系。 (作者:王习加、吴建勋,中国学者, 《破解科学统一之谜》电子版书,请点击阅读 http://book.bjjz.chaoxing.com/ebook/detail_11226744.html )
个人分类: 科技转贴|4699 次阅读|8 个评论
分享 两条腿的物理VS四条腿的物理
热度 6 炎黄之子 2013-11-7 03:44
个人分类: 笑话|777 次阅读|14 个评论
分享 如何识别相对论的错误
热度 7 特古力 2012-7-8 08:44
如何识别相对论的错误
个人分类: 物理学|5380 次阅读|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5-29 03:29 , Processed in 0.114717 second(s), 27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