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注册 登录
珍珠湾全球网 返回首页

Chico的个人空间 http://ohaiwan.com/?4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笔记 7

已有 695 次阅读2023-9-9 03:31 |系统分类:转帖--非原创请选择


又復應知諸佛語言,九事所攝。云何九事?

一、有情事,二、受用事,三、生起事,四、安住事,五、染淨事,六、差別事,七、說者事,八、所說事,九、眾會事。

有情事者,謂五取蘊。
受用事者,謂十二處。
生起事者,謂十二分緣起及緣生。
安住事者,謂四食。
染淨事者,謂四聖諦。
差別事者,謂無量界。
說者事者,謂佛及彼弟子。
所說事者,謂四念住等菩提分法。
眾會事者,所謂八眾:一、剎帝利眾,二、婆羅門眾,三、長者眾,四、沙門眾 ;五、四大天王眾,六、三十三天眾,七、焰摩天眾,八、梵天眾。

界施設建立:因、緣、果建立:由依處 [論]因等依處者,謂十五種。
一、語,二、領受,三、習氣,四、有潤種子,五、無間滅,六、境界,七、根,八、作用,九、士用,十、真實見,十一、隨順,十二、差別功能,十三、和合,十四、障礙,十五、無障礙。

[科]界施設建立:因、緣、果建立:由差別[論]因等差別者,謂十因、四緣、五果。
十因者,一、隨說因,二、觀待因,三、牽引因,四、生起因,五、攝受因,六、引發因,七、定異因,八、同事因,九、相違因,十、不相違因。
四緣者,一、因緣,二、等無間緣,三、所緣緣,四、增上緣。
五果者,一、異熟果,二、等流果,三、離繫果,四、士用果,五、增上果。

煩惱因者,謂六種因:一、由所依故,二、由所緣故,三、由親近故,四、由邪教故,五、由數習故,六、由作意故。由此六因,起諸煩惱。
所依故者,謂由隨眠起諸煩惱。
所緣故者,謂順煩惱境界現前。
親近故者,謂由隨學不善丈夫。
邪教故者,謂由聞非正法。
數習故者,謂由先植數習力勢。
作意故者,謂由發起不如理作意故,諸煩惱生。

[披尋記]此約種子依,名彼所依。依自種子起現行故。若可愛事正現在前,能順生貪;如是非可愛事能順生瞋,非可愛非不可愛事能順生癡,現前亦爾。名順煩惱境界現前。謂由先時植彼種子,煩惱現行數習未斷,勢力猛盛,能令當來煩惱增上而生;隨順彼故。

[論]煩惱位者,略有七種:一、隨眠位,二、纏位,三、分別起位,四、俱生位,五、軟位,六、中位,七、上位。由二緣故,煩惱隨眠之所隨眠:一、由種子隨逐故,二、由彼增上事故。
[披尋記]謂彼煩惱若未永斷,名種隨逐;是為一緣。煩惱起時,令諸隨眠皆得堅固,名增上事;是第二緣。
[玅境講記]後五個位都是纏,都是現行的。

五蓋:謂貪欲蓋、瞋恚蓋、惛沈睡眠蓋、掉舉惡作蓋、疑蓋。

[披尋記]煩惱自性不寂靜故,於彼起時,令相應心亦不寂靜,是名惱亂其心

次於所緣發起顛倒者:謂於無常、苦、不淨、無我中,起常、樂、淨、我想倒、見倒、心倒故。於自體中所有煩惱麤重種子,能令轉成上品相續起故;難可破壞,故名堅固。諸隨煩惱,煩惱等流,名等流行。展轉引發,名相續轉。能引自害至身心憂苦者:此中差別,如下業過患釋。唯彼說業所作,此說煩惱所作,是其差別。煩惱為先,方造諸業,是故此說能引自害等。又下異門分亦有解釋。能引生等種種大苦者:等言,等取老病死法。五趣流轉,不能出離,是名種種大苦。
涅槃界中離貪、瞋、癡,名涅槃樂。若諸煩惱隨附依身,令不速疾得般涅槃,是名相續遠涅槃樂。
定地諸善名勝善法。由煩惱故,令心散亂,已所得定還復退失,是名退失諸勝善法。
能令資財衰損散失者:謂由煩惱等起非理作業方便故。證自涅槃,名之為義;可愛樂故,無有罪故。證功德法,名之為利;究竟勝利,遠離過患故。煩惱障此,令不證得,故作是說。

無間業同分者,謂如有一,於阿羅漢尼及於母所行穢染行。打最後有菩薩。或於天廟、衢路、市肆立殺羊法,流行不絕。或於寄託、得極委重、親友、同心、
耆舊等所損害欺誑。或於有苦、貧窮、困乏、無依無怙為作歸依,施無畏已,後返加害,或復逼惱。或劫奪僧門。或破壞靈廟。如是等業,名無間同分.

問:何故緣起說為緣起?
答:由煩惱繫縛,往諸趣中數數生起故,名為緣起。此依字釋名。復次,依託眾緣,速謝滅已,續和合生,故名緣起。此依剎那義釋。
復次,眾緣過去而不捨離,依自相續而得生起,故名緣起。如說: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非餘。依此義故,釋名應知。
復次,數數謝滅,復相續起,故名緣起。此依數壞、數滅義釋。
復次,於過去世覺緣性已,等相續起,故名緣起。如世尊言:我已覺悟,正起宣說,即由此名展轉傳說,故名緣起。

問:如世尊說緣起甚深,此甚深義云何應知?
答:由十種相,應知緣起甚深義。謂依無常義、苦義、空義、無我義說。

依無常義者,謂(1)從自種子生,亦待他緣。(2)又從他緣生,亦待自種子。(3)又從自種子及從他緣生,而種及緣於此生事無作、無用,亦無運轉。(4)又復此二因性功能非不是有。(5)又諸有支雖無始來其相成就,然剎那剎那新新相轉。(6)又緣起支雖剎那速滅,然似停住運動相現。

[披尋記]此中略由三相顯無常義。一、由緣性無常,二、由生起無常,三、由壞滅無常。

緣性無常者,如說從自種子生,亦待他緣,此顯緣起非自作義;又說從他緣生,亦待自種子,此顯緣起非他作義;又說從自種子及從他緣生,而種及緣於此生事無作、無用,亦無運轉,此顯緣起非俱作義;又說此二因性功能非不是有,此顯緣起非無因生;由此諸義,總顯緣起緣性無常。

生起無常者,如說又諸有支,雖無始來其相成就,然剎那剎那,新新相轉,所顯義是。
壞滅無常者,如說又緣起支雖剎那速滅,然似停住運動相現,所顯義是。
依苦義者,謂(7)緣起支一味苦相,而似三種相現。
依空義者,謂(8)緣起支雖離有情、作者、受者,然似不離顯現而說。
依無我義者,謂(9)緣起支雖不自在,實無有我相,然似我相顯現。(10)依勝義諦,諸法自性雖不可說,而言諸法自性可說。

[披尋記]諸行麤重,是名為苦,以從業煩惱生,及能順生一切煩惱與眾苦故,於三苦中是即行苦。如是行苦,遍行一切若樂受中,若苦受中,若不苦不樂受中,是名一味苦相。如熱癰喻,冷觸封時,即生樂想;熱灰墮上,便生苦想;若二俱離,便住不苦不樂受自性苦中;由是說言似三相現。
依空義者等者:諸緣生法實無有情,無有作者,無有受者;然墮相續因果決定,不相雜亂,似有有情、作者、受者相現,由是假說有情等名。此中顯示二無我義甚深。一、補特伽羅無我,二、法無我。實無有我相,然似我相現,此即顯示補特伽羅無我甚深。
依勝義諦,諸法自性絕諸戲論,過言說道,然由言說為依止故,方乃可取、可觀、可覺,是即諸法自性不可說及可說義,依此顯示法無我義甚深。

[論]復次,於諸靜慮、等至障中,略有五蓋,將證彼時能為障礙。
何等為五?一、貪欲蓋,二、瞋恚蓋,三、惛沈睡眠蓋,四、掉舉惡作蓋,五、疑蓋。

貪欲者,謂於妙五欲隨逐淨相,欲見、欲聞,乃至欲觸;或隨憶念先所領受,尋伺追戀。
瞋恚者,謂或因同梵行等舉其所犯,或因憶念昔所曾經不饒益事瞋恚之相,心生恚怒;或欲當作不饒益事,於當所為瞋恚之相多隨尋伺,心生恚怒。

[披尋記]若妙五欲正現前時,眼等五識既取相已,無間俱生分別意識執取隨好,是名於妙五欲隨逐淨相。由此因緣,令心流漏,即於彼彼所緣境界,心、意、識生,遊行流散,欲見、欲聞,乃至欲觸。或復五欲不現在前,而隨憶念先所領受,尋伺分別,追戀不捨。如是諸相,名貪欲蓋。謂於諸欲妄分別貪,覆真實義,令不顯了故。同習梵行,名同梵行。等言,等取諸有智者。若犯戒已,為彼諫舉,心生恚怒,此第一義釋瞋恚相。復有餘義,如文易知。

惛沈者,謂或因毀壞淨尸羅等隨一善行、不守根門、食不知量、不勤精進減省睡眠、不正知住而有所作、於所修斷不勤加行,隨順生起一切煩惱,身心惛昧,無堪任性。又順生煩惱,壞斷加行,是惛沈性;心極昧略,是睡眠性。是故此二合說一蓋。又惛昧無堪任性,名惛沈;惛昧心極略性,名睡眠。由此惛沈生諸煩惱、隨煩惱時,無餘近緣如睡眠者。諸餘煩惱及隨煩惱或應可生,或應不生。若生惛昧,睡眠必定皆起。

掉舉者,謂因親屬尋思、國土尋思、不死尋思,或隨憶念昔所經歷戲笑歡娛所行之事,心生諠動騰躍之性。

惡作者,謂因尋思親屬等故,心生追悔,謂我何緣離別親屬?何緣不往如是國土?何緣棄捨如是國土,來到於此,食如是食,飲如是飲,唯得如是衣服、臥具、病緣醫藥資身眾具?我本何緣少小出家,何不且待至年衰老?或因追念昔所曾經戲笑等事,便生悔恨,謂我何緣於應受用戲樂、嚴具、朋遊等時,違背宗親朋友等意,令其悲戀涕淚盈目而彊出家?由如是等種種因緣,生憂戀心,惡作追悔。由前掉舉與此惡作處所等故,合說一蓋。又於應作、不應作事,隨其所應,或已曾作、或未曾作,心生追悔。云何我昔應作不作,非作反作 ?除先追悔所生惡作,此惡作纏猶未能捨。次後復生相續不斷憂戀之心,惡作追悔。此又一種惡作差別。次前所生非處惡作及後惡作,雖與掉舉處所不等,然如彼相,騰躍諠動,今此亦是憂戀之相,是故與彼雜說一蓋。

[披尋記]此中親屬尋思、國土尋思、不死尋思,又與戲笑歡娛所行之事,如下自釋。說與掉舉能為食故.掉舉、惡作皆以親屬等所有尋思及曾所經戲笑等念為食。即此處所為因,能生掉舉、惡作,由是說言彼處所等,故此二種合說一蓋。或已曾作 、或未曾作者:此二差別,逆次配屬前說應作、不應作事,謂於不應作事或已曾作,及於應作事或未曾作,由是說言隨其所應。前說尋思戲笑等念種種因緣生憂戀心,惡作追悔,名先追悔所生惡作。除此復有非處惡作,即由應作不作、非作反作之所引發。此現行時未能除遣,名未能捨。次後復生相續不斷憂戀之心等者:此說非處惡作。後後剎那相續不斷生憂戀心,惡作追悔。當知此由相續惡作,與前有別,是故更說。

疑者,謂於師、於法、於學、於誨,及於證中生惑 、生疑。由心如是懷疑惑故,不能趣入勇猛方便,證、斷寂靜。又於去、來、今及苦等諦生惑 、生疑,心懷二分,迷之不了,猶豫猜度。

[披尋記]師謂大師。法謂師所說法。學謂戒等三無漏學。誨謂教授 、教誡。證謂涅槃寂靜。由於大師、於法、於學、於誨心懷疑惑,故無堪能趣入勇猛方便;由於所證心懷疑惑,故無堪能證 、斷寂靜。
寂靜有二,謂苦寂靜、煩惱寂靜。當來眾苦皆永斷故,證苦寂靜;一切煩惱皆永斷故,證煩惱寂靜;是名證 、斷寂靜差別。義如有餘依地說。
[論,卷第50]於去 、來、今心懷二分,於苦等諦迷之不了,如下疑蓋食、非食中別釋其相。

路过

鸡蛋

鲜花

支持

雷人

难过

搞笑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用户注册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5-2 08:11 , Processed in 0.031042 second(s), 7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