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国际空间站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太空版百慕大三角
稻草 2016-10-22 09:36
   所谓的“太空版 百慕大 三角”是 宇宙 中最危险的辐射区之一。日前,欧洲研究员用空前的细节揭示这个怪异的辐射区,距巴西海岸上空几百公里。太空版百慕大三角也被称之为“南大西洋异常区”,是环绕 地球 的带电粒子环——范艾伦辐射带距地面最近的点。   在上世纪50年代发现范艾伦辐射带时,科学家便怀疑南大西洋异常区构成一定威胁。航天飞机的宇航员抱怨称,在穿过这个怪异区域时,他们的笔记本电脑有时会崩溃。哈勃太空望远镜等航天器编程上会在穿过太空版百慕大三角时关闭,以免遭到破坏。国际空间站也采取额外的防护盾,应对这种威胁。除了航天器外,宇航员也会受到影响,导致他们出现光幻视现象。全球星卫星的早期失灵现象据信便由穿过南大西洋异常区所致。   意大利国家天体物理研究所的里卡多-卡姆帕纳等科学家对1996年至2003年服役的X射线监测卫星BeppoSAX获取的辐射数据进行了分析。根据他们的分析发现,南大西洋异常区底层的辐射水平远远低于顶层。此外,他们还发现这个区域向西缓慢移动。   目前,这支研究小组正在设计一架太空望远镜。服役后,这架望远镜将穿过南大西洋异常区底层。迄今为止,科学家尚未对这个危险区进行深入研究。   卡姆帕纳在接受《新科学家》杂志采访时表示:“太空任务规划时采用的绝大多数辐射模型均立基于根据高空高倾度观测数据进行的推测。低倾度低空地球轨道对天体物理学卫星的重要性越来越大,原因就在于它们的低背景辐射环境。   借助于1996年至2003年服役的BeppoSAX卫星搭载的粒子监测器的粒子背景测量数据,我们对一条低倾度低空地球轨道(距地面500到600公里,倾度为4度)的辐射环境进行了研究。   南大西洋异常区低空区域的辐射强度随着高度快速下降,具体取决于磁硬度。此外,南大西洋异常区还向西缓慢移动。”   希望科学家能够早日找到其中的真相,做出更好的规避方法减少损失。
个人分类: 科技转贴|336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埃隆-马斯克公布第二代龙飞船
热度 1 VANO 2014-10-7 20:17
来源: ELTE DAILY 近日,被称为真人“钢铁侠”的埃隆·马斯克公布了他的太空运输公司Space X的首个载人太空舱,能够搭乘七个乘客的第二代龙飞船(Dragon V2)。得利于该太空舱先进的燃料系统,第二代龙飞船能够把宇航员送到国际空间站,然后再通过软着陆回到地球。埃隆·马斯克在网上发布了第二代龙飞船点火试验的视频,称第二代和第一代比起来“在技术上有了大突破”。 他还炫耀了太空舱精确的着陆系统,说它能“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着陆,和直升飞机的精度一样”。太空舱的大部分控制都通过触摸面板实现,手动按钮仅用于紧急情况。 第二代龙飞船预计将在2016年投用,比NASA的商业太空载人计划提前一到两年。初期的试飞将在无人状态下实现,但同时会模拟人工操作以确保载人情况下的可操作性。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中,美国都花钱使用俄罗斯的太空舱前往国际空间站,但由于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态度,两国之间的合作关系可能会终止。 今年3月的时候,NASA已经和俄罗斯政府的科学家断绝联系,同时俄罗斯方面也表示将拒绝美国提出的安排在2020年以后的合作计划。在第二代龙飞船的开发过程中,NASA的商业太空载人计划提供了部分资金。同时NASA还赞助了波音公司、内华达山脉公司以及蓝色起源公司,这几家公司都将为NASA提供太空舱。
3675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太空闻起来是一种什么味道?
热度 4 稻草 2013-6-29 15:54
有个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地球上的科学家:太空实际上是一种什么味道?感谢轨道宇航员,是他们让我们现在知道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它可能比你预料的还要奇怪。宇航员指出,国际空间站上的独特气味令人想起两样东西———肉和金属。 宇航员们在描述太空味道时用了“烤焦的牛排”、“高温金属”和“焊接产生的烟熏味”。宇航员托尼·安东内利表示:“太空肯定有一种不同于其他任何气味的气味。”进行过3次太空行走的宇航员托马斯·琼斯说,从太空回到国际空间站,身上就带回一种明显的臭氧气味,那是一种微弱的辛辣以及硫磺的气味。 美国宇航局为培训目的现在正在努力复制这种太空气味,已雇用气味化学家史蒂夫·佩尔斯在地球上再造这种独特的气味。他的部分灵感来自宇航员唐·佩迪特的描述。佩迪特说:“每当我给气闸再加压,打开舱口,欢迎两名疲劳的同事进入舱内时,一种怪味就会刺激我的嗅觉。一开始我不知道这种气味来自哪里,认为它可能来自给隔舱加压的气管。后来,我注意到他们的太空服、头盔、手套和工具上都有这种气味。而且它在纤维织物上的气味要比金属或塑料表面上的大。” 这位宇航员表示:“但我很难准确判断太空气味,很难描述这种气味。我能作的最好描述是它像金属的味道,一种相当舒适的甜甜的金属的味道。它让我想起大学时代的夏天,当时我们花了好几个小时用电焊枪为一个小型伐木场修理重型设备。它还使我想起闻起来令人很舒服、有股香味的焊接火焰。这就是太空的味道。”
4063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中俄垄断载人航天
热度 17 岳东晓 2012-7-5 04:35
神舟9号成功实现了与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的自动与手动对接,三名宇航员安全返回。几天后,国际空间站的三名宇航员,包括一名美国宇航员,乘坐俄国的SOYUZ飞船也安全着陆。美国宇航局NASA转播了俄国提供相关视频,里面都是讲着听起来相当傲慢的俄语,而这名美国宇航员则充当了NASA的俄语翻译,及时将情况用英语向NASA汇报。这段SOYUZ返回的录像中,提到他们要为测试手动与空间站对接做准备。似乎以前还没有做个类似的测试。 目前美国的航天面临着尴尬的境地。随着美国航天飞机的退役,以及“星座”项目的取消,美国已经没有任何载人进入轨道的工具。 换言之,放眼全球,能把人送上地球轨道,并且返回的竟然只有俄国与中国。而中国与俄国的技术基本思路相同,也是类似于SOYUZ那种返回舱。历史证明,与美国复杂的航天飞机相比,这种简单的返回方式非常的安全可靠。 美国的航天飞机是1970年代末的冷战时代开发出来的。除了最初的试验机外,一共造了5架。航天飞机的思路是可以重复使用的轨道飞行器,其有效载荷大,艇员达到7人。但2010年NASA进行的风险评估表明,当初低估了航天飞机的危险性。各种因素综合考虑,航天飞机发生灾难性事故的概率竟然高达九分之一。即使在经过多种改进后,其灾难性事故的几率仍然相当严重。 可见,航天飞机是在冷战环境下,为军备竞赛与意识形态的争夺而忽略安全的产物。事实上,5架航天飞机中两架发生了灾难性事故,14名宇航员牺牲。其中发生在2003年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失事大家可能还记忆尤新。 在冷战结束后,继续冒险使用老旧的航天飞机显然是不明智的。因此,美国决定航天飞机全部退役。在布什总统的推动下,美国开始了“星座计划”(“Constellation program”),研发新一代的载人航天工具。但由于该计划进展缓慢且超出预算,奥巴马总统上任后,建议将“星座计划”取消。最终,美国国会于2010年10月通过法案,正式撤销“星座计划”,而鼓励民间发展商业性的空间运载工具。 美国设计的新一代的载人航天工具,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的设计,都似乎抛弃了航天飞机的路子,而是采取类似中俄的返回技术。没有航天飞机那么fancy,最后一段可以滑翔,但是简单可靠。 当然了,美国技术储备雄厚,下一代航天器应该更加先进。但根据目前的进展,直到2015年,美国都没有自己的载人航天工具可以使用。直到那时,地球轨道将被中俄宇航员垄断---其他国家的只能算是乘客。 我建议中国开始在台湾省招募宇航员,让台湾人民也切身领会下从太空看地球的感受,以及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光荣。
3674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6-2 03:34 , Processed in 0.021225 second(s), 11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