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副教授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谈谈韩春雨老师的国内重大成果
热度 1 MingHao 2016-5-9 10:14
韩春雨 副教授在 《 Nature Biotechnology 》的 “DNA-guided genome editing using the Natronobacteriumgregoryi Argonaute”的重大原创性成果。 科学网上,已经有几名老师介绍了。我这里就不用重复介绍,鉴于不同专业背景的读者, 我这里不多谈技术细节。 其实,我很少介绍国内的重大发现,特别是诺贝尔奖级别的,唯独我专门介绍了这个, 一个是因为他确实有可能是真的,其主要就是得到了国内主流媒体的打压。 可以毫不客气的讲,这个最先报道的官方媒体,保不齐就是科学网,手机微信不算的话。 我之所以等了几天才提这个事,主要是看看国内反应,我一看媒体继续冷漠对待, 感觉有可能是真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因为这个东西极有可能触动了一些官员利益, 这类新闻往往要长期压制,除非下面群众闹起来,或者对其先进行招安,最后不得不报道。 科学网在大家努力下,逐渐风气会好起来,现在对假大空的项目批判的多了,对真正的工作 的介绍会越来越多起来,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帮助中国走出黑暗的中世纪。 你们可以看看其他老师谈的,但是我这里讲的一个关键问题,很多人还是没有重视。 DNA编辑也好,还是我们各种不同的对生物体的干涉作用,其核心技术主要是 靶向到目标。 韩老师的这项工作,不仅仅是提高 一些指标。 DNA前导序列是关键,过去的 前导 是一段RNA序列,深入研究过核酸的人其实并不多, 搞过RNAi的人知道,RNAi之所以能成功,就是最后导入了双链序列,因此这是关键。 DNA与RNA 一个双链,一个单链,性质有天壤之别。 RNA也有双链(比如某些病毒),但是他的双链会引起细胞的一系列反应,叫做 RNAi 。 所以,这不是小改动,难度很大。 国内很多同行也许会嫉妒,但是这个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改进。 不过,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你解决了a问题,他会有b问题, DNA双链是稳定了,也能把你的私货带到指定位置,但是 他还是需要受控于一DNA相关的机制,细胞不是死人,你进来一坨屎,他都不管? 因此后面还需要一些不同动物实验。 有兴趣的老师,可以联系韩老师,人家吃了肉,你也可以喝点汤。 特别是拿了经费,不知道怎么花的老师们,赶紧联系韩老师, 另外我告诉你,你给我50万,我可以帮你做一个实验设计系统,投入 实际应用,必须有一个强大的设计软件和数据库系统。 对于重大发现,我貌似除了支持小保同学,就是韩老师了。 对于小保的支持,不是因为她的美貌,主要是理化所的水平, 即使作假,这班人来中国,也是轻易灭掉一个中科院。 所以,批小保的各位老大,看看自己的德行,有没有资格。 下面我说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 另外,回国后,我也发现了一些搞得不错的重大原创性工作,有些是 朋友们做的,基本上都是没有经费支持的。可能其他老师也有类似工作, 这些工作的发表是个大问题,现在国际上一些学霸,守在csn文章,特别是 子刊上,对于中国青年学者的创新性发现虎视眈眈,一旦发现好肉,立刻吃掉, 有些讲点道德的,就是压你稿子一年,然后自己把实验做了,和你一起,或者 稍稍延后发表,与你共享成果;还有一些不道德的,把你毙了,他发出来,后者 很少很少,但是有逐年递增的趋势。 超级大鳄积累雄厚,设备经费充足,兵强马壮, 只要知道的你idea,可以在审稿期间做出比你更高更强的成果。 我讲的这点非常重要,大家熟悉的 张生家事件,张抢发的主要原因,应该是 针对国外学霸大鳄,可以毫不客气的讲,国内这几个,他都没有入眼,谈不上和他们 抢。 Nature Materials的审稿拖延,引起了张的警觉。 所以,中国重大成果的首发,我建议大家有关系倒是可以考虑中国科学 这类期刊,快速发表。 关系这个东西么,也可以用到正道上。先发出一个大概其,不放太多内容, 主要的再发国外。还可以爱一把国。 从某种意义上讲,张生家,抢发论文,虽然我个人觉得做人有点不地道,但是从一个高度, 把成果以国内单位名义发到国内期刊,是有贡献的。因此,xx大学处理这个事件, 要从国家利益高度出发,不能简单纠结为个人利益争斗和学术不端,xx大学和xx大学的领导们, 你们处理这件事的时候,有没有从这个高度看问题? 以前我们的工作没有人看,现在水平上来了,老外要看看,这就好比 鬼子进村,看到漂亮的花姑娘你就倒霉了。所以我们第一版,要脸上涂点灰, 别让鬼子给糟蹋了。我现在第一版基本上不放核心的,要就要,不要就算, 等大修时偷偷放入核心的,让他们没有足够时间去剽窃。 有老师提出另外一个问题: fumingxu 2016-5-8 18:06 问一个问题:韩老师的结果出版后,会不会被“高精尖”团队轻易超越? 博主回复(2016-5-8 18:55) : 可以很不客气的讲,即使我们国家某个领域出现一次重大突破,也绝对不可能维持,当前这个生态环境,你觉得可能维持么? 所以,有条件的话,应该立刻送韩老师到国外一流实验室交流,保持这方面优势。 后来发现韩老师 是咱们生物信息学的同行了 韩春雨 理学博士 , 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生命科学系 石家庄裕翔街26号,邮编050000 电话: 13472110750 E-mail: [email protected] 个人信息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74年1月11日 教育经历 2000.9—2003.7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博士 2000.9—1997.7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 1996.9—1992.7河北师范大学生物系学士 教学经历 2008 至今 生物信息学 (69 学时 )
406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Stanford U. 副教授崔屹发明过滤雾霾技术
热度 6 MingHao 2015-3-5 00:21
斯坦福大学日前介绍该校华裔副教授崔屹(Yi Cui)率领的研发团队,指出该团队以纳米技术成功研制出可以有效过滤雾霾的技术。由于目前中国面临严重雾霾问题,再加上月初央视前主播柴静制作《穹顶之下》惹起各界热议,崔屹研发团队发明的这一成果,不仅获得主流媒体《华尔街日报》的报道,相信将也会引起中国官方和民间的高度关注。 崔屹称,这项发明的成果,属于低成本和高效能,可以用在人们日常使用的口罩,和建筑物窗户上,过滤有害气体。它甚至还可以过滤工业排出的空气污染。 过去数年经常到中国的崔屹表示,每次回去都因雾霾而引起呼吸道感染等疾病。于是,他就想利用斯大现有的设备和技术,研发出可以抵挡和过滤雾霾的新技术,让中国百姓摆脱因污染带来的痛苦和疾病。 崔屹和研发团队将把他们研发的成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题目是“透明空气滤片高效率捕捉PM2.5”(Transparent air filter for high-efficiency PM 2.5 capture)。 根据介绍,崔屹和他的研发团队利用一种名叫“聚丙烯氢”(PAN:Polyacrylonitrile)材料展开研究,来过滤小于PM 2.5的分子。它是属于纳米材料“聚合物”(Polymer)中的一类。研发团队成员表示,这种材料通常用于外科医生的手套。 然后,崔屹和研发团队使用“电旋”(Electrospinning)技术,将液体的PAN转化成蜘蛛网状,作出比人头发千分之一还要小的纳米纤维。崔屹研发团队把北京最严重的雾霾作为标准展开实验,结果令人兴奋,证明这一发明可以过滤掉空气中99%的杂质。 对于这项发明,崔屹和他的研发团队表示相当欣慰,因为它可以马上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比如北京民众最常戴的口罩、住家和办公楼的窗户,以及医院的空气清洁器等。 至于这项发明能否应用在车辆排气管上,崔屹表示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和试验,或许需要增添其他材料等。有关详情请查阅网站: http://news.stanford.edu/news/2015/february/filter-air-pollution-021815.html 。
8300 次阅读|7 个评论
分享 亲历哈佛:大学精神的本质,不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深奥,而是恢复人类的天真 ... ...
热度 5 VANO 2014-9-10 17:48
亲历哈佛:大学精神的本质,不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深奥,而是恢复人类的天真 ... ...
本文作者:刘瑜,博士,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副教授,女。学者,作家,诗人。代表作:《民主的细节:当代美国政治观察》、《余欢》、《送你一颗子弹》 -------------------------- 我在哈佛做一年博士后,除了领钱,基本也没有什么别的任务。为了防止自己整天缩在家里,把薄薄的那一沓钱翻来覆去地数,我决定去旁听几门课。   那天我去学校我所在的机构,跟机构里的秘书表达了此意。她非常干脆地说,没问题啊,只要教授同意,都可以呀。我问,有没有一个什么社科方面的课程清单,我看看有什么课可选。我问的时候,想象的是几页纸,可以站那顺手翻完。结果说时迟那时快,柔弱的女秘书突然掏出一个庞然大物,向我递过来,我伸手一接,胳膊差点因为不堪重负而当场脱臼。   定睛一看,这本1000多页的玩意的封面上,赫然印着几行字:    Courses of Instruction 2006-2007    Harvard University.    Faculty of Arts and Sciences.    Harvard College    Graduate School of Arts and Sciens.    就是说,仅仅就本科和文理学院的课程表及课程的简单介绍(一般3-5行的介绍),哈佛就一口气列了1000多页。我估计,把哈佛全校的课程名单一一排列出来,是不是得绕上赤道一周两周啊。   以前在哥大听课,我就觉得自己已经见过世面了。现在,捧着这个庞然大物,我有种金轮法王突然路遇萧峰的悲凉感,过去六年建立起来的牛校感当即化作片片飞屑,随风而逝。   端着它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仔细研读起来。如同一个饥饿无比的人,捧着一个写满了各种山珍海味的菜单,边咽着口水边往下读。读到最后,就是《廊桥遗梦》里面女主角遇上男主角的感觉,之前和丈夫风平浪静的婚姻,原来都是不算数的,这才是真正伟大的爱情。   当然,让我产生伟大爱情的,不仅仅是哈佛所提供的课程之多,更重要的,是它所提供的课程之人性化。国内的媒体,时不时地就会把“大学精神”这个话题拿出来讨论一下。基本上大家都会达成一个共识:大学不是职业培训机构,大学精神不应当仅仅是训练工作技能的精神。据说,大学应该熏陶的,是一种人文精神。虽然“人文”这两个字,因为靠“文人”两个字太近,已经臭大街了,我觉得,大家还是应该再给它一次机会。   哈佛大学之所以是一流的大学,当然是因为它最有钱,然后用这些钱买了最先进的设备和雇了最牛的教授。但是同时,也是因为它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而这一精神,最集中地体现在它的“核心课程”上(哥大也有,但是跟哈佛比,是小巫见大巫)。   所谓“核心课程”,就是学校提供给本科生的一系列基础课,学生必须从中选出几门作为必修课。这些基础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进入知识的细枝末节之前,能够对他所置身的世界有一个框架性的理解和探索。这样当他置身于自己的专业时,能够知道自己所学习的,不过是一个巨大有机体里面的一个毛细血管。   摘抄一段关于“核心课程”的说明: “The philosophy of the Core Curriculum rests on the conviction that every Harvard graduate should be broadly educated, as well as trained in a particular academic specialty or concentration. It assumes that students need some guidance in achieving this goal, and that the faculty has an obligation to direct them toward the knowledge, intellectual skills, and habits of thought that are the hallmarks of educated men and women.” 哈佛的“核心课程”分成七个板块: Foreign Cultures; Historical Study; Literature and Arts; Moral Reasoning; Quantitative Reasoning; Science; Social Analysis. 拿Moral Reasoning这个板块做为例子,所给的课程包括: 1、民主与平等 2、正义  3、国际关系与伦理 4、伦理学中的基本问题 5、儒家人文主义 6、有神论与道德观念 7、自我,自由与存在 8、西方政治思想中的奴隶制 9、社会反抗的道德基础 10、共和政府的理论与实践 11、比较宗教论理  12、传统中国的伦理和政治理论  13、古代与中世纪政治哲学史 14、现代政治哲学史    拿科学这个板块来说,所给课程包括:1。光与物质的性质 2。空气 3。宇宙中的物质 4。观察太阳与恒星 5。时间 6。爱因斯坦革命 7。环境的风险与灾难 8。现实中的物理 9。Cosmic connections 10. 音乐和声音的物理学 11。看不见的世界:科技与公共政策 12。能源、环境与工业发展 13。Life as a Planetary Phenomenon   其它的板块,就不列了,太长。 基本上,“核心课程”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们在开始研究树木之前,能够先看一眼森林。最好能够把这个森林地图印在大脑上,以后走到再细小的道路上,也不会迷路。我再列一些“本科新生研讨会”的课程(freshman seminar)――这个freshman seminar是什么宗旨,什么来头,我不大清楚,但是有些课程名称开得非常诱人,因为名单太长,我只列上那些我感兴趣的课程――也就是如果我有三头六臂会去旁听的课程。 1、人的进化 2、翅膀的进化 3、细菌的历史 4、银河与宇宙 5、象棋与数学 6、疾病的话语  7、DNA简史 8、美国的儿童医疗卫生政策 9、道德判断的本质 10、火星上的水 11、医药公司与全球健康  12、传染病对历史的影响 13、非洲的艾滋病 14、关于意识的科学研究 15、什么是大学,它的目的是什么? 16、俄罗斯小说中的爱情 17、怀疑主义与知识 18、一个社区的研究 19、基督教与美 20、怎样欣赏画  21、浮士德 22、黑人作家笔下的白人 23、香蕉的文化历史 24、乌托邦与反乌托邦 25、苏格拉底及其批评者 26、怎样读中国的诗歌 27、互联网与法律 28、美国的70年代 29、The American Creed Exceptionalism and Nationalism. 30、语言与政治 31、信任与民主 32、美国的总统选举  33、60年代的青春文化 34、盗版 35、全球变暖与公共政策 36、当代印度 37、公共健康与不平等  38、公墓的历史 39、人权 40、政治演讲与美国的民主 41、“犯罪”的概念 42、现代欧洲国家的民族主义 43、烟草的历史 44、酷刑与现代法律 45、大脑的测量:心理学实验的兴起   你看,随便这么一列,就有45个。对于一个求知欲很强的人来说,这些课程简直就是一场饕餮之宴,举着筷子,不知从何下手。不知道清华北大,能给那些刚刚背井离乡的18岁孩子,开出上述45门课中的几门。   我相信, 大学精神的本质,并不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深奥,而恰恰是恢复人类的天真。天真的人,才会无穷无尽地追问关于这个世界的道理。 关于自然、关于社会。大学要造就的,正是达尔文的天真,爱因斯坦的天真,黑格尔的天真,顾准的天真。也就是那些“成熟的人”不屑一顾的“呆子气”。“成熟的人”永远是在告诉你: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而合理的就是不必追究的,不必改变的。   真正的人文教育,是引领一群孩童,突破由事务主义引起的短视,来到星空之下,整个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数学、物理、生物、心理,象星星一样在深蓝的天空中闪耀,大人们手把手地告诉儿童,那个星叫什么星,它离我们有多远,它又为什么在那里。   前两天读王璐小友的文章,其中有句话说的挺好玩,说到国内某现象,他说:两个连大学都算不上的什么机构,竟然为自己还算不算一流大学而辩得脸红脖子粗。   这事我没怎么跟踪,所以也不太清楚。好像是香港几个大学挖了几个高考状元走,清华北大就开始捶胸顿足,觉得自己不再“一流”。这种捶胸顿足有点滑稽,仿佛宋祖德为自己不再是一线男星而痛心疾首。其实,清华北大的确应该捶胸顿足,但不该是为了几个高考状元,而应当是为自己与天真的距离。
4665 次阅读|10 个评论
分享 英雄的客观标准之理性探讨
热度 4 岳东晓 2014-1-15 04:09
(2010-08-14 09:45:46)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7d3a300100lb0u.html 贺绍强一家回国后,在一所学校找了一份副教授的工作,一次晚餐,学校领导们都称贺是英雄。贺绍强立刻对其太太说:“罗秦,你听见没有,我是英雄啊!”我隔了几个人都听见了。唉!临走时,我跟学校领导讲,你们得严格要求他。对贺,我也再三说,这是你新生的机会,可别搞砸了。 比起一般的中国人来说,贺的言行可以说是完全不懂“人情世故”,光凭上面的话就会令人摇头。但是不是英雄,需要通过客观标准来衡量,与懂不懂世故无关,与个人生活也无关。 首先,是否英雄与个人的私生活无关。我碰到很多男士,一说起贺,就要问我关于他家的私事(比如婚姻之类的事)。我无语。在我看来,这是人家的私事,男人关注别人这类事情不是很无聊吗?当年贺要跟我讲他与某女在教室里到底是怎么回事,还寄来好几盒录音带。我都立刻打断了。我整天考虑的是大问题,哪有兴趣关注你跟谁干了什么?只有猥琐男,才会去追究这类事情。 贺梅案涉及的是一个基本权利的问题。基本权利这个概念在中国文明中似乎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认识,是一个西方文明的概念。比如说生命权就是一种基本权利。基本权利不是绝对的,也可以剥夺,但是剥夺基本权利必须有更高的标准。父母权就是一种基本权利。 什么是父母权呢?这个概念在中国古文明中出现了,但中国人从满清统治以来、300年为奴而造成的不断退化已经使中国人对这个概念也变得陌生。根据西方的定义,父母权就是父母根据自己的意愿、设想培养下一代的权利。显然,这是维系民族延续、家族延续最重要的一个基本权利。所以,贺梅案作为一个涉及跨民族的基本权利的争夺,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回到英雄的客观标准。所谓客观标准就是不以人的主观判断为依据的标准,就是不考虑你个人的好恶、恩怨、情感等等,把数据输入计算机,最后能算出一个数字的标准。比如说,聂卫平是不是英雄,我们说他是。在他之前,中国围棋手没人能宰日本超一流棋手。但老聂多次取胜,总算证明中国人智商在当了300年满奴之后还可以恢复。 根据老聂的胜率,并且与前人的胜率比较,我们确定老聂为英雄。这个确定,与老聂结了几次婚没有关系。有人说自古美人爱英雄,说不定老聂多次结婚正是其英雄本色的体现,但这不是客观标准。 再看老毛,他已经不只是英雄,而是伟人了。说老毛是英雄,那是把他请下神坛。为什么老毛是英雄?因为他打败了很多强大的敌人。这些敌人是谁?是世界列强。 以前有没有类似的人物?没有。从满清皇帝到老蒋都是挨打的角色,整天被打得象孙子似的,没有半点男人的尊严。老毛不但能在中国打,还能出去打。如果只是打个把土耳其旅,那不算什么,算不得英雄。老毛打的是美国,而且美国进行了全国紧急动员,出动兵力百万。那些即使骂他的敌人,也不得不服他、怕他,承认他厉害。所以毛是英雄。 可见,衡量男人的一个客观标准是他的敌人。 通过反证法,我们可以举例看出,朋友不是衡量男人的标准。 因此,衡量一个男人的唯一客观标准就是他的敌人。 当英雄不是件容易事。方舟子打假不能算英雄,假货水平太低、作为对手分量不够。光有强大对手不行。印度总理尼赫鲁跟老毛叫板、想当英雄,结果被解放军西藏的几个团就打得灰头土脸,不久气绝身亡。中国足球队的长发帅哥搞了几十年、几代人,也打不过南韩,球迷们想叫他们英雄都羞于出口。电影《叶问-2》里被洋拳打死的那位大师虽然勇敢、顽强,但不是英雄。只有打赢才能算英雄。 贺绍强第一次上庭的时候确实很狗熊。法官对他们像耍猴似的,贺大气不敢出,一句话没讲。法官下了一道交出护照的命令。出了法庭后,贺给法院发了一封可怜兮兮的传真,哭陈其不幸。却不知美国文化,弱者就是要挨宰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淘汰弱者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果然,法官见此人好宰,跟贝克律师当天私下搞了8道禁令,包括不准贺家见贺梅。此时的贺,其对手就是贝克,而且贺是败者,当然是狗熊。就算他打败了贝克,那也不算什么,贝克不过一普通市民,也是劳动人民阶层,不属于社会的高等阶级。在后来的取证中,贝克律师耍贺绍强更像耍猴。贺对这些人恨之入骨。 接下来,贺方的敌人升级了,就象玩电子游戏,BOSS越来越厉害。但情况变了。贺首先废掉阿里桑拉托斯法官,就是那个搞黑幕不准接触令的。要知道此人是当地一霸,律师见了都发抖的,简单废了。然后,敌人变成了主审的求得斯法官。此人据说极为聪明,是田纳西最高法院的接班人,他主审贺案子是最高法院钦定的杀手,又废了。最后,上诉法院超一流高手的114页的判决,中外的法律高手都以为神了,佩服的五体投地,说这次贺应该是死的心服口服了。结果还是被废了。如果是玩游戏,就是打败所有BOSS,玩完了。 这样的事情,在美国华人史上是没有先例的。美国华人史,有专门的历史书籍可以研究,我读了,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通篇就是一部血泪史。美国媒体上华人形象,不是偷渡、就是窃取技术,从来没有什么胜者的形象。奥运会中国好不容易得了金牌,美国人都懒得报道。你去联邦法院会发现上面中国人的案子绝大部分都是中国人被指控的,也难怪法官们产生种族成见,人的思维就是如此,不但看重复的东西、重复面孔,就会自动产生联想、思维定式。你看翟田田,从本科起就是在美国读的,中国话都不利落了,回去了还说要了解中国,自己都当自己是美国人了。结果呢?脚镣手铐地压上飞机,极尽羞辱,完全没有人权、尊严。按美国法律翟田田是无罪的直到被证明有罪,但到他这个老中那里,就变成了有罪直到被证明无罪(guilty until proven innocent)。所以,翟田田的眼泪写下的是美国华人血泪史新的一页。 但贺绍强上了ABC 20-20黄金节目,作为胜者高姿态地宽恕了贝克,美国人民看得热泪盈眶。如果你去问贺的对手,贝克律师、阿里桑法官、求得斯法官、上诉法院的大内高手,贺是不是战胜了他们,证明贺是对的、他们是错的,他们不一定服气,但必须承认一个客观事实:是的,贺赢了,他们败了,他们败得很彻底、很惨。
个人分类: 地缘政治|6120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6-9 13:30 , Processed in 0.052243 second(s), 10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