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transition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科普游泳池水温--傻蛋为何蠢得做猪叫
热度 3 岳东晓 2014-7-10 06:01
前言: 刚看了iMan转帖的傻蛋文,纯粹抄袭网络,但对搜索结果却一窍不通,他智商明显低于iMan。 iMan对我的相关物理陈述没有提出质疑,说明他比傻蛋有脑子,在我点拨之后,他应该感觉到这其中有道理,于是把话题转向其他的方面,也就是人对水温的感觉, 不断提问,而不敢进行陈述,避免了被打回原形。 而傻蛋则把那鸡蛋脑袋主动伸出主动充当了金箍棒下的试验品。湖南有句俗话,蠢得做猪叫。这个形容傻蛋非常形象,你蠢点要是不做声,其实别人不知道,蠢得做猪叫,就是说蠢而且像猪一样的叫唤,让人家都知道其蠢。 。为了打这出头蠢猪现原形,下面我就游泳池水温度变化 与人对温度的感觉做一个科普。 首先,有一个前提必须明确,整个讨论是针对猫眼前些天的写晚上游泳的感觉,背景是南加州的夏天,而且是白天烈日当空后的夜晚。离开了这个背景,就是在脱离主题,没有意义了。比如说,我提到下午四点,当然是指南加州夏天的下午四点,而不是南极洲。 我在前面评论中提到,游泳池的水温取决于其能量的收支情况,能量来源最最主要的是太阳能,其他均可忽略,关键问题是失去能量的机制,我认为这个失去能量的机制主要是phase transition,对于水来说,当然就是蒸发。水在进行这个由液体到气体的phase transition时,需要大量的能量,这是小学生都应该知道的。 这里我就相关的物理过程稍微分析一下,说明我判断的数学基础,算是提供一个指南。 设游泳池水体积为V,水密度为 \rho ,水温为T,水比热为 C ,游泳池面积为A, 气温为 T_a ,单位时间吸收能量为 J_{in} , 单位时间失去能量为 J_{out} ,池水的温度变化dT满足 V\rho C dT = dt 温度的变化计算取决于右边对时间的积分。 J_{in} 的贡献包括(1)太阳能;(2)空气的热传导;(3)空气的热辐射;(4)水池底及墙的热辐射;等等。但在白天,我们可以简单忽略(2)--(4)。 太阳能的能量流密度S约为1.3千瓦每平方米(垂直照射时),设太阳光与游泳池法向的夹角为 \theta , 则 J_{in} = e AS \cos\theta 。 其中e是吸收太阳光的效率,简单来说就是入射光能量减去反射光能量的比例,估计池水反射的阳光约为20%,因此e约为80%。 注意上面这个角度是随时间变化的,对上述式子积分即可得出太阳贡献随时间的变化,直到太阳西下,这个贡献是递增的。但水池也同时在失去能量,失去的总能量也随时间递增。什么时候水温最高? \frac{dT}{dt} =0 的时候,也就是当 J_{in}=J_{out} ---吸收的太阳能量流等于失去能量流的时候。相关角度公式为 \theta=\cos^{-1}\frac{J_{out}}{eAS} 。我估计是下午四点,当然,这是个估计,具体计算等我有时间再做。 至于为什么水池失去能量的最主要机制是蒸发(相变)? 具体计算我也只能等我有时间之后再做,但从估计的角度这是一个显然的事情。人体温度跟游泳池水温接近,都是约为300K,如果皮肤干燥,气温稍低也不会觉得冷,而如果皮肤是湿的,气温略低,就明显感觉冷。可见,水的相变带走的热量远大于其他因素。其次失去能量因素,我认为应该是人体的红外辐射。空气传导可能是最次要的。 值得注意的是,空气虽然也对水辐射,但其能量密度应该非常小,因为空气密度很小。你考虑一下红外线在空气中的吸收度,经过time reversal,就应该可以看出,空气辐射很小。但水本身的辐射则应该解近黑体辐射。相关的物理,要真搞明白得懂量子统计,等我有时间再科普。 上面提到人的冷热感觉,其实是人对热量失去速度的感觉。所谓温度计是基于有一个物理值是温度的函数,那么其反函数就可以确定温度了。 比如说水银柱的长度,热敏电阻的电阻等。人体内并不存在一个温度计器官。 而人体感觉的冷热是失去热量的速度,这不但取决于外界物体的温度,还取决于外界物体的其他物理素性,因此,人根本无法进行温度的判断。所以,你的神经系统可以让你在90度的桑拿浴中呆在15分钟,但不能忍受90度的热水烫。类似的吗,同样零摄氏度的塑料与铁块,后者会感觉很冷,而前者似乎相对暖和。 人跳入水中是否感觉温暖需要计算的是人体的热量散失速度(并与入水前热量散失速度比较),而不是水的温度。
个人分类: 科普|13017 次阅读|8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5-31 03:58 , Processed in 0.043593 second(s), 7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