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注册 登录
珍珠湾全球网 返回首页

我是虔谦的个人空间 http://ohaiwan.com/?3497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秦无衣:宋啸:汉家风骨的绝响 (1-4)

热度 6已有 5089 次阅读2015-2-4 12:08 |个人分类:禾原文学|系统分类:转帖--非原创请选择

秦无衣:宋啸:汉家风骨的绝响

宋啸:汉家风骨的绝响            
                       
——崖山圣战祭 

1    


在历史长河的波涛中,有些伟大文明的沉沦,往往只是出于偶然的、无可奈何的因素。这种悲难的事故,不免催人泪下。

公元1279年初,在新会县(南宋时隶属广东东路)的崖门,爆发了中国历史上一场最惨烈的、意义重大的海战。崖山海战,又称崖门战役,是濒临绝境、面临生死存亡之际的南宋军民,与凶悍野蛮的蒙古军队,在崖山(今新会南崖门镇)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殊死决战。这场战役,关系到南宋流亡朝廷的最后兴亡,也是汉、蒙两个民族之间,为了文明救亡与野蛮征服而进行的最后对决。

然而,这场轰轰烈烈的血战,最终却以粗犷彪悍的蒙元军队大获全胜、汉宋船队及流亡朝廷全军覆灭而告终。肆无忌惮的野蛮力量终于战胜了文明。这是人类的悲哀!而中国的历史,也可以说是人类的文明史,因此而被改写了!

长久以来,日本一些史学界人士认为,崖山战役的悲惨结果,标志着古典意义上的“华夏”文明的衰败与陨落,中国开始了由非中国的蛮夷外族介入主导统治的历史。汉文明遭到了毁灭性的颠覆。“崖山之后无中国”这一似是而非的说法,也在史学界弥漫开来。

13世纪中叶之后,蒙古族对以汉人为主体的南宋王朝的入侵,可以界定为是落后野蛮的政权对文明的肆无忌惮的大践踏。尽管后来元蒙统治集团在巩固了对中国的占领后,对这段凶残的、令人发指的历史进行了美化,但是它们对华夏文明几近畸形的、变态的的肆虐,却是不争的事实。元代的汉人官僚刘敏中在《平宋录》中记载:

至元十一年(1274年)甲戌正月,上(忽必烈)命右丞相巴延(伯颜)节制诸军伐宋。七月,巴延陛辞,上谕之曰:‘古之善取江南者,唯曹彬一人。汝能不杀,是亦曹彬也。’”

这段粉饰意味浓厚的话语,其实只能说是对蒙元暴行一个的蹩脚的注脚。实际上,蒙古军队在南征宋朝时,却是凶狠残暴地对无辜的汉宋军民高举屠刀,残酷滥杀屠戮,从而遭受到了不屈的汉人的顽强抵抗在日本明治年间出版的《通俗宋元军谈》一书中就记载:

北虏(蒙元军)虎狼之性,动辄大肆屠戮,残害忠臣,实令人憎恶至极。”

一直深爱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学,被称为中国色彩浓厚的日本作家田中芳树19521022日-),在他的的历史小说《海啸——南宋灭亡剧》(1997,中译本由台湾尖端出版社于2003年出版)中,生动讲述了从南宋都城临安陷落,到崖山海战三年多的时期中,宋朝文臣武将张世杰,文天祥,陆秀夫,陈宜中等人率领汉人军民抗击蒙古军队的壮举,以及元军的凶残,汉奸的丑恶嘴脸。他尽情讴歌了汉族英烈们可歌可泣的悲壮故事。在第二章《临安府开城》中,田中这样描写了常州之战:

一连串惨不忍睹之激烈攻击行动于是展开。元军首先驱赶常州周边之居民为其建造高台,倘若高台之高度不够,便杀害居民,将尸体重叠堆积,在上面覆盖泥土,然后再从高台之上发射弓箭及石弹攻击城内。不但如此,还将居民之尸体丢进巨型锅炉之中熬煮,提炼出脂肪之后,涂在城墙壁上放火点燃。一项项的残虐暴行可谓是前所未见。在大火和烟雾之中,总算有部分的城墙遭到破坏,元兵纷纷拥入城内。

此时,宋朝将军们之奋勇战斗,几乎震慑了所有元军。】

宋朝军民的这种大无畏的英勇的抵抗精神,一直持续到两年多后的崖山海战。

 

2

 

南宋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忽必烈至元十六年)正月,蒙元军主帅、镇国大将军、汉人张弘范,以及西夏的后裔李恒,率领着气焰嚣张的蒙元军据考证,追击残宋的元军主力约有30万人,由宰相伯颜统帅,其中大都是追随张弘范的汉人降)沿着东南海岸攻击前进,浩浩荡荡进抵崖山。余勇可贾的蒙元军,派出了精锐2万余人(蒙古军人约1000多),分乘50艘大战船,杀气腾腾地围追堵截着流亡中的宋人船队。

汉宋军民约有20万人(主要是“海上朝廷”的臣僚以及家属、平民等),此时正纷乱地挤在千余艘的大船上。他们人数虽多,却是落魄疲惫之师,而且大多数是未经军事训练的平民百姓。此前,南宋朝廷已几乎丢失全部陆地,宋朝的最后有生力量,差不多都囤积在崖门这个不大的海湾里。

在这里,我们不能不提到的是,在南宋时代,汉人的水上航运规模,以及造船技术,都已经高臻世界第一水准。能够负载300多吨货物和600多名人员的大船,时常出现在长江以及沿海一带。这些船只不止是帆船,还有在船体左右装有巨大转轮的外轮船。它们的航行速度快的惊人,犹如在平原上急驰的快马一样。而南宋海军的实力,可以说已经达到了世界最前列的水准。例如,在12世纪中叶左右(约宋高宗赵构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女真人以六十万的庞大军队,悍然南下侵宋。女真人尽管倾尽全力,以前所未有的财力、物力、人力组建成了一支大船队,在海上追击宋朝流亡政权,但是最后却在宋军船队的迎击之下,一战而溃。

当时的宋朝,还创下了在世界海战史中,首例使用火器的记录。它将女真人的大船队全数击溃了。从此之后,南宋政权便经常维持着约有二十支的庞大的舰队,以及52000余名的精锐水军。——想想看,在鸦片战争时,号称世界第一的英国舰队,首批抵达广东的也不过16艘战舰,7000余水兵而已。

因此在13世纪中叶,尽管在陆战中宋军与元军交战时基本上处于劣势,但是在水战方面,大部分还是宋军占有优势。蒙元水军之能够与宋朝水军抗衡,不过是1270年代后的事。

此时,统帅着南宋水军的将领,正是矢志抗蒙的太傅张世杰。不过,历史事件往往令人难以逆料。在海战的部署中,张世杰让人匪夷所思地命令南宋士兵,用铁索和大麻绳,将千余艘大船呈一字形地连成一线,像一个巨大的移动的长形陆地一样,迎击元军的进攻。将上千艘的军船集中在一起,以便建立起坚固收缩的海上要塞,以防御敌军的攻击,这就是张世杰的总体战术构想。

然而,上千艘的军船,显然无法在战斗中对敌展开机动的攻击。随后迅速导致的败绩也证明了这个军事构想的失败。张世杰因此也每每受到后世的诟病“铁索连船”的战法,堪称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失败的战术发明之一。水战讲究的是灵活机动,而把船固定成陆地一般,就变机动为被动,无疑是自掘坟墓了。像三国赤壁之战时,曹操大军就是因为使用了庞统献上的连环计,将铁索连船,最后几乎全军覆没。而南宋船队的这种铤而走险的布局,似乎是命中注定要失败了。

早年从北方南归的张世杰,他的忠诚与勇武,是任何人都无法否定的。他虽然是河北的汉人(涿州范阳),年轻时曾经效力于元军悍将张柔部下,但后来却是南宋的一条铁骨铮铮的血性汉子。然而,出身北方的他,在战略思想方面,却似乎彻头彻尾地完全以陆战为基础的,包括在海战中将船队连成一体的战法。

蒙元军的主帅,是原金国治下的汉人张弘范,河北易州人。此人是典型的橘逾淮则为枳。他率元军“破襄樊、下郢汉”,直至“收福建、平岒南”,充当攻宋的急先锋,而且战功彪炳。

“两张”在零丁洋一带对峙。同是汉人,却剑拔弩张,各为其主。

二月初六拂晓,彤云漫天,怒涛翻滚,海啸震天。养精蓄锐的元军开始发动了总攻。元军选择这样一个恶劣的天气发动总攻,就是想在精神上一举压垮仓惶疲惫的宋军。

凶猛的元军在战斗一开始,就针对宋军船队的密集布局,使用了火攻。无奈宋军船只都涂上了污泥,并且有长木阻挡着前来的船只。因此火攻并不奏效。张弘范在初战失利之后,经过斟酌,就命令元军封锁海湾,断绝了宋军的淡水供应。他想从后勤供应上,拖垮并最后击溃人数众多的宋人船队。

十余天后,宋军果然水尽粮绝。士兵们无奈只好汲取海水解渴,结果脸部浮肿,呕吐不止。此时,胜负的天平已经无法逆转地倾向元军了。

应该说,在整体战役的部署上,张弘范技高一筹,眼光比张世杰要高远。在交战之前,张弘范就把元军精锐分成了四路,自己亲率一路。在向将校部署出击路线时,他认为,宋军舰船停泊在厓山西面,涨潮之后必然向东漂移,元军要趁此有利天时发起猛攻。同时他还命令,各路水军以旗舰发动的鼓乐为号,闻风而动,不得有误,违令者斩!这种进退有序的战斗组织,对战局起到了重大的影响。

在激战中,张世杰率部英勇抗击,双方火拚厮杀,几经较量,未分胜负。到了中午,潮水开始猛涨了,宋军的舰船果真被迫向东漂移。张弘范眼见时机已到,就下令旗舰上大奏鼓乐。而张世杰却误以为这些鼓乐是元军的官兵们,正在战斗的间隙,饮酒作乐,所以未加戒备。不料,元军竟在鼓乐声中从南北两面同时冲杀过来,迫使宋军腹背受敌,仓促迎战。由于连年海上劳顿,宋军不得休整,士卒体力大都衰竭,突然遭到凌厉攻势,士气很难振作。倘在此时有一环瓦解,整个防线就会全部崩溃。

不幸的是,就在这个关系南宋命运的决战中,一件惨淡的、意外的事情终于发生了。难道这就是天意?!——在蒙元军各路舟师的强攻下,宋军的船队中,突然有一艘战船的桅顶绳断旗落,顷刻之间,许多舰船的樯旗,也随之纷纷降落。蒙元船队便用布幔遮盖着船楼,冒着箭雨快速驶向宋船,元兵们背负盾牌,俯伏在船内,一旦接近宋船,即撤布交战。元军大都是北方的士兵,原本大都晕船,可是眼下宋军船队已经被绳索连为一体,极为平稳。他们一登上宋船,就如履平地,正好大开杀戒了。

宋军败绩凸现,顷刻间兵败如山倒。张世杰眼见大势已去,无奈之下,只好慌忙调集亲兵砍断了船缆,然后保护着随船的杨太后,冲开血路,杀出重围,以图再举

此时,刚刚八岁多的宋朝幼赵昺,正立身于船队的最中央。看到眼前如此惨烈的情景,不知所措,惊恐万状,顿时吓得大哭起来。左丞相陆秀夫见大势已去,就沉静地持剑先让自己的妻子投海自尽,然后悲壮地对赵昺说:

“皇上,三年前不幸投降的德祐皇帝,已经受尽蒙古人的侮辱,(德祐帝三年前由太皇太后抱着出临安城投降,只有五岁),您不可再受辱了啊!眼看咱们国朝就要灭亡,皇上,你还是以身殉国吧!”

说着,他含泪将宋室的玉玺栓在赵昺身上,然后背起赵昺,跳海而死。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悲壮的一幕:一个年幼的皇帝,在一个中年忠烈士子的背负下,坦然赴死。它宣示了一种民族精神的永生,那就是,不屈的死亡,永远都是挺立在生存的最前列的!

眼见着幼帝投海之后,纷纷随同跳海殉国的朝廷诸臣和后宫女眷,不计其数海战后几天,“浮尸出于海者,十馀万人”。这真是一幅空前的惨景!或者说,那是汉家儿女不屈灵魂的祭礼!

在张世杰的护卫下逃出元军包围的杨太后,在知悉年幼的儿子赵昺的死讯后,悲痛欲绝,随即也跳海自尽。不久,失去全部希望的张世杰,也在瓢泼的暴雨中,无比愤慨地自我溺死于平章山下。——此时,后来成为大明开国皇帝的朱元璋的外祖父陈氏,也在张世杰的手下。海战后在血肉横飞中侥幸死里逃生,朱元璋年幼时他尚在人世。朱元璋长大后,对他外祖父讲述的崖山故事,应该是耿耿于怀的。

南宋就这样在滔滔大海中沦亡了。

至此,汉人政权第一次悲剧性地整体亡于游牧民族之手。蒙元朝的脱脱主修的《宋史》,对崖山海战的评价是:

“宋之亡征,已非一日。历数有归,真主御世,而宋之遗臣,区区奉二王为海上之谋,可谓不知天命也已。然人臣忠于所事而至于斯,其亦可悲也夫!”

这些话,虽是出自曾经的屠夫之手,不过还算公允。

崖山海战后,元军统帅张弘范为了标榜自己创下的“丰功伟业”,命工匠在石崖上刻上“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十几个大字。身为北方金国治下汉人的张弘范, 如此大言不惭的狂妄之举,不但令世人义愤填膺,也让他自己在华夏史上,遗臭万年!——也许是不屈的华夏英魂们的愆怒,不过一年,张弘范还没来得及享受荣华 富贵,就因病一命呜呼了!后人为了悼念亡宋以及陆秀夫等殉难的义士,表达对汉奸的痛恨,在崖山石壁上题诗一首:

沧海有幸留忠骨,顽石无辜记汉奸。

功罪昔年曾倒置,是非终究在人间。 

在这次关乎民族生存与文明延续的的海战中,曾经一直在四处奔波救亡的文天祥,已经被俘。他的事迹可见于他本人的《指南录》等文章。在崖山战役中,他被张弘范特意押解到了崖山。这无疑是一种侮辱。张弘范屡次让文天祥给张世杰写劝降信,可是文天祥却大义凛然地告诉他:

“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崖山海战后,张弘范再次劝说文天祥:宋朝已经灭亡,你的忠孝也已经尽到了,如果你能以事宋朝之心,来为元朝做事,你一定会当上元朝的宰相。文天祥冷漠地回答说:国家灭亡不能救,我身为大臣,已经死有馀辜,难道还能贪生怕死改变心意吗?

文天祥还写了一首《过零丁洋》,做为对张弘范的答复: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张弘范看了诗后,就不再对文天祥劝降了:在民族的气节上,他输了。但是他可能至死都不明白,在昂扬的汉文化中,对于一个真正的士来说,个人的功名利禄,是远远不能跟气节相提并论的。他秉承的正是识时务者为俊杰的世俗生存之道。
  在崖山海战时,文天祥作为战俘,在元船上目睹了悲惨壮烈的全过程。没有什么比这种情景更让人惨不忍睹的了!当文天祥看到宋军大败,宋室后宫及大臣纷纷跳海自尽时,他悲痛欲绝。这也是支撑他走完悲壮人生最后路程的强大支点。

随后,文天祥在狱中度过四年生不如死的时间。在这期间,有各色的人物对他劝降,他甚至还收到了他女儿的信,告诉他她们姐妹二人和母亲都在宫中为奴,十分凄惨。文天祥每次在痛哭之后,依然不为所动。

最后,忽必烈召见了 文天祥,亲自劝降。此时,文天祥所赖以寄托的宋朝,早已经灰飞烟灭了。可是,忽必烈给他这么大面子的事,文天祥却根本就不放在眼里。他慷慨激昂地答复忽必烈:

“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

于是,文天祥坦然走上刑场,在向南方拜后,从容就义。数日后,他的妻子前来收尸,在他衣带中发现了四言遗诗一首: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3

 

铁骨铮铮的汉家汉子陆秀夫、文天祥、张世杰,被后世并称“宋亡三杰”。他们是南宋文化中坚与汉家精神骨质的结晶,也是汉文化中人格魅力塑像的“士”的化身。他们坦然赴死的气度,在七百多年后,仍然让我情不自禁地想仰天长啸!
  宋朝的灭亡,算来也不意外。除了众所周知的内忧外患,导致了王朝的最终覆灭,还有着带有传奇色彩的宿命:它昭示着,暴力往往更容易受到上苍的垂青!我个人是更倾向于这种宿命论的,——在宋亡的两个多世纪前的北宋易学大师邵雍(世称百源先生,与张世杰同为河北涿州人,被程颢赞誉为“尧夫,内圣外王之学也”),就已经在他着名的《梅花诗》里,预言到赵宋王朝将毙灭于海上的悲剧:

“湖山一梦事全非,再见云龙向北飞。

三百年来终一日,长天碧水叹弥弥。”

令人发指的是,在蒙元兵刚刚攻破南宋京城杭州没过几个月,当时的江南佛门大总管、西域色目僧人杨琏真伽,对南宋皇陵进行了疯狂的盗掘,销毁前后挖开101多座古墓,把多数皇陵以及一些后妃、皇子、公主以及功勋大臣的坟墓,全部挖开,尸骨抛撒遍地,一片惨不忍睹的狼藉景象。杨琏真加还将六位皇帝的骨骸,杂以牛马枯骨,在临安故宫中筑塔十三丈,名曰镇本,以此镇压江南义士们的反抗意志。历代的皇家陵寝,尽管多被盗掘,但是惨酷如斯的,也只有蒙元豢养的杨琏僧伽这种畜生,才能做得出来

然而,历史的旧账总会得到清算的。

——“毕竟英雄起布衣,朱门不是旧黄畿

九十年后,正如陆秀夫所预言的:大汉子民们,将来必定会为大宋的耻辱复仇的!明朝奠基伊始,就开始了对盘踞中原的蒙元的讨伐。从大明洪武元年(1368),至洪武二十九年(1396)大明帝国在朱元璋的积极倡导下,为肃清蒙古胡虏的残余部队,共发动了八次大规模的北伐战争,给予蒙古人以极大的打击。

洪武元年初,大将军徐达与副将常遇春,率二十五万中国大军北伐。他们先后光复攻陷山东,河南,河北,冲进元大都(今北京地区),解放了这座沦陷百年的大城市,造孽深重的蒙元政权终于彻底灭亡了。这也是时隔250年后,汉家军队再次进入这座北方军事重镇。

     【随笔】宋啸:汉家风骨的绝响

          徐达



全文(1-6)请看:


秦无衣:宋啸:汉家风骨的绝响 

 



路过

鸡蛋
5

鲜花

支持

雷人

难过

搞笑

刚表态过的朋友 (5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ojx111 2015-2-4 12:59
  
回复 shen_fuen 2015-2-4 23:01
岳飞死, 宋朝门户大开, 宋必亡!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用户注册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4-29 10:42 , Processed in 0.024028 second(s), 9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